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的誤區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在教學過程中,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在備課中老師會出現哪些誤區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備課的誤區以供大家學習。

  當老師的,都知道課堂教學前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備課。但事實上,我們很多老師在備課中不知不覺誤入了歧途,讓原本該重要的備課,變得了太簡單,枯燥,以致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惟有走出“備課”的誤區,老師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備好課。

  一、“備課不單是寫教案”。

  和老師談起備課的事,都說是在抄教案,沒意思,是徒勞,但備課真的就是他們說的抄教案那麼簡單嗎?凡教育專業畢業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備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備課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課程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的學習的一個準備過程。備課包括有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師,備教具和寫教案等步驟,“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個子內容,是被包含的關係。所以,老師要明確“備課”與“寫教案”之間是個不等式關係,並非寫了教案就是備了課。何況更多老師還不是在寫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備課了。

  二、“備課不是給領導看的”。

  這個誤區的直接誘因在學校的領導身上。本來備課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做的前奏,但由於備課屬於教學“六認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各學校都把它歸入了“重點檢查”的物件,把它當成了考核教師工作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而每次檢查備課情況時,領導都只個備課本。只要教案字跡工整,內容多,樣式新,就是在“認真備課”。為何領導都要這樣來檢查備課呢?理由是在備課活動中,其他工作幾乎是無形的,就數教案最直觀,既看得見,還能辨他個仔細;領導檢查備課不要緊,但結果又導致了些怪現象,一是隻要聽說學校要檢查備課,老師們就會熬上一個晚上把備課全部“突擊”到位;二是隻要有領導來聽課,都會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課時都夾著備課本是“有備”進教室。

  為了給領導一個備課的好印象,很多老師都會到書店去認真挑選一本好教案,作為自己備課的“臨摹本”。備課的概念這樣轉為狹義,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應付的面紗,備課自然演變成了不少教師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為教學服務了。為此,希望老師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看著領導的臉色去備課,要堅持我備自己的課,讓領導去說吧!也希望領導們,在去了解教師上課的準備情況前,去認真溫習一下“備課”的含義,免得把老師都“領”入“導”了“歧途”。

  三、“老教師不能不備課”。

  據調查,不少學校在備課上都出臺了這樣的政策:中青年教師備課必須寫詳案,老年教師備課可以不寫教案。教育是“樹人”工程,雖然幾年內教材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但隨著教育物件的變化,我們教師的教學觀,以及使用的教學工具也要隨之變化才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都要在課前認真檢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課的準備。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課也不準備了。教師既然選擇了教書,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齡去簡化不該簡化的過程,不說教案要寫成詳案,至少要寫出對待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的計劃,記錄出學生的進步情況,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要麼在備課本上作以記錄,要麼在教材上進行旁批,以免出現教學中的“老糊塗”現象。因此,建議各學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適當偏向老者、照顧老者時,在備課上不能給老教師下什麼特別的“恩惠式聖旨”,否則,利了老教師,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師的“弟子”。  

  四、“備課不能只是教師單邊活動”。

  教學是雙邊活動,作為教學準備工作的備課,不能只老師動起來,也要積極動員、引導學生對課堂的準備。如今老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大多隻是簡單瞭解學生知識水平,有些還注重了一些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特長。但這些幾乎是老師以“旁者”的身份,單方面去分析學生在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學法”,教師“一廂情願”的預設課堂和現實中生成的課堂往往是兩個樣。原因就是在教師做教學的準備活動時,學生沒參與進來,沒有和老師互動備課。教師備課活動中,要先備教材,然後邀請學生加入,讓他們去“備課”,預習課文,“備”出問題,老師再根據學生的疑難,按照不同層次學生準備“開鎖的鑰匙”。只要這樣在上課前,師生都認真進行了準備,難道課堂還會不精彩嗎?

