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歷史複習提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期中考試將至,那麼七年級的同學應該怎樣進行歷史的複習準備呢?教師應該好好指導學生。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希望對您有用。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第13課歷史複習提綱

  一、知識梳理

  1.光武中興

  ***1***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劇了社會動盪,引起各地農民起義,其政權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

  ***2***東漢建立: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興”:劉秀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還合併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汙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統治後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原因:東漢中期以後,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就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力膨脹。皇帝長大後,不甘心被外戚擺佈,想親自行使君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反覆迴圈,形成了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2***影響: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迴圈,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3.黃巾起義: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張角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於爆發了。起義軍頭裹黃巾,在全國各地同時向東漢王朝發動猛烈進攻,腐敗的東漢政權迅速處於土崩瓦解的境地。由於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

  二、重難講解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比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第14課歷史複習提綱

  一、知識梳理

  1.張騫通西域

  ***1***原因: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西漢初的西域,小國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王朝十分被動。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決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餘年之後,尋機逃脫,繼續西行,歷盡艱難到達大月氏。但是大月氏西遷已久,安居樂業,不願再與匈奴打仗,張騫只好返回。歸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回到闊別13年之久的長安。張騫把在西域各國的見聞,以及各國想與漢朝往來的願望,向漢武帝作了報告,使漢朝瞭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率領使團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認識到漢朝的富足與強大,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往來。

  2.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

  ①背景:自從張騫開闢通往西域的道路後,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②路線: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③經濟文化交流: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國。

  ④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於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還大力開闢海上交通,從山東沿岸出發的船隻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

  3.對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護的設定: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的設定,標誌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是我國領土。

  ***2***班超經營西域:東漢班超克服重重困難,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絡;他派甘英出使大秦,雖未抵達大秦,但開闢了通往西亞的路線。

  二、重難講解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任務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最終被大月氏婉言拒絕,但是這次出使不但瞭解了西域各國,而且還了解到西域各國想同西漢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拜訪西域各國,加強西漢與西域地區的聯絡,張騫這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使西域各國與漢朝的往來更加頻繁。

  三、學法指導

  對於本課重點內容,可以採用歌謠的形式進行記憶:張騫兩次使西域, 絲綢之路得開通。 陸海貿易大發展, 經濟文化相滲透。西域各國歸附漢, 加強管理有遠見。設立西域都護府, 新疆始歸中央管。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第15課歷史複習提綱

  一、知識梳理

  1.造紙術的發明

  ***1***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甲骨和簡帛上面,或鑄刻在青銅器物上面。秦漢時期的公文往來、私人書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簡帛寫成。簡用竹木製成,分量很重;帛雖然輕,但價格昂貴。人們使用起來都受到限制。

  ***2***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於推廣。以後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2.張仲景和華佗

  ***1***張仲景: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稱為“醫聖”。

  ***2***華佗: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能實施外科手術;創造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健身體。

  3.歷史鉅著《史記》: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無情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

  ①原因: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託,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尊奉黃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會上的一些神仙方術。當時在漢中、巴蜀地區還有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人們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②影響: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義和傳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層民眾的信奉。

  ***2***佛教

  ①創立: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慾望和煩惱,修行為善,才能得到解脫。

  ②傳入:張騫通西域後,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西域的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③影響: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築、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複習資料
七年級人教版下冊歷史複習提綱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歷史複習提綱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口算複習提綱有哪些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複習提綱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複習資料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單元複習提綱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複習題有哪些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複習題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期末英語試卷
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參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