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臨床醫生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整個臨床醫學教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臨床醫生亞健康狀態成因與預防對策

  【摘要】 亞健康狀態作為 21 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新殺手,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筆者從環境、社會、個人三方面分析了臨床醫生亞健康狀態形成的原因,重點探討其主要職業因素;提出除主觀上積極預防外,更重要的是從完善管理制度、減輕工作負荷、關心醫務人員的健康及個人生活、同時拓展高階需求入手,對臨床醫生的亞健康狀態進行干預。

  【關鍵詞】 臨床醫生;亞健康;預防

  亞健康狀態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蘇聯學者Berkman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的。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是機體尚無器質性病變僅有某些功能性改變的“灰色狀態”,實際上是心身疾病的潛臨床或病前狀態。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身體虛弱、易疲勞、活力減退和免疫力低下等,被認為是 21 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新殺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口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呈上升趨勢。雖然亞健康在症狀上表現的是醫學領域問題,但從整體看,它與職業因素、社會環境、 經濟 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體質密不可分。 本文作者從 現代 社會領域探討臨床醫生亞健康狀態形成的原因,重點探討影響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職業因素,同時研究亞健康狀態的預防對策。

  1 臨床醫生亞健康狀態現狀及產生因素

  1.1 亞健康狀態現狀

  WHO 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目前大約 75% 的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1],醫生面臨高負荷的職業壓力,健康狀況常常被忽視。有研究表明,醫務人員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達 66.5%[2]。

  1.2 亞健康狀態產生的原因

  人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其健康不僅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且與社會因素息息相關。因不良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刺激,人體產生功能應答積累,導致其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人體呈現亞健康狀態。

  1.2.1 環境因素

  人生活在 自然 環境中,與自然環境相依相存。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二者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森林銳減、土地資源退化、水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病蟲害增加等,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工業 廢氣、機動車尾氣、農藥汙染、意外事故致有毒物質的洩露等均會造成空氣、水源汙染;室內建築、裝飾材料、中央空調、殺蟲劑等造成的居室內空氣的汙染。最終破壞自然環境,使機體的易感性增加,機體變得脆弱,進而導致人體功能失衡,出現亞健康狀態。另外,噪音及電磁波輻射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失衡。

  1.2.2 社會因素

  醫生作為社會一分子,在社會 網路 中的相互關係是否協調,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多變性,對其工作、婚姻、家庭生活的穩定產生了極大的衝擊,使人不得不承受各種壓力。社會競爭形成的危機感、風險感、失落感,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衝突造成的緊張、浮躁等情緒的侵襲。日久形成的內在緊張,使人心理壓力加大,影響睡眠,以至生理機能發生改變,免疫力下降出現亞健康狀態。

  1.2.2.1 社會及工作環境 醫生作為特殊職業,工作的複雜度、繁重度、緊張度較一般職業高。來自工作的壓力是亞健康狀態產生的首要原因。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 發展 ,人們物質條件的提高,人際關係日趨複雜,疾病譜的改變,病人需求的多層化,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生群體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中國 醫師協會“醫患關係調研報告”顯示:74.29% 的醫師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認為當前執業環境“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分別達到 47.35% 和 13.28%;近 3 年來,平均每家 醫院 發生醫療糾紛 66 起,患者打砸醫院事件 5.42 起,打傷醫師 5 人。醫生們小心謹慎緊張的工作卻得不到理解,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以至有的醫生不是研究如何改進 治療 方案,而是研究如何不捱罵、不捱打、不賠償,不再擁有職業的自豪感。加之政府對醫院的投入和補償不到位,衛生事業的補貼遠遠滿足不了醫院生計和發展的要求。醫生的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醫務人員的技術價值、知識價值和風險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

  另外,醫務人員所接觸的都是病人特別是傳染病患者,病室及工作室內的環境汙染,使工作環境差,對臨床醫生的健康也構成威脅。

  1.2.2.2 職業壓力 由於醫療工作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為服務物件的,其充滿未知的不確定性、特殊性,工作壓力非常大。 隨著 科學 技術的發展,對臨床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 的高超醫療技術、科研教學能力、知識更新的能力,而且應熟練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觀點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和世界相關學科最新科研成果;特別是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臨床醫生被定義為醫療事故處理的行為主體,都加重了臨床醫生的壓力。

  1.2.2.3 睡眠不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人類在長年自然進化中形成的生活 規律 。由於工作的需要,臨床醫生值夜班、二線班,生物鐘節律被打亂,不僅要克服生理上的睏倦,還要時刻準備應付患者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造成精力和體力極大的消耗。有研究證實,睡眠剝奪可使機體腦功能處於低下狀態,對亞健康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和作用[3],故臨床醫生常常處於身心疲憊狀態。

  1.2.2.4 體力透支 不能按時吃飯,加上體力消耗***尤其是手術醫生***且神經緊張,使他們的體力過度透支,影響健康。

  1.2.2.5 常處於應激狀態中 工作中要求臨床醫生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準確的診斷、最嫻熟的技術對病人進行救治,責任感重,使他們精神高度緊張,處於應激狀態;加上被患者不良情緒的“傳染”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鬱、憤怒等。另外,經常接受患者的死亡和瀕死現象的刺激也是導致臨床醫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

