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高中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打基礎的時期,同學們應如何把學習搞好,打好未來成才的基礎呢?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一、立志是學習動力的源泉
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說過:“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一個成功在等待,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
作為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學會把握時代的脈博,面向未來,立振興祖國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還要逐步培養和樹立自己的專業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遠大的志向抱負,就有力爭上游、奮鬥成才的強大動力,刻苦學習,努力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跨越好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臺階
初、高中之間,在知識上有它的連續性。初中所學過的知識,都是高中學習的知識基礎。但是,跟初中比較起來,高中各學科在知識廣度、內容深度上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認識高、初中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有什麼不同,做好思想準備,並主動積極地創造條件,儘快適應各科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初中的學習,高中的學習跨越了知識和能力兩大臺階。高中的知識內容與知識結構與初中相比出現了兩個飛躍: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臺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臺階,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以新的、不同於初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
三、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階段一般較為適合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努力做到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相結合
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學科學習來說,也要全面發展。語文、英語作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數學作為運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須學好;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礎,也要努力學好;政治課的學習,能使我們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地理知識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科目,對於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養對高雅藝術的欣賞鑑別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箇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也要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自己準備選考的x科目,既要培養對它的興趣,又要努力把這個x科目學得較好。第二個含義是要有自己特別熱愛的領域或技能,如電腦技術、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力爭達到較高的水平。要擺脫那種千人一面的傳統軌道,讓自己的個性、創新精神和潛在才華得到發展。你有哪一項特長,你就在那一項活動及其相關的競賽或考試中一顯身手,展示你的才華。
2.學會讀書
成功的學問家,都有著迷地讀書的特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中學生,讀書,首先要讀好課本,然後還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1***正確使用課本
課本,是教與學的根據。要學習好各個學科,必須重視並學會閱讀課本。有些同學不知道應該怎樣使用課本,往往只是在課後從書本中找出解題的公式,把習題做出來,就以為是讀了課本了。這種用書的方法,在高中是決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都要閱讀課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課前,最好先預習課本要講授的內容,這一遍是略讀,只要知道將要講什麼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處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明白它。預習是為了使聽課心中有數,提高聽課效率。
課後第一件事不是做練習,而是閱讀課文。課後複習,是消化階段,是自己進行深入理解、分析綜合的積極思維過程,必須及時地、仔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本,並在此基礎上,動腦動手,積極消化。
最後,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課文再閱讀,做一個全章總結,把全章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有系統地掌握它。這是一種知識歸納。
***2***廣泛的課外閱讀
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學能力,還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活躍你的思維。
3.認真做好實驗
實驗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時,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鞏固有關知識。因此,必須學會實驗。在高中,我們怎樣會科學實驗呢?
***1***要認真學好歷史上的著名實驗。學習這些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可以啟發我們自己的思路,使我們在自己進行實驗時可以進行借鑑,吸取其精華,並認識到對現象的認真觀察和科學歸納的重要性。
***2***正確觀察演示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操作,引導我們正確觀察、從實驗中分析總結得出規律的實驗。這時我們雖然沒有機會動手,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聽,還可以充分地思考。觀察演示實驗。首先要認真聽清老師關於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和怎樣安排實驗的講解,明確實驗目的,知道要考慮哪些因素,排除什麼干擾,用什麼儀器,它們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過程中,要看清每個步驟的目的、操作過程、現象變化過程、怎樣做可以獲得成功、怎樣將導致失敗等等。總之,看演示實驗,要認真觀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和思考實驗目的、原理、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和變化過程上,而不能單看實驗結果,更不能只覺得好看、好玩就心滿意足了。[page]
***3***認真動手做好實驗。教學中安排的學生實驗,是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百聞不如一見,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實驗技能,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怎樣動手做好實驗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做到胸有全域性。不要心中無數,實驗中手忙腳亂,實驗後對實驗結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儀器效能及使用注意事項,愛護儀器。不要隨意玩弄,任意亂用。
三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及變化過程細節,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粗心大意看熱鬧。
