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體育服務市場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和經濟的蓬勃發展,體育與經濟的關係日益密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體育市場的內涵與分類》

  摘要:作者對我國體育市場的內涵和分類進行了相關論述,並在目前學術界對此問題尚未形成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體育市場;內涵;分類;體育產業

  我國體育市場的發展由於受到發展時間、規模等因素的影響還處於起步階段,而對於體育市場的研究也才剛剛開始。因此我國理論界對於體育市場及相關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儘管近年來有許多文章和研究涉及此類問題,但大多是體育界學者進行的研究,而經濟學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則少有涉及。通過對體育市場的不斷研究和討論,我們試圖建立完善的體育市場的理論框架,這關係到體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等現實問題。

  1.目前對於體育市場內涵的幾種觀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市場的不斷髮展和完善,體育市場所涉及的內容和行業越來越多,這使得人們對於體育市場的內涵和構成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解。而通過查閱此類相關文章不難發現目前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此類觀點認為體育是一項生產性的事業,它不僅為社會提供了體育器械、服裝、用品等實物性的消費品,而且提供了體育健身、娛樂、競賽表演等以服務性為主的非實物性的消費品。而與體育有關的產品都是體育產品,其買賣經營活動都屬於體育市場。體育市場不僅是商品市場,而且包括與體育有關的生產要素市場。因此這類觀點不僅將體育器械、裝置等物質性的生產歸於體育市場,而且將體育生產資料市場、體育金融市場、體育勞動力市場、體育技術市場等都包括在體育市場的範疇之內。

  持有以上觀點的學者佔絕大多數。例如,成都體院的柳伯力認為:“體育產品分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兩大類,體育市場中主要是指後者。”解放軍體院的劉可夫認為體育生產既有服務產品的生產,又有物質產品的生產,並把體育服務產品市場、體育物質產品市場都列為體育的要素市場。浙江師範大學的盧聞君提到,體育市場是體育產業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交易場所,廣義的體育市場構成包括體育用品市場。

  這類觀點的共同特點是將體育器械、裝置、服裝等物質產品和一些體育生產要素市場都列入了體育市場的範疇。

  第二,持此類觀點的學者目前還是少數,他們認為體育市場屬於非物質形式消費品市場的範疇。例如成都體育學院的張巖曾指出:“這種不考慮市場交換的產品的特點和種類,單純按產品滿足人的需要的性質和產品用途來劃分市場,只要帶一個‘體’字,就都屬於體育市場的看法是沒有根據的。無論從理論上或實踐上來看,運動服裝的生產屬於服裝行業,運動服裝的銷售與經營屬於服裝市場,體育運動器材裝置的生產屬於文化體育用品工業,體育器材的銷售屬於文化體育用品市場,體育書刊和體育音像的出版與經營屬於書刊音像出版市場,運動保健食品經營與銷售屬於食品市場,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市場。”山東體育學院的毛勇、王美絹對體育產業作了這樣的論述:“從產業劃分的角度來看體育產業屬於第三產業――它生產的是非實物形態的體育用品。所以生產體育用品的企業不能劃歸體育產業內。”北京市體育局國際體育交流中心的王錫彪認為:“體育市場並非指體育設施、器材、裝置、服裝等實物產品市場,而是指非實物商品市場,體育市場的交換物件應是體育服務商品。”

  2.體育市場的內涵

  由於上述兩種理論的分歧,使得人們很難形成對體育市場統一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分析和研究,我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即認為體育市場屬於非物質形式消費品市場的範疇。

