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端午節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到了,這個節日是我盼望已久的,因為在這天我可以吃粽子、系五彩線……小時候常常聽太姥姥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他非常忠誠於楚王,但屢遭排擠,被流放,最後投汩江而死。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賽龍舟。百姓們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這樣一來,大家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聽了太姥姥的故事,我常常猜想:是什麼樣的人物才能贏得這麼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從那時起,屈原這個英雄般的人物就走進了我的心底,我開始對端午節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聽太姥姥說,在傳統的端午節裡,人們有舉行划龍舟比賽、吃粽子、系五彩線、掛蒿草,配戴香包習俗。

  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真是太有趣了!真想親眼一見。“媽媽,快來!你看,那就是賽龍舟!”“在哪?”同樣對端午痴迷的媽媽趕緊放下了手裡的報紙,同我一起聚精會神地看電視上那精彩動人的畫面:船是狹長、細窄的,船頭裝飾著龍頭,船尾裝扮著龍尾,再著上紅、黑、灰等鮮豔的顏色,龍舟栩栩如生,彷彿真的游龍一般在水上穿梭嬉戲。船上三五十個撓手齊心協力、動作一致,一時間,鼓聲陣陣,號角響亮,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龍舟比賽真是熱鬧而激烈啊!粽子是我最愛吃的了。粽子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多以紅棗、豆沙為餡。因為在北方,每年吃的都是蜜棗粽,但今年不同了,媽媽和姥姥親手給我包了蛋黃肉粽、鮮肉粽和梅菜肉粽,實在是太好吃了,讓我吃個肚子溜圓。端午節系五彩線、戴香包更是我的最愛。太姥姥在世時,每逢過端午節,她都會提前給我做好五彩線和香包。

  香包呈小葫蘆型,裡面裝的香草,香包的面是用紅色提花的緞綢做成,非常漂亮。端午節早上一起床,太姥姥就給我的胳膊和腳踝處系綵線,把香包帶在脖子上。太姥姥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咬,又可以避邪。這個香包至今我還保留著。雖然,太姥姥已離開我很久了,但每當我看到那個精緻的小香包時,她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就浮現在我的眼前。現在太姥姥不在了,做香包這個任務每年端午節就由姥姥來完成了。雖然,姥姥做的香包沒有太姥姥做的那麼精巧別緻,但我一樣喜歡。

  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真摯牽掛。在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了,同時這天也列入國家法定節日。我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因為它帶給了我對美食的鑑賞和對古人的追億之情…

  篇2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就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情懷也深深滲透我的心靈。

  放學後站在公交站點等候公交車,看著車水馬龍,手中拿著各大超市派發的促銷傳單,抬頭望著對面湛藍空中飛機行過的路線,一道彎彎長長的,帶著悠悠的白雲,縷縷粽香都已傾入鼻中,過節的情景又回憶在腦海裡……

  端午節快到的時候,總會去摘箬竹葉,把箬竹葉一片片洗淨等待著包粽子。每家每戶還會在門前掛上割來的艾草和菖蒲,一大清早,整個村子都散發著艾草和菖蒲的馨香,待粽子放鍋裡燜熟之後,灶前屋後便瀰漫了箬竹葉的清香,母親還會從罈子裡掏出裹有紅泥和黑煙灰的鹹雞蛋來,待母親用刷子刷去結得牢固的紅泥和菸灰之後,便放入鍋裡煮,煮熟了,還會挑出一些染上鮮紅的色,我特別喜歡得到這紅色的蛋,總感覺它比沒有染色的蛋更加的好吃好看好玩。去做客的時候,還會有一個網袋,紅色的雞蛋就裝在網袋裡,網袋掛在脖子,感覺別提有多神氣,猶如帶了無比珍貴的首飾似的。得到的紅蛋都放在網袋裡了,一個都捨不得吃,還要帶回家當著別人的面炫耀一番……

  那時幼稚的表現,那時純真的年華,那時的端午節。我無妨想象當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村子,離開村子裡的人時,將是怎樣的一番情形,那是怎樣的一番不捨與留戀啊!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那些在外漂泊的遊子們在外過了不知幾個端午節,不知道守了幾度閒愁,不知道錯了多少年華。都說“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我想,那份最淳樸的鄉情是無法忘懷的,或許,某個遊子正聽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杯觥交錯和爽朗的談笑聲,心中有種說不出是孤獨還是落寞的滋味,淡淡的,想著八千多個日日夜夜就這樣滴在時間的流裡,像針尖滴在海里,悄然無聲,穿梭於人流之間,夏日的街道鬱鬱蔥蔥,將思量編織成文字,像我一樣,像我一樣的執筆於紙,寫著濃濃的端午情思。

  篇3

  什麼節划龍舟?什麼節吃粽子?什麼節佩香囊?當然是端午節了!

  記得那天早晨,我被一陣奇怪的聲音吵醒。我拖上拖鞋,伸了個長長的懶腰,走了出來。咦?媽媽在幹啥?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解的望著媽媽:“媽媽,你在幹啥?”媽媽抬起頭,有衣角擦了擦汗說:“今天是端午呀!趕著做粽子呢!”“我也要!我也要!”我大喊道。這時,爸爸正巧醒了,說:“要不咱們一起來做粽子吧!”“好啊!”我一口答應了。

  我們開始做粽子了,爸爸熟練地抽出兩張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放入一些肉,蘑菇,米飯,雞蛋,又馬上包好。又用繩子把粽子包好,一個粽子就好了。我驚訝地望著爸爸,問道:“爸爸,你咱麼做的那麼好呢?”爸爸抬起頭說:“哈哈,想當初,我可是鎮子上的粽子高手呢!”媽媽哈哈大笑,做出了一個粽子,我連忙為媽媽鼓掌。爸爸不服氣了,抽出粽葉,開始做粽子。很快又做了一個粽子。我一下,好傢伙,媽媽的不錯,爸爸的也不賴。後來他們就自己做自己的了。

  好一會兒,我也不甘落後,拿起粽葉,學著做。先用手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放入一些肉,米飯。誰料沒捏好,米飯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在地上,又像一個個跳水運動員一樣,落在地上。望著地上的米粒,我像放了氣的氣球一樣,焉了。一旁的媽媽鼓勵我繼續努力。我心中又湧起了勇氣,重新做了一個粽子。可是做出來的卻是個大瘦子,爸爸笑的前俯後仰,上氣不接下氣。我很高興,頭次做就能做那麼好。我把粽子放在粽子堆中,但是它那麼顯眼,我決心再做一個更好的。後來經過我的不斷努力,終於把粽子做得有模有樣的,我的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

  吃飯了,看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中。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

端午佳節的作文
端午節趣聞的作文範文
相關知識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端午節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範文4篇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划龍舟風俗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端午節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複習資料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作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