四要操作規範,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這是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和取得實驗成功的保證。不要隨心所欲、胡亂操作甚至損壞儀器。
五要既動手又動腦,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積極動腦深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認真處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填好實驗報告。不要潦草馬虎,為了得到滿意結果而拼湊資料。
4.養成做練習的良好習慣和規範
做練習是高中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歷來為同學們所重視,它對透徹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練習,必須有良好的習慣。如果只追求解題的答案和數量,陷入題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礎知識,是正確完成練習的前提條件。基本概念、規律是解題的依據。不會解題或解題錯誤,常常是因為基本概念和規律沒有理解好的緣故。
做練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應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認真審閱題目。例如在解物理題時,首先應認真分析研究物件和物理過程。要仔細閱讀題目中每一句,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單位,使自己清楚題意。然後確定研究物件是哪個物體或哪個系統,這些物件經歷什麼過程,從而確定解題的目標和依據。
畫草圖是幫助我們分析題目,使題目形象化、具體化的途徑。
要把已知條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練習題中的已知條件,有的是直接給出為已知數,有的不是直接給出,而是間接給出,隱含在一些給出的數值或資訊中,要通過分析,根據一些相互關係,才能求出來。
根據題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確定解題的物理公式。要特別注意某些習題中的近似條件或發生轉折的臨界狀態。還要注意許多物理習題,由於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選擇的研究物件不同,運用的物理公式和數學方法不同,可有幾種不同的解法。做習題時,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各種解法加以分析比較,不但能使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學會選擇最簡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運算中,必須統一單位制。
解物理習題,不能一解出結果就認為達到目的了,還要研究這些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經齊全,是否有取值範圍,等等。必須確認答案已經全面合理,正確無誤,解題才算結束。
做練習時,要注意培養認真嚴謹的學風,做到表達規範。
練習、測驗經老師批改發回後,不能只看分數,要認真研究老師批改中指出的問題,檢查發現自己在理解和運用知識方面的漏洞和錯誤,及時補上和改正。應建立一個錯題記錄,仔細分析原因,找出相應的薄弱知識點加以強化,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5.掌握記憶的方法
學習中,有大量的知識都要求我們記憶,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加以應用。怎樣才能迅速、完整、準確地記住它們呢?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進入了高中階段,更要強調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理解和記憶的結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規律有些似乎簡單,有些則很抽象、複雜,不論如何,在學習時都應加以分析,弄清來龍去脈,突出要素,抓住關鍵,這樣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達到理解的同時記憶下來,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靈活運用了。***突出重點記憶法***
在研究某些問題時,許多概念、規律往往成組出現。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還應縱橫比較,弄清如何得來,如何應用,如何從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還應將它們與有關的相類似的公式從形式上、內容上、特徵上加以比較鑑別。可以進行列表類比、知識歸類,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絡和相互區別。這樣,對較為複雜的內容,也能理出體系和線索,並能清晰地記憶和運用它們。***對比聯絡歸類記憶法***
反覆自我撿查,反覆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每節課後的複習、單元複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複習,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四.把學知識和學方法結合起來,發展能力
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礎知識,而且要與學習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培養有效地從事學習、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就可以學得快而好,長大後就有更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
在解題時,不能只會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階段,要培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談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問題。
觀察能力 一個有較強的觀察能力的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和自己做實驗時,就能抓住過程和現象的特徵,能夠敏銳地發現一些原來設想不到的或有細微差別的現象,也能從周圍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很多的知識。怎樣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呢?[page]
觀察時必須目的明確、專心致志,抓住觀察現象的特徵。對實驗的每一步驟,都要明確主要是探索或驗證什麼,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點上。觀察還必須精細,留心有什麼新的現象發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視而不見。
