子夜小說讀書筆記
《子夜》小說是一部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完整面貌的百科全書。那大家從中領悟到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內容梗概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儘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在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個足不出戶的老朽——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 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幹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害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人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裡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嶽。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交易所的鬥爭也日漸激烈。原先吳蓀甫與趙伯韜的聯合轉為對壘和廝拼的局面。益中信託公司,作為與趙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趙伯韜為“多頭”和益中公司為“空頭”之間的角鬥。趙伯韜盯上吳蓀甫這塊肥肉,想乘吳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產業。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益中虧損八萬元栽了跟頭而停下來。此時吳蓀甫的資金日益吃緊,他開始盤剝工人的勞動和剋扣工錢。新一輪的罷工到來,受到牽制的屠維嶽分化瓦解工人組織的伎倆被識破,吳蓀甫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
趙伯韜欲向吳蓀甫的銀行投資控股。吳決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絲廠和公館都抵押出去作公債,以背水一戰。他終於知道在中國發展民族工業是何等困難。個人利害的顧慮,使他身不由己地捲入到了買空賣空的投機市場來。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髮之際,杜倒戈轉向趙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篇2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複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子夜》有五條重要線索貫穿始終;①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②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軍閥混戰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③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鬥爭;④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⑤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變態心理以及苦悶抑鬱的精神狀態等。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活城鄉、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僕關係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
《子夜》的情節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並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
完整概括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巨集偉構思,茅盾是寫歷史畫卷的大手筆,概括歷史完整畫卷的巨匠。他的創作是藝術化的歷史,歷史化的藝術。通觀茅盾的作品,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現代革命史的複雜鬥爭,尋覓到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傾向,各種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創作《子夜》時,明確地提出要“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要以農村與都市的對比反映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正是出於對社會面貌整體把握的需要,他把吳蓀甫設計成紗廠老闆,因為這一角色便於“聯絡農村與都市”。
《子夜》不僅顧及到社會空間上的全景展現,而且更注意社會結構的全景式表層模擬。他把每一個都作為他所屬的階級的“標本”來塑造。寫出他們所具有的社會角色特性。像吳蓀甫、趙伯韜、等不同型別的資本家,像吳老太爺、曾滄海、等不同特點的地主。像李玉亭、範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識分子,既是“單個人”,又都是帶有特指意義的社會角色。他們個人的命運、事實上反映了某一社會群類的基本狀況。
在進行大規模的全景式描寫時,茅盾注意在具體的情節安排上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作品的色彩與波瀾,也才符合生活的實際。
他以城市為近景,以農村為遠景的佈局,以光怪陸離的城市為主要的生活舞臺,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談論或政治形勢的變化,起伏不斷地引出農村這一條線索。在圍繞吳蓀甫這個中心人物引出各種經濟鬥爭和階級鬥爭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線索,形成虛實結合,疏密相間的佈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茅盾與那些提筆一瀉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
篇3
時常在想我們沒有權利去選擇一個時代,卻又權利去選擇一種人生。生活在二十世紀機械工業時代的吳蓀甫對於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不能說“不”,因為他沒有權利,然而在這樣一個時代下,他卻有權利去選擇一種人生,他毅然成了那個時代的英雄騎士和“王子”,他毅然挑起了發展民族工業的重擔,高舉起民族工業的旗幟,雖然他最終還是走向了“買辦化”但是這其中有他太多的無奈和不得已。
“獰笑”是書用的中描吳蓀甫用的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似乎又給他那多包的紫臉增添了幾分猙獰,能想象出那是一副怎樣的面孔。那如何來解讀這樣一副令人發顫的面孔呢?我想應該從歷史發生的大背景下去剖析。生活在二十世紀的吳蓀甫,他只能去適應時代,而不能去改變一個時代。外國廉價物資的輸入,使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買辦資本家的阻撓,還有軍閥的混戰,都讓吳蓀甫所創辦的民族工業的發展步履維艱,民族工業的前景一片渺茫,這時他的內心是被怎樣的焦灼著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工人風起雲湧的罷工浪潮,投機商的投機倒把,軍閥官僚的貪得無厭,無不煩擾著他,讓本該就不痛快、安寧的心再加重一層負擔,讓本該早就怒浪滔天的心海更是湧動著翻天的巨浪。他怎麼對付?他怎麼面對?他又怎麼發洩?也許他只有“獰笑”了,或許這“獰笑”更多的是憤怒的笑,是無奈的笑。
讀完此書後,我深深瞭解了吳蓀甫的無奈和無助。說他是二十世紀機械工業時代的英雄,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他就是一個英雄,雖然這個英雄當得太艱難,或許你會反駁,沒有那個英雄是輕鬆的,但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英雄,他們都有具體可觀的事蹟擺在那兒,一目瞭然,被他們的英雄壯舉所感動,併為之讚譽。然而吳蓀甫他有什麼事蹟呢,又有什麼令人感動之處呢?但是,他所克服的是拿個時代的矛盾,處於那樣複雜的矛盾漩渦中,他用魄力、能力還有勇氣去證明自己。他衝上前去了,為中國的民族工業奮鬥了,努力了,雖然他最後還是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但是在那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能讓他成功嗎?在那樣一個風雲變幻的歷史大舞臺上,他又能怎樣呢?
吳蓀甫也有作為一個民族資本家的苦衷。其實,他何嘗不想讓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發展;他何嘗不想讓中國的民族工業獨立地站起來,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又何嘗不想不向那些投機商、軍閥官僚低頭。可是這些在那個時代是天方夜譚,吳蓀甫這顆本該發出光輝的民族工業之星,卻要面對隕落的悲劇!
自然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