  對體育市場產生的這些不同認識,將體育實物產品市場都視為體育市場,從根本上來看是對體育商品這一概念的模糊認識。體育商品是體育經濟學理論的邏輯開端和構成體育經濟學理論的基本要素。如果將體育商品簡單地理解為“體育產品”或“體育用品”和相應的生產要素市場,則很容易將實物性的這些體育消費品都納入到體育市場的範疇中來。而要清楚認識體育商品這一概念則要認識到體育的本質。體育的本質是“以人體運動為基本手段,增進人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實踐活動”。[1]因此以身體運動形式存在的體育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蘊涵在一種特殊的產品中,並且以非物質形態存在,則具有與物質形態產品不同的屬性。體育部門提供的相關的這種“服務”主要是以身體運動的形式,當這種體育服務被用於交換時,就實現了其自身的價值,這時可以稱為體育服務商品或簡稱體育商品。體育服務商品與一般物質形態商品比較,最大的特點主要在於它的非實物性,所以體育商品表現的是一種非實物性。

  綜上所述,對於體育商品的不同認識造成了在體育市場概念上的分歧。第一種觀點認為體育商品不僅包括非物質形態商品,還包括一些物質形態的商品。這樣物質商品被籠統地包括在體育商品的範疇之內。因此與體育有關的一些產業也都納入到了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的範圍。這顯然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的,不能因為與“體育”產生了一定的聯絡就簡單地將這些與體育相關的商品和市場都認為是體育產業和市場,因此我認為第一種觀點不能成立。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仔細分析,我較為認同成都體育學院張巖教授對於體育市場內涵的闡述,即認為體育市場就是指體育服務產品的經營和交換場所及交換關係。它包括三方面的涵義:

  1狹義的體育市場。狹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商品買賣的場所。按照這種含義,體育市場就是指直接買賣體育服務這種特殊消費品的場所,即體育經營場所。

  2廣義的體育市場。廣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關係、商品交換活動的總和。因此廣義的體育市場就是指全社會體育服務產品交換活動、交換關係的總和。

  3當代市場學意義的體育市場。現代市場學站在賣方的立場,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理解市場,將市場看作主要是買方的活動,把買方看作是自己的市場。按照這一含義,體育市場就是指個人或組織對體育服務產品既有購買力又有購買慾望的現實和潛在需求。

  3.體育市場的分類

  按照體育市場是屬於以非實物形式消費品市場的理解,可以將體育市場分為以下幾種市場。

  3.1體育健身、娛樂市場

  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和競賽表演市場是體育市場的主體與核心。體育健身娛樂市場是指為滿足消費者強身健體、娛樂休閒的體育需要而提供體育器材、場地、技術指導等服務的經營行業。健身娛樂業是以體育娛樂專案為商品,以實物並主要是非實物方式向消費者提供健身娛樂方面的服務。健身娛樂市場在發達國家是體育產業中一個效益最好、規模最大的市場。在大眾體育健身娛樂活動日益普及與社會化發展程序推動下,它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體育產業中的支柱行業。

  3.2體育競賽、表演市場

  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在國外也稱職業體育市場,是指為滿足消費者觀賞需要而舉辦各類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的經營活動。由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購買者是觀眾,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是觀眾市場。

  除了觀眾市場外,競賽市場還包括贊助市場。體育競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每遇重大賽事,電視臺都要爭相轉播,觀眾也不計其數。各大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通過贊助體育比賽或運動隊,向被贊助者提供經濟支援,被贊助者則以冠名、冠杯、廣告、專利和現場銷售等權利回報企業。這種贊助權的轉讓與購買,使體育競賽衍生了與觀眾市場並存的體育贊助市場。觀眾市場上的購買者是作為消費者的觀眾,而體育贊助市場的購買者則是企業。觀眾市場和贊助市場都是體育比賽表演市場的組成部分。

  3.3體育培訓市場

  體育培訓輔導市場是指向消費者傳播體育知識和技術的市場。體育培訓市場一方面是培訓和輔導體育愛好者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為一些競技運動專案培養後備運動人才。近幾年來體育培訓市場發展很快,有的屬於公益性的有償消費活動,有的屬於市場經營性活動。而隨著人們對體育功能作用認識的逐步加深,鍛鍊興趣的提高和運動專案職業化發展,參與某些專案體育技術培訓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這一市場理應被納入整個體育市場的範疇。

