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詞鑑賞要訣術語***2***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出一道題:“有評論家認為‘最後一句真可謂一篇之警策’,請你為之做深入而簡要的詮釋。”解題前應先弄清“角聲”是軍中的號角聲,再理清“胡天曉”的象徵意義,才能找到正確的思路,做出正確的回答:“這一句意義極為深刻,其意思是說只要我軍發動進攻,就能全殲敵軍,大獲全勝,使西域重見光明。”這和一般的送別詩有著極大的差異,詩人將惜別與祝捷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第二把鑰匙是弄清景物描寫與所抒之情的關係。先拿王昌齡的《從軍行***七***》***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來說,首句極其生動地描繪出大漠的風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無際,“平沙萬里絕人煙”,每當北風振漠,塵土遮天蓋地,驚沙撲面,日色無光。這就渲染出激烈的戰鬥場面,反襯出唐軍將士英勇殺敵的豪情。再看一下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出大漠奇異風光──大漠上升騰起的燧煙是那麼的直,黃河中倒映著的落日是那麼的圓,這簡直讓詩人感到震驚,精神為之一振,前面的惆悵則被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中,剎時一掃而光。

  抑揚頓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壯麗、奇特和詩人的激昂情緒。詩人通過對大漠壯麗風光的描繪,抒發了對為國禦敵守邊,立功絕域的將士們崇敬之情,充滿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來說,前兩句以工整的對仗的形式來寫景,用了兩個色彩鮮明的比喻。先從俯視的角度來寫莽莽大漠上的黃沙,在月色的輝映下如同白雪,再從仰望的角度來寫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猶如嚴