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臨床醫學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隨著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醫學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病症康復學課程教學中循證醫學應用分析 》

  摘要:循證醫學是一種全新的醫學思維模式,是醫學進步與發展的必然結果。將循證醫學引入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病症康復學課程的教學中,探究其意義,並從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佈置、輔導答疑、考核5個環節,展示在循證思維的引領下病症康復學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這種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臨床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關鍵詞:循證醫學;病症康復學;教學過程

  循證醫學是近年來國際臨床醫學領域迅速興起的一門新學科[1],它是醫學進步與發展的必然結果,給臨床醫學的基礎研究與實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尤其是在“舉證倒置”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後,更加要求醫療從業人員的醫療行為有證據的依託,這無疑又促進了循證醫學的發展[2]。

  1循證醫學的內涵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公認的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願望,制訂出最佳的、具有特異性的康復治療方案[3]。循證醫學的本質即遵循客觀證據,要求對疾病的防治干預措施均應建立在充分的科學證據基礎之上,這就要求臨床醫生在進行醫療決策時不僅僅根據以往的經驗,還要從大量的資訊中獲取最新的、論證強度最高的證據,以不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從醫學教育的角度來看,循證醫學是一種全新的醫學教育觀,其實質是一個高效的終身學習的醫學教育模式[4-5]。

  2將循證醫學引入病症康復學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康復醫學是一門邊緣學科,涉及面廣,其病種和患者來自於臨床各個科室,因此,康復醫師和治療師不能夠像專科醫師那樣通過閱讀專業書刊獲取如此眾多的知識[1]。再者,當今時代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的醫學文獻湧現,如何從中找出“最具價值”的資訊是對醫療工作者一個巨大的挑戰[6]。病症康復學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門課程體現了康復專業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臨床實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該課程的授課安排在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旨在為其未來的臨床實習奠定基礎。

  鑑於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科特點及病症康復學的課程要求,將循證醫學引入課程的教學中無疑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查證、用證的能力,並將其最終應用於臨床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學會思考,自主發現,尋找獨創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升[7]。

  3循證醫學在病症康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教學是實現高校教學職能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完整的課程教學環節應包括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佈置、輔導答疑、考核幾個環節。本文以《病症康復學》教材第二章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第一節腦卒中的理論授課為例,分別從上述5個方面展示在循證醫學的思想指導下該課程的教學過程。

  3.1備課

  傳統的醫學教育是單向灌輸式的教育[8],備課環節沒有形成“雙向性”,即只有教師單方面備課,而學生卻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循證醫學要求課堂教學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為主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因此,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先列出與腦卒中康復臨床實踐高度相關的若干問題,包括:***1***腦卒中的定義;***2***腦卒中的發病原因;***3***腦卒中的臨床表現;***4***腦卒中的康復評定;***5***不同時期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6***腦卒中常見併發症的處理。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在預***求問題答案,並記錄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疑問,整個過程有的放矢,為後續的課堂教學做好充足準備。

  3.2課堂教學

  傳統病症康復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在多媒體教室進行,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記住書本上的知識,卻沒能真正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表現為知識的應用僵化,且教科書知識滯後,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鑑於傳統教學的弊端,本研究將病症康復學課程的理論授課地點改為機房,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利用網路資源查詢最新的知識,自行解決問題。以腦卒中的講解為例,疾病的概述部分***包括定義、病因、臨床表現等***以學生討論發言的形式進行,教師予以點評,並重點歸納。對於腦卒中的康復評定、治療方法、常見併發症的處理,要求學生分別總結歸納,並且利用網路資源查詢最新且有效的相關知識點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

  最後,教師整合全班學生蒐集到的資訊,對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常見併發症的處理進行系統梳理。整個章節講解完畢後,教師提供一個病例,請學生制訂康復治療計劃,即真正的循證實踐過程。具體實施如下[9-10]:***1***根據病例分析患者的病史體徵、檢查結果、康復評定結果,提出患者功能障礙等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2***利用CNKI、萬方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等圍繞提出的臨床問題查詢相關的最佳證據;***3***根據循證醫學文獻分級水平、推薦分級及依據,評價文獻的準確性及臨床應用價值;***4***學生根據所查文獻,應用最佳證據,提出解決患者功能障礙的最佳治療方案;***5***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總結,指導學生如何將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有效結合,並對學生在文獻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及幫助。