  由於對相關概念和內涵的不同認識造成了目前對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的不同看法,也形成了上述提到的兩種不同觀點。但我認為體育市場就是指體育服務產品的經營和交換場所及交換關係。體育商品是以非實物的形態存在的,這就決定了體育市場客體的非實物性。所以不能將與體育有關的器械、服裝、裝置等體育用品市場和體育生產要素、體育金融市場等都納入到體育市場的範疇中來。而按照這樣的觀點對於體育市場的分類也就非常清晰,包括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體育培訓市場。

  參考文獻:

  [1]楊文軒,陳琦.體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張巖.體育市場的內涵和構成[J].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999,11.

  [3]王錫彪.關於體育商品及體育市場內涵的界定[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

  [4]柳伯力.有關體育市場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

  [5]李敦傑.淺論體育市場[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22,4.

  [6]程一輝.我國體育市場的特點及其發展對策[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23,2.

  [7]盧鋒,柳伯力,彭麗.我國體育市場的發展與問題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1.

  篇二

  《我國當前體育經濟市場的分析》

  邵陽學院,湖南邵陽422000

  摘要:經濟的迅速發展必然推動體育消費增加,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反之,體育經濟的發展反過來會促進體育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我國目前體育消費不足,體育經濟發展潛力大。因此,本文探討體育經濟發展和體育消費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體育;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019-02

  隨著中國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中國體育經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國體育經濟從無到有,目前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我國目前可堪稱世界體育強國,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與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極不相稱。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和閒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健身、體育旅遊、參與和觀看體育賽事、體用用品等需求不斷增長,使體育成為世界經濟的朝陽領域之一。目前,全世界體育產業的年產值接近5000億美元,並以每年20%的速度迅猛增長。發展體育經濟對一國或一地區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促進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而且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區域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等。

  一、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概況

  西方發達國家,以體育服務產品消費和體育物質產品消費所構成的體育消費市場,已形成規模,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熱點,為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創造了社會環境和條件。

  體育產業資本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已成為值得注意的新趨向。在國外體育產業結構中,以體育健身服務業為主要市場的主體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注重發展主體產業,應成為發展中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基點。

  國際體育用品業已形成銷售額達數千億美元的大市場,今後10年還將持續增長,此外,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得到普遍重視。體育比賽電視轉播權的銷售已成為慣例,併成為許多國家和國際體育組織體育資金的重要來源。體育贊助業、體育博彩業獲得長足發展。

  經濟是體育發展的基礎,體育的發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同時,體育又是一項全民的、具有重大社會經濟效益的事業,可以服務於經濟的發展,對物質生產和國民收入的增長起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表現在提高人力資本素質、增加收入、增加就業和帶動相關產業。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比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來看,中國體育支柱性本體產業應該定位於競賽表演、健身娛樂和無形資產三大主體產業。但是三大主體產業的規模目前市場狀況還很有限,運作也不十分規範。體育產業的結構缺陷還表現在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的發展不足。主要是體育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缺少活力,市場的競爭性不強,規模不大。

  體育消費屬於第三產業範圍內的消費,增加體育消費就會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改善經濟發展質量。但是如何增加體育消費,運用什麼樣的政策手段鼓勵社會興辦體育產業和引導擴大體育消費,目前來講,沒有政策遵循。

  體育市場主體主要指體育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從供給方看,市場主體在企業規模、組織形式等方面發展都很不成熟,生產和經營的商品數量和品種單一、營銷手段和方式不規範、市場反應速度以及創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與市場的需求都有大的差距。

  目前中國體育市場人才嚴重不足,主要指對某一專案市場的商業化運作有實際營銷經驗和技能的銷售人員隊伍。體育經營人才的嚴重不足制約了體育產業市場化的發展。

  三、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出路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

  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聯手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

