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演講稿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什麼也做不成。對國家、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對於學校來說,這個規矩就是紀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
同學們,我們都屬於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但不要誤以為法律就與你們無關,未成年人的行為同樣要受到法律的約束。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就明文規定了未成年人不能夠去做的一些不良行為。
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一旦養成了?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渙枷骯擼??謎??詞嗆懿蝗菀椎摹K?裕?頤薔陀Ω迷諶粘I?詈脫?爸校?Υψ袷毓?曳?傘⒎ü嬉約吧緇峁?補娣叮?裰厴緇峁?攏?有⊙?閃己孟骯擼?憂孔暈倚捫??暈業鶻諍妥暈彝晟疲?躍醯種莆シǚ缸鐨形?囊?鍘N頤腔棺宰稹⒆月傘⒆鄖浚?蛭?饈且恢只??娜鬆??齲?彩俏頤俏闖贍耆私?凶暈曳婪逗陀?蒙緇岜;さ耐揪丁?/p>
未成年人除了要遵紀守法外,增強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也是很重要的。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給壞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機會,不留下讓壞人侵害自己的隱患。一旦與壞人“拉上鉤”,就必須徹底擺脫同壞人的聯絡,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下面,我再給同學們講一些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一、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最好與同學結伴而行。有事外出時,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或周圍的人,你和誰在一起,要到什麼地方去、幹什麼事。發現有人一直跟著你時,你不用害怕,你可以儘快到繁華熱鬧的街道,商場等地方,想辦法擺脫跟蹤者。也可以跑向附近人多的地方報警求救。如果是在校門口,就給家裡打電話,讓大人來接。關鍵是當只有你一個人時,要有警惕性,多動腦筋。
二、我們一些學生喜歡網上聊天,因為上網跟網友聊聊天,談一些輕鬆的話題。但是網上也有很多陷阱,稍不留神,也許就會掉進網友設好的陷阱。所以,網上交友時,請你特別注意。
三、當你遇到搶劫時,應以保護自身生命和安全為首要原則,不要過多地顧及財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關鍵時候要大聲呼救,及時報警。
同學們,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建立平安校園也是我們全校師生的義務。我真誠地希望同學們依法律己,抵制不良誘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提高道德修養,為自己將來美好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人也許會問,法在哪呢?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在時時處處。譬如,你在地上亂扔東西、隨意摘公園的花,這樣做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違反了有關環境保護條例;偷看別人的東西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同樣也犯了法;大街上,不遵守交通規則,亂闖紅燈就違反了交通法規。還有許多例子,其實都是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也許每個人都這樣做過,而自己從未覺得這樣做是違法的。這都說明我們處在一種法盲的狀態。
我曾聽到這樣一件新聞:有三個十多歲男孩,父母都去大城市打工了,他們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爺爺奶奶都會給他們兩三元錢,讓他們買早點。可這三個男孩在不知不覺中迷上了電子遊戲。時間一長,兩三元錢滿足不了他們玩遊戲機的慾望。於是,三個人想出了一個點子: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有鐵軌,他們便去偷鐵軌上的零件,賣了錢就去打遊戲機,於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有四個因素促使他們走上這條路。一、這三個男孩的爺爺奶奶沒有盡到監護責任,對孩子不聞不問,不瞭解他們。二、遊戲機廳的老闆沒有依法辦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遊戲廳、網咖等場所。三、男孩自己自控能力差,迷上了電子遊戲機。四、收購鐵軌零件的人明知這樣做犯法,卻還是收購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人人都不去遵紀守法,試想一下,那時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與法同行,做新時代自覺守法的小公民。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
同學們,我們都屬於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但不要誤以為法律就與你們無關,未成年人的行為同樣要受到法律的約束。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就明文規定了未成年人不能夠去做的一些不良行為。
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慣,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社會公共規範,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和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我們還自尊、自律、自強,因為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我們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
