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反思回顧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平時的教學,都是一篇一篇獨立的課文,我們可以把這些課文聯絡起來,同一個單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課文間的相關點進行聯絡。學過的同一個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聯絡起來,以此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後面進行教學,因為我覺得兩篇課文的作者都是從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得到啟示,由此話題,我引入了新課。——此為內容上的聯絡。

  再者,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豐子愷,四年級時,我們學過了他的另一篇課文《白鵝》,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讓學生讀,回顧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因學過,學生很快就總結出“風趣、幽默、生動”這幾個關鍵詞。我隨即過渡到這課:讓我們走進《手指》這一課,再次感受豐子愷先生風趣、幽默、生動的描寫,還要細心地找找這篇文章的表達還有什麼特別之處。***介紹手指的每一個特點時,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子進行論述。可以讓學生仿照這樣的結構,介紹一種物品的特點,下一步就是從這些特點中得到什麼啟示。進一步修改,豐富練筆的內容後,便是本單元的第二篇習作了。***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本單元強調“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我在教這一句的時候分了兩步:第一步,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手指團結起來,怎樣變得有力、有用。第二步,生活中如何體現“團結起來,變得有力、有用”。

  篇2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先生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雖是一篇略讀課文,但由於我十分喜歡和欣賞先生的文風,就當做精讀課文來講的,課前還請美術吳老師在黑板上畫了插圖。

  果然,學生也十分喜歡學習本文。

  篇3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是以“把握閱讀材料為大意”為主要的閱讀目的。略讀教學不是學習的略讀教學,還要學習應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裡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著,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字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手指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手指反思回顧
猴王出世反思回顧
一分鐘反思回顧
小學英語反思回顧
初中化學反思回顧
賣木雕的少年反思回顧
桃花心木反思回顧
各具特色的民居反思回顧
一夜的工作反思回顧
晏子使楚反思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