  2.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化經營

  1發展體育品牌經營。①體育用品品牌經營。就是將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的服飾、飲料等實行品牌經營。中國體育用品在國內的市場難以守住,在進攻國際市場時實力又遠遠不及。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舉國上下正在興起的“全民健身運動”,為體育界提供了無限商機,各商家應認清市場形勢,主動進行企業的產品、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主動調整,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體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斷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著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闖出去佔領國際市場。②體育賽事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日漸步入社會化、產業化發展軌道的大背景下,把一個體育賽事經營成名牌賽和把一個體育產品經營成品牌產品一樣,同樣可以獲得品牌效應。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國際田徑賽事,並被列入世界十大A級馬拉松賽的行列。

  2實行體育設施多種經營。很多體育館由於經營不善,偌大的場地閒置,體育館也入不敷出。體育館可以以體為主,按市場經濟規律全力開發體育市場,走出一條全新的體育產業化道路。譬如,開放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廳等場館,服務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體建設和優質服務爭取體育競技活動、展覽會、學術交流會在場館舉辦;開辦體育俱樂部,並配合體育活動開辦餐飲、住宿、小攤亭等其他經營活動。趁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實行多種經營,讓閒置設施活起來,變單呼叫途為多用途,以館養館,反哺體育。

  3依託體育進行借光經營。借光經營就是借一些體壇名人、名物、名事的影響力來擴大產品、企業的知名度,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具體運作方式有如下幾種:①與體壇名人聯合辦學,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後繼人才。②“出口”優秀的選手和教練。我國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將我國優秀選手和教練“輸出”到有需求的國家,既可開展兩國體育交流,又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③借體育賽事在本國舉行之機,推進國內旅遊、博覽等業的發展,推動經貿合作。  4推進協會實體化。協會實體化是體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中國足球協會較快、較成功地走完了脫胎換骨的歷程。國家每年300萬元的經費只是足協家底兒的1/20,足協目前每年已能從社會上賺回6000萬元。中國籃球協會一年有3000萬元入賬。國家體育總局20個運動專案管理中心,有11箇中心一年可贏利1000萬元。國家體育總局一年從社會上拿到4億元,已不亞於國家的財政撥款。

  5注重體育的商業策劃與管理。體育在國內、國外均擁有許許多多的愛好者,體育的商業策劃很大程度上關係著企業能否擴大知名度、開啟市場等重要問題。

  3.組建中國體育產業的“航空母艦”

  中國體育經濟要步入國際體育經濟的大迴圈,並最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當務之急是要儘快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的格局,組建自身的“航空母艦”。即以產權為紐帶,以提高體育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組建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體育產業集團。這樣既可以有效緩解體育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又有利於增強體育企業市場競爭力。如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上市成功,籌集到2.8億元資金。

  4.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儘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範財務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如允許企業對體育的贊助費記入成本;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範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徵收年限。

  5.狠抓市場體系建設

  市場體系是體育經濟賴以發育的導向和載體,體育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起點、為目標,研究市場、順應市場、開拓市場。要狠抓市場體系建設,以引導和刺激體育消費為核心,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勞務市場、人才市場、觀眾市場、資訊市場、技術市場、文化市場、證券市場、廣告市場等,要逐步形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體育市場網路,為體育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化方面主要還存在:一方面可以看到體育消費的不足,另外一方面也說明體育經濟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因此,認真探索和研究體育產業化運作的實踐和規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魏禮群.中國社會全面發展戰略研究報告[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

  [2]陳立基.論體育市場的若干理論問題[J].體育科學,2004.

  [3]康建敏.探析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障礙與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7.
 

關於體育服務市場的有關論文
如何上好開學第一節班會課
相關知識
淺析體育服務市場的相關論文
關於體育服務市場的有關論文
淺說體育商品市場的相關論文
淺析中國股票市場的畢業論文
淺說葡萄酒市場的相關論文
淺論中國股票市場的相關論文
資本市場的相關論文參考
關於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