  1.2.2.6 體檢制度與休假制度落實不夠 或因工作忙或因個人重視不夠,不進行每年的例行體檢、實現年休假。

  1.2.2.7 健康 教育 醫生是特殊的職業群體,置身於特殊的職業環境,面對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一定問題的人群,因而同樣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問題,而現實對此存在誤區,認為醫生沒有必要進行健康教育。

  1.3 個人因素

  1.3.1 不合理飲食習慣

  主要是食品的汙染與營養失衡。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低蛋白、高熱量食物,或暴飲暴食,或偏食,不重視早餐。

  1.3.2 不良生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生成因素中,外因佔 85%,內因佔 15%;外因中因生活方式不科學而致病的佔 60%,常見過度娛樂、嗜煙酗酒。

  1.3.3 缺少運動

  有的因缺乏閒暇時間,或周圍沒有 體育 設施,或工作任務重、家務多、身心疲憊無暇顧及體育鍛煉,沒興趣或自認為身體好不需鍛鍊等。

  1.3.4 人體 自然 衰老

  使人出現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社會適應力下

  降等亞健康狀態。即使是健康人,其體力、精力、情緒都有一定的生物節奏,在某個特定時期即生物鐘的低潮期會表現出亞健康狀態。

  1.3.5 其他

  晉升是醫生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然而,由於高階職稱崗位受編制的限制,不聘或低聘使臨床醫生產生角色期待的心理壓力。醫生自己生病後,有的擔心年終考核時不合格,影響晉級或丟掉飯碗,對自己的疾病或遮遮掩掩或不重視。臨床醫生值夜班,家裡孩子或老人無法照顧,工作與家務發生矛盾,影響夫妻關係,使之產生心理壓力。

  2 預防臨床醫生亞健康狀態對策

  2.1 主觀方面

  2.1.1 合理膳食

  三餐營養合理搭配,飲食多樣化,適當多吃蔬菜、水果、薯類、豆製品、海產品及乳製品,減少脂肪、鹽的攝入。

  2.1.2 適當運動

  重視體育鍛煉,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以減輕人的應激反應和降低緊張情緒。

  2.1.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克服不良嗜好,不吸菸少飲酒,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工作。

  2.1.4 參加各項社會活動, 發展 興趣和愛好,豐富業餘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性處事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快樂、健康、向上。

  2.2 客觀方面

  2.2.1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應加大對 醫院 的投入和補償,完善管理制度,採取激勵機制,對醫務人員的業績實行發展性評價,滿足醫務人員的高層次需要,使醫院內的個體角色定位明確,角色期望恰當,角色行為準確,進而避免醫務人員因角色衝突造成焦慮不安。

  2.2.2 減輕工作負荷

  若能減少值夜班的次數,適度減少緊張工作時間,減輕工作負荷,使醫務人員有一定的時間用來休閒和自我調整,將會改善他們的工作和情緒狀態。

  2.2.3 關心醫務人員的健康及個人生活

  定期給他們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治;醫院努力營造輕鬆和諧的工作氛圍,緩解臨床醫生的心理壓力;醫院管理者或者行政管理部門要重視臨床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評估,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干預。通過醫務人員的心理科普 教育 ,讓他們瞭解一些常見的心理症狀,進行自我調節。或模擬救災搶險、野外拉練,用比平時工作情景更艱苦的訓練磨鍊醫務人員,培養其不怕累、不怕苦、臨危不亂的優秀心理素質。開展科室活動,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在輿論導向上不要輕率地宣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帶病工作;要讓社會理解、支援臨床醫生,對他們進行人文關懷,考慮他們的家務負擔,不要把他們的家務簡單地視為私事,完善員工援助計劃。

  2.2.4 拓展高階需要

  人類有多種需要,從低階向高階概括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低階目標的需要滿足後,就會失去工作熱情。要想使臨床醫生充滿工作熱情,就必須拓展其高階需要,以使其工作慾望增強。拓展高階需要還需組織創造條件,如為醫生提供外出進修、學術交流的機會;本院醫生進行醫療教學研討活動等。同時,請心理醫生定期或不定期地為臨床醫生進行認知疏導,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工作積極性。

  目前,對於亞健康狀態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由醫學、心理學 、社會學、 哲學 、人文科學等學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關人類健康的邊緣學科,其研究不僅對醫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提高個人生活質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降低國家、個人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由於亞健康的提出承襲了“預防為先”的基本思想,從心理、行為、生活方式等各個環節早期進行干預,就有可能阻斷其向臨床病態發展,真正起到預防作用。

  【 參考 文獻 】

  〔1〕傅善來. 21世紀健康新視角〔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1

  〔2〕鍾毓瑜, 潘妹霞, 餘新立. 醫務人員亞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6, 12***17***:184-186