  3.3佈置課後作業

  佈置課後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業內容既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密切聯絡課堂教學內容,又要有利於學生醫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中課後作業的完成形式不再侷限於學生手寫,而是利用百度雲,作業題目型別靈活多樣,除了傳統的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等,還包括病例分析、綜述撰寫、循證醫學文獻評價、醫學英文翻譯等[11]。通過完成作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在長期的堅持中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學會獨立思考,遇到問題能夠自行剖析,尋求解決辦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通過雲端管理,進行優秀作業的展示,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3.4輔導答疑

  輔導答疑是講課的重要補充,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改進學習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實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教學環節。為使師生的溝通方便、及時,除了面對面的輔導答疑方式外,還可通過網路微信溝通的方式。微信是目前學生普遍採用的交流工具,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與學生互加微信好友,從而進行學術問題的討論交流。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將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連結、參考讀物、最新的康復醫學前沿進展等釋出於班級微信群,與學生共同分享。這種師生之間全透明的溝通互動方式,無疑會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5課程考核

  根據創新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病症康復學課程著重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研究在該門課程的理論考核中改革以往的考試方式,採取多元化的評估手段,除傳統的閉卷筆試外,還採取開卷考試的方式,將課堂內完成與課堂外完成相結合,將筆試和上機操作相結合。同時增加主觀性自由應答型試題,將開放性試題、無標準答案試題、創造性試題納入考試。這種多元化、綜合化的考核方法,能夠更加科學、準確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

  4結語

  在病症康復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方法、理念和原則,從根本上改變了現有的教學模式。以問題和案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鼓勵學生從模仿型、記憶型轉變為創新型、思考型。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推動醫學教育快速發展[12-13]。

  參考文獻:

  [1]何成奇,丁明甫.循證醫學在康復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8-10.

  [2]唐雯.將循證醫學理念引入高等醫學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2***:90-91.

  [3]羅琳,劉勤勇,郭黎安.簡析循證醫學對醫學教育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090-1091.

  [4]陶軍,楊天德,劉禹蓮.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4,20***9***:549-551.

  [5]張小年.循證醫學與腦卒中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3***:273-274.

  [6]周同甫,李幼平,劉鳴,等.醫學教育應當儘快引進循證醫學新概念[J].醫學文選,2000,21***2***:251-252.

  [7]陳進,李靜,李幼平.循證醫學教學———高等醫學創新教育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3,3***4***:273-276.

  [8]李想,洪毅,張軍衛,等.結合循證的PBL法在脊髓損傷康復專業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1***:1094-1097.

  [9]張豔明,胡潔,霍速,等.循證醫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7***:697-700.

  [10]吳泰相,劉關鍵.關於循證醫學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5,5***8***:636-640.

  篇二

  《 急診醫學教學效果分析 》

  急診醫學是一門邊緣或跨科的新興專業,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危重病監護、災害醫學等多項內容[1]。我科自2012年以來,立足於急診醫學的學科特點,與武漢市急救中心120丁字橋急救站聯合,在國內已開展此類教學的基礎上,制訂聯合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中心為一體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應用到急診醫學教學中,在急診醫學的臨床教學實踐中融入院前急救實習教學,即通過增加進入急診科實習的醫學生到武漢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站參與院前急救實習課程,在我校2009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部分學生中實施,強化學生急救操作能力,提高急救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物件與方法

  1.1物件

  隨機選取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各78名學生為研究物件,分為兩批***每批39人***先後進入急診科實習。這些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相關的基礎醫學課程以及其他臨床醫學課程,並且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等內科的大部分科室輪轉實習了1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將第一批學生設為對照組,即傳統教學組,採用傳統的急診臨床實習教學方法;將第二批學生設為實驗組,即院前急救教學組,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進行教學。通過入科考試對急診實習前摸底考核,結果表明,兩組學生的前期醫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

  實驗組: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進行教學,包括***1***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跟車實習***;***2***嚴格依據各種急危重症的規範化診療流程來開展臨床帶教工作;***3***開展綜合演練,教師將各種突發情況、急救技能綜合到一個具體的實際搶救病例中,每次讓3名學生一起操作共同完成,依據正確的診療順序開展急救操作;***4***急診思維:降階梯思維、先開槍後瞄準、判斷暫不診斷等;***5***臨床醫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病歷、談話、簽字***、全面分析能力***致傷因子、經濟能力、家屬需求***、敏銳的觀察力***各種關係、精神異常***、特殊原則;***6***急診施救措施與流程;***7***急危重症識別、現場救護、轉運。對照組:我們對“傳統教學班”的教學採用傳統的急診臨床實習教學方法,包括***1***急診醫學教材中的內容;***2***圍繞急診常見病種進行病例分析;***3***臨床查房不特別介紹突發事件;***4***急救技能學習不增加“綜合演練”這一環節。