  五、“備課不能‘閉門造車’”。

  現在的“備課”,或是老師一個人在辦公室“開單車”,或是年級組內幾個教師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進行團隊合作,美其名曰在集體備課,實則,這些備課,說白了,都是在“備教法”。特別是那諸葛亮式的大備課,看似熱鬧,彙集了大家的智慧,但這集中、統一形成的“優質教案”,根本無法去適應每個學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適應每個教師去操作。教無定法,對於不同學生,因需求的差異,教師的教法也應略有所別。對於不同能力的教師,教法上也要儘量貼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課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師的課去“依葫蘆畫瓢”,定然是課堂中沒了“生命”。

  這樣閉門造出的“車”,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算得上是課堂前設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備課時,不能一個或幾個老師“遠離教室”、“遠離學生”、“遠離教師個人能力”、“遠離教育理論”,在那裡“妄自菲薄”的搞什麼“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張旗鼓地去拿學生做實驗。

  六、“備課並非課課都詳案”。

  學校要求中青年教師都這麼做。但在一個由全國教師加入的QQ群裡,經調查,85%的教師不同意這麼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個上課計劃,可行度到底有多少還難說,與其把時間耗費在寫教案上,還不如多鑽研教材和研究學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為詳案和略案兩種,加之一個單元內的課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寫教案上也要有輕重,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課課都詳案。在編寫詳案時,不宜一味去追求什麼師說,生一、生二說的“預設”課,也不宜頻繁迴歸到傳統教案的套路,把課堂教學的目的、重難點,組復新鞏布等教學過程全部都呈現在書面上,更不能機械地把學生的情況、教材的情況都一一累贅到紙上。

  七、“網上的不能搞‘拿來主義’”。

  現在的網路是個無窮的資源庫。我們教師想要的教案,從小學到高中,從語文到美術,應有盡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鍵入課文的名字或關鍵詞,輕輕一點選,就會“網”到想要的教案。對此,不少老師開始用查詢網上的“共享資源”,來代替過去的備課,“美其名曰”在搞什麼“網路備課”。其實他們多是直接下載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減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課堂。這樣的“拿來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師自己的成長。在教師專業化成長路上,備課也是個“學習、研究的大課堂”,簡單的“拿來主義”,不但不會讓自己教學的本領增強,而且會增長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經常用別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學生,很多時候做不到“對症下藥”。久之,將會在學生中失去師者的“知識淵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師在借鑑網路資源時,要學會“加一加”自己的觀念和方法,“減一減”別人不著邊際的教法,把別人的先進理念補植到自己的大腦中,把別人先進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實讓自己的課堂也能豐富起來。

  有關備課的誤區文章推薦:

  在教學過程中,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認真為否,但不少老師對備課的認識失之偏頗,甚至走入誤區,致使教學質量不高。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為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足見備課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備課要經歷精心構思、編寫教案和媒傳工具的準備三個基本環節,而這三個環節無一不體現教師思維活動的創造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不少教師把備課視為“例行公事”,甚至把編寫教案當成應付檢查的“苦差事”、而不同程度地走入誤區。

  1、自覺不自覺地把備課當成了單純的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以致把教學過程變成了“資料→教案→黑板→學生→筆記→考試卷子”的分數“生產流水線”,置大綱、教材的整體於不顧,把學生當成了知識容器。由此,多教幾年書的教師則無須用心備課,只要在這個“生產流水線”上當好一名操作工就行了。可見,“應試模式”在備課環節中直接抹殺了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特徵。其直接後果是,教師越教越貧乏,學生越學越枯燥,甚至出現教與學的尖銳矛盾。

  2、過去教師就是“教好書”,而“教好書”也只侷限於傳統的“授業”層次,只管把知識傳輸出去,不考慮傳輸資訊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收集反饋資訊等,結果是把整體的教學目標侷限於單一的知識點,忽視能力培養的因素,更不管教育物件的變化,教學方法簡單單一,最終造成學生思維的畸型發展。

  3、教案只是形式,備課不用寫教案,在書上勾劃一下就行了;一是把寫教案看成是備課的全部內容,寫教案就是抄教參,教案抄好了,課也備好了,前者忽視了編寫教案在備課中的主體地位,而陷入經驗主義泥坑;後者卻因備課者的惰性而沒有進入真正備課狀態,造成教學盲目性、隨意性。顯然,我們在備課中走入誤區,一是因為認識的偏頗,沒有體現出“雙邊”活動意識,教學活動的伊始就越俎代皰了;二是由於上進心不強,淺嘗輒止,甚至敷衍塞責,自甘落後,而拜倒於傳統的單一教學形式之下。

初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
理想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備課的誤區有哪些
國家公務員面試備考的誤區有哪些
高考英語備考的誤區有哪些
備孕的誤區有哪些
現代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教育孩子父母常犯的誤區有哪些
使用眼霜的誤區有哪些
老人養生遠離的誤區有哪些
睡前護膚的誤區有哪些
有氧運動的誤區有哪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