  〔3〕王秀雲, 李積勝, 劉公望. 睡眠剝奪對亞健康形成的影響及相關機制〔J〕. 天津中醫藥, 2006, 23***2***:26-29

  篇2

  加強實習醫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科院校的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就必須接受兩大型別教育:即基礎教學和臨床教學。臨床實習是聯絡理論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的重要環節,也是進行臨床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階段。在現代化資訊社會中, 迫切需要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評價高等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重新認識和理解實習醫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結合我院臨床教學和管理實踐,從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內涵、途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1 實習醫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意義的再認識

  1.1 實習醫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整個臨床醫學教育。 實習學生要在臨床實習教學階段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各種臨床操作技能,鍛鍊臨床工作能力,為將來獨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此階段學習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畢業後能否獨立行醫,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2]。通過對醫學實習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加強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才能完成臨床教學的目的,順利實現實習生向臨床醫師的轉變。

  1.2 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新內涵多年來,絕大多數教師將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重點放在了動手能力上,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按照全球醫學教育和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要求,臨床醫學畢業生必須要達到最基本的人才培養目標,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這就要求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做到以下三個方面:***1***臨床操作能力,包括病歷文書的書寫、手術及各類臨床技能操作等;***2***臨床思維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腦通過觀察、思維、分析歸納等來完成,是實踐能力的深層表象;***3***人文關愛及溝通技巧。有效的醫患溝通,是轉型期的形勢使然,是構建信任醫患關係的必然要求[3]。提高醫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容易得到病人的信賴,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上述三種能力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2 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我院在強化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時,重點放在更新思想、更新觀念,更多地結合臨床教學的實際,多途徑、多方式地採取具體有效的手段,強化學生的醫學基本理論、臨床思維以及人性化的臨床技巧等方面的實戰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2.1 加強前期臨床實踐教學加強實習入科教育,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傳授實習階段學習方法、注意事項,佈置學習任務,並從臨床工作實踐的基礎即診斷學入手,使學生儘早接觸臨床知識。要求學生進入各三級分科實習之前,認真複習相關科室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症等章節理論知識,保證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組織帶教教師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準備典型病例,幫助實習醫師對病人的主訴及體徵逐步進行分析,由診斷聯絡相關的鑑別診斷,由此及彼,逐漸深入。在實習醫師剛入臨床的好奇心及工作熱情的基礎上積極誘導,轉變實習醫生的思維模式,增強其臨床工作的心理素質,以免在剛入臨床時產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況。

  2.2 完善理論與操作並重的考核機制嚴格按照臨床教學大綱,對實習內容儘量做到指標量化。在各臨床科室實習時,實習學生在帶教老師的監督指導下,負責4-6張病床***視實習科室的具體情況而定***的診療工作。除完成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等,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完整病歷的書寫,並給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對於急診病人,除進行及時處理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病歷的書寫;每科實習期間,必須在帶教老師的監督下,獨立寫出3~4份完整大病歷;嚴格規範實習學生的基本操作,並制定詳細的評分制度,科室質控小組進行嚴格的出科考核;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看、多做、多學、多想,爭取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啟發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際中,鍛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結合實際,探索新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模式臨床帶教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教學活動,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4]。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建立體格檢查實驗室,購置電腦心肺聽診模擬人、腹部觸診模擬人、電腦心電相簿和心肺聽診錄音帶等供學生臨床實習使用;積極開發多媒體課件, 添置體格檢查、無菌術、縫合和外傷處理、婦產科基本檢查、神經系統基本檢查及臨床基本技術操作等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數字化醫院的優勢,使學生能從網上檢視疑難病案;應用先進的手術室電視監控系統,現場觀察麻醉、手術全過程,以緩解醫院實習生過多帶來的壓力;運用數字化教學,通過機上“模擬手術”,達到“多練精練”的目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運用,可以很大程度地彌補醫學生臨床實踐機會的不足,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空間。

  2.4 強化專家指導作用定期組織專家進行巡迴教學,將輔導的方式方法引入實習過程中,讓他們瞭解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互相容的關係,積極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探索醫學奧祕;指導他們收集資訊,撰寫綜述論文;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勇於創新的學習精神,通過專家的手術演示,不斷開拓實習醫師的視野。總之,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培養出高層次醫學人才,對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強實習醫師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培養高素質醫務人員必需的基礎教育,也是一項任重道遠、不斷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向焱彬,陳俊國.學習理論、轉變觀念、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1:8-9.

  [2]樑茜.影響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職業與健康,2006,22***2***: 133-134.

  [3]陳姬雅,耿才正,李永連,等.溝通技巧在改善醫患關係中作用的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26***1***:37-38.

  [4]彭貴勇.關於醫學生臨床實習的思考[J].醫學教育,2002,2:6.

臨床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臨床醫生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臨床醫生的論文
有關臨床護理的論文
關於臨床醫學的論文
有關心理衛生的論文
臨床醫生的求職信範文精選
有關於致醫生的感謝信範文
臨床醫生的自薦信
臨床醫生的兩分鐘自我介紹
有關於看醫生的英語口語
有關於致醫生的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