  入科考試:所有學生在剛剛進入急診科實習時,接受一次摸底考試,試題以基礎理論為主,重點考察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出科考試:在實習結束後,理論試題以臨床病例分析為主,技能操作考核則具體模擬多種內科合併症急發病例、車禍創傷病例、群體中毒病例***抽籤***,要求學生組成急救小組開展現場急救,主要考察學生的院前判斷和急救能力以及運用急診醫學知識的能力。

  1.3教學效果評估

  78名學生在剛剛進入急診實習時,接受一次摸底考試,試題以基礎理論為主,重點考察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習結束後,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出科考試,理論試題以臨床病例分析為主,技能操作考核則具體模擬一個車禍創傷現場、群體中毒事件,要求學生組成急救小分隊開展現場急救,主要考察學生的院前判斷和急救能力以及運用急診醫學知識的能力。

  1.4統計學處理

  資料用SPSS11.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評估結果採用***x±s***表示,統計分析採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學生不同教學方法的考試成績比較:對照組:入科成績***82.10±6.23***分,出科理論成績***83.25±5.14***分,出科技能成績***84.69±6.34***分;實驗組:入科成績***81.34±5.68***分,出科理論成績***91.38±6.15***分,出科技能成績***94.36±5.18***分。對照組學生和實驗組學生摸底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學生在進入急診實習前的前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總體上無明顯差異。但是,實驗組的出科考試成績,無論是理論考試成績還是技能考核成績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的考試成績***P<0.05***,表明院前急救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增加,較傳統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診醫學臨床教學質量,增強醫學生對各種突發事件應急能力,效果明顯。

  3討論

  社會的發展使急診醫學成為一門獨立的醫學學科,急診醫學已成為反映臨床醫學科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醫學本科五年級學生已完成醫學基礎課程,已經有一定的內外科知識,已經歷臨床見習、實習課程,並即將進入畢業前階段,在這個時段學生渴望能在即將面臨的臨床工作中獨當一面,他們即將成為一名臨床醫師,無論從事何專業,面對的患者是一個整體,可突發各種本專業或本專業外的急症,故必須掌握基本的急診搶救技術,熟悉常用的監護技術,具有一定的急診基礎理論。

  所以醫學本科學生為適應現代醫學發展,提高整體素質和臨床實踐能力,學習和掌握急診醫學課程十分必要。“急救要從現場開始”的觀念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2],當前國際上有兩種主要型別院前急救服務模式,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前者強調在現場緊急處理後儘快把傷病員安全轉運到醫院再進行有效治療,就是“將病人帶到醫院”;而後者強調由醫院搶救小組儘快到達現場,在現場對傷病員進行救治,然後再轉運到醫院繼續治療,就是“將醫院帶給現場的病人”。

  此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最關健的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模式。在本研究中,作者發現參加急診醫學院前急救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生在急診、急救理論和技能方面的成績均優於未參加學習的學生,通過對答卷得分分析,發現兩者在涉及心、肺等其它專科急症的診治急救處理方面的得分差距不大,而對突發事件如群傷、群體中毒等的得分上存在差距。在臨床技能上,實驗組學生在處理院前急救患者面前,如車禍患者的傷口包紮,止血,運送及藥物的治療,均明顯好於對照組***P<0.05***。由於受到學生急診臨床實習時間短,參與研究的學生數量有限等不利因素影響,本項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我們將在今後教學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沈洪.急診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

  [2]桂莉,曾友燕,陶紅.醫學院校大學生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3,2***5***:331.

有關推薦:

動物醫學碩士論文
淺談專科臨床醫學教學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專科臨床醫學教學論文
淺談專科臨床醫學教學畢業論文
專科臨床醫學教學畢業論文
專科臨床醫學教學論文_淺談臨床醫學教學論文
臨床醫生畢業論文
成人本科臨床醫學生畢業自我鑑定
婦科臨床醫學論文
兒科臨床醫學論文
專業臨床醫學論文
婦產科臨床醫學實習自我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