我們還要敏於觀察,對一些現象還要反覆觀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在實踐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過程。應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等培養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要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首先,在學習每一個新概念時,不但聽老師講解,還要自己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認識。第二,學到意義相近的概念、規律時加以比較,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區別與聯絡。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可以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從多種事物發現它們的聯絡、區別和各自特徵,使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實踐動手能力 學習中既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夠做出東西來,並且養成一系列有關智力的意志品質***如事前設計好操作步驟、能正確使用儀器和工具、注意準確和精密、及早糾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課堂上做好分組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在課外積極參加各種創意實驗設計和科技發明創造活動,都能使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課堂、課外的實驗和各項設計、製作活動中,都要努力和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結合起來,培養收集、處理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自己的創造才能,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敢於對已有的結論提出疑問,敢於抒發自己的不同意見,敢於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要通過課內老師指引下的研究性學習,以及課外自訂題目、獨立進行的研究性的探索,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異,學會創新。要知道,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創造,要想將來在科學上有所建樹,是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今天具有創新性的學習精神,他日就能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搶佔科技發展高階領域中的“制高點”,進而控制一大片的開闊地帶,成為攀登科技高峰的優秀人才。
二
第一方面,語文的簡單分類。如果說把語文分一下類,語文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應試語文,一種是生活化的語文。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就是第二種語文。作為第二種語文,生活就是語文,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走進語文,我們就走進了一個最真實的情感世界。人類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在語文之中體驗到。不僅是體驗,而且是一種在美感中的體驗。美,這本來就是語言表達的潛在原則。即使是批判醜惡的事物,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美好感情的存在。學習語文,就是在進行情感教育。語文教會我們愛,也教會我們恨。它教會我們愛一切關好的事物,恨一切醜惡的事物。可以這麼說,熱愛語文就是熱愛生活,熱愛生活就應該熱愛語文,學好語文會使你的生活更美好。因此,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們就要學好語文。為了使生活更美好,我們更要學好語文。
第二個方面,語文學習的現狀。語文學習的現狀不盡如人意。有的學生認為中國話誰不會說,認為語文沒有什麼可學的,這是輕視語文的心理;有的學生認為自己中考的語文成績已是130多分,而初中階段自己並沒有努力或者說從未努力學過語文,這樣輕鬆就獲得了高分,高中階段也想這樣學語文,認為好運總是垂青於你,這是一種僥倖心理;還有的學生願意學理不願意學文,認為學理科尤其是做難題有一種成就感,就好象高考只考理科不考語文,對語文視而不見,這是一種對自己前途不負責任的偏科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上了高中之後雖然努力學習語文,卻一直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我認為這是初升高的語文學習沒有銜接好。以上四種現狀我們同學可以把自己的情況與之一一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三方面,初高中語文學科的差別。要在高中階段學好語文還有必要了解初中和高中語文學科的差異,同學們最關注的差異就是高考試卷和初升高試卷的差異,概括來說,就是差異很大,第一點差異,也是知識系統本身的差異。從漢字的音形意,到文章的構思、佈局、謀篇,從先秦的諸子散文,到歐美文學,高中語文知識的系統性更強,涉及的面要更廣,教學內容更深了。舉一個例子:從教材看,初中學的是一般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高中學的是複雜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高考現代文閱讀考的也就成了內容涉及面很廣,理解有一定難度的論述類文章和內容比較複雜、手法多樣的小說和傳記。第二點差異,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如議論文,"教學大綱"規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闡述的觀點,;瞭解論證方法,領會語言的嚴密性",而到高中則要求"能理清層次,把握中心論點,分析論證方法,注意文章的邏輯性",到了高三又進一步要求"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具有一定的質疑、釋疑和評價的能力"。從"瞭解"到"分析"論證方法,就是一種質的飛躍;"理清層次""邏輯性""質疑、釋疑、評價"等都是初中不曾有的要求。第三點差異,因為學習語文的難度加大了,所以評價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初中時你的語文成績是130多分不算是高分,甚至還可以說是比較差,而高中時你如果在高考中能答125分以上,就算是很好的成績了。平時語文總分應在115以上,能說得上是好成績。第四點差異,語文學習投入的時間相對減少了。高中的語文周課時只有5節,而高中學習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一年級文化課就有8門,而且有的還是結業考試科目,再加上數理化的學習負擔加重,這樣學生在課外用於語文學習的時間就微乎其微了。這樣的"減少",實際上就給語文學習增加了難度,提高了要求。
三
1、精泛並舉,範圍要廣。對於比較精彩的文章,要仔細咀嚼,不但要藉助於詞典等工具,對其中的主要詞語、句型、語法進行透徹地分析,還要細細揣摸文章的組織結構及它的言外之意和絃外之音。這也就要求精讀選擇的分量不要大,重在“精”。所謂“泛”,就是大面積地閱讀,在能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廣泛涉獵,不必求甚解,只求擴大眼界:社會科學、歷史、地理、藝術、風土人情、科學技術等都可作為閱讀範圍。這樣,既培養了語感,又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識,達到紮紮實實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2、儘可能地讀原著文章***著作***。開始直接讀原著,會有較大難度,可以首先閱讀幾本簡寫的小說或故事、英美文學名著,這類簡讀本因保持原作的風格,文字也多出處在原文,可以增加感性認識,培養並增強語感,再逐漸過渡到讀原著,因為原著才是真正的“英語”,通過閱讀它,才進入了地道的英語世界,對語彙、語法、句型及文化背景等的理解和掌握才有了生機。反觀目前國內市面上的一些“閱讀訓練”材料,更多是漢譯英的文字,一則內容熟悉,二則譯文受漢語影響,不利於真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要持之以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從掌握到熟練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個人不可能通過三五天的好吃猛吃,就長得膀大腰圓一樣,對英語的學習也貴在堅持。有人算過,閱讀水平中等的人,讀一般的書,每天讀15分鐘,一年就可以讀到20本書。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如30分鐘***來閱讀。只有通過“細水長流”,才能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質的飛躍。當有一天你讀國外名著就像讀《西遊記》一樣輕鬆時,那不是你用某個“技巧”取得的,而是你 “滴水穿石”的結果,此時,制約英語水平提高的“瓶頸”才算真正打破。
如何才能正確快速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