未成年人除了要遵紀守法外,增強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也是很重要的。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給壞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機會,不留下讓壞人侵害自己的隱患。一旦與壞人“拉上鉤”,就必須徹底擺脫同壞人的聯絡,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下面,我再給同學們講一些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一、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最好與同學結伴而行。有事外出時,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或周圍的人,你和誰在一起,要到什麼地方去、幹什麼事。發現有人一直跟著你時,你不用害怕,你可以儘快到繁華熱鬧的街道,商場等地方,想辦法擺脫跟蹤者。也可以跑向附近人多的地方報警求救。如果是在校門口,就給家裡打電話,讓大人來接。關鍵是當只有你一個人時,要有警惕性,多動腦筋。
二、我們一些學生喜歡網上聊天,因為上網跟網友聊聊天,談一些輕鬆的話題。但是網上也有很多陷阱,稍不留神,也許就會掉進網友設好的陷阱。所以,網上交友時,請你特別注意。
三、當你遇到搶劫時,應以保護自身生命和安全為首要原則,不要過多地顧及財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關鍵時候要大聲呼救,及時報警。
同學們,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建立平安校園也是我們全校師生的義務。我真誠地希望同學們依法律己,抵制不良誘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提高道德修養,為自己將來美好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人也許會問,法在哪呢?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在時時處處。譬如,你在地上亂扔東西、隨意摘公園的花,這樣做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違反了有關環境保護條例;偷看別人的東西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同樣也犯了法;大街上,不遵守交通規則,亂闖紅燈就違反了交通法規。還有許多例子,其實都是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也許每個人都這樣做過,而自己從未覺得這樣做是違法的。這都說明我們處在一種法盲的狀態。
我曾聽到這樣一件新聞:有三個十多歲男孩,父母都去大城市打工了,他們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爺爺奶奶都會給他們兩三元錢,讓他們買早點。可這三個男孩在不知不覺中迷上了電子遊戲。時間一長,兩三元錢滿足不了他們玩遊戲機的慾望。於是,三個人想出了一個點子: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有鐵軌,他們便去偷鐵軌上的零件,賣了錢就去打遊戲機,於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有四個因素促使他們走上這條路。一、這三個男孩的爺爺奶奶沒有盡到監護責任,對孩子不聞不問,不瞭解他們。二、遊戲機廳的老闆沒有依法辦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遊戲廳、網咖等場所。三、男孩自己自控能力差,迷上了電子遊戲機。四、收購鐵軌零件的人明知這樣做犯法,卻還是收購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人人都不去遵紀守法,試想一下,那時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與法同行,做新時代自覺守法的小公民。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牢記《守則》、《規範》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
在我們的教室裡,都懸掛著《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標牌,這兩大制度集中體現了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身為小學生,我們要時刻牢記《守則》和《規範》,充分認識和體會制度的重要性,同時以《弟子規》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誠實守信、有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遵守網路文明、安全自護、遠離毒品。
在學校,我們要好好學習,尊敬師長;人人愛護校園環境,講節儉、不吃零食,在校園內不亂拋紙屑瓜皮果殼;值日生要按時清掃校園內的每一個衛生死角,營造出美麗整潔的校園環境;愛惜學校的一草一木,一門一窗,愛護學校要像愛家一樣;上下學時,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去做,不在社群追逐打鬧,不打擾他人休息,不做損壞他人利益的事情。
在校外,我們要做到:
1、我們要學會一些交通安全常識。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翻公路兩邊的護欄,不在路上玩耍,不挪動、損壞交通安全標誌,不在公路上滑旱冰等。
2、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經常給同學們一些社會公德常識和公共生活、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如乘車船買票要排隊,在電影院、圖書館、醫院不能高聲喧譁,乘公交車要先下後上,不擁擠,要給老人、孕婦、殘疾人讓座,在公園、旅遊景點,不亂寫亂畫、亂扔垃圾等。
3、我們可以通過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關注社會生活。如觀看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社會與法、綠色空間、新聞聯播等節目,接受遵紀守法的教育,使我們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
4、遠離網咖,要在家長的引導下、督導下、健康文明上網,不能自己進網咖玩遊戲,更不能因上網影響學習和正常生活。
一個國家即使經濟實力再強,假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國民,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文明、強大的國家;同樣,即使我們的實小校園規章制度再具體、再完善,如果同學們不能將“遵紀守法”四個字化為一種自覺行動,那我們的校園也不會是和諧、快樂的校園。希望每一位同學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將來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看完“”的人還看:
1.小學生遵紀守法演講稿4篇
2.小學生遵紀守法從我做起演講稿
3.小學生遵紀守法演講稿
4.學生關於遵紀守法從我做起演講稿
5.遵紀守法好少年演講稿
6.小學生遵紀守法演講稿3篇
7.遵紀守法從我做起演講稿3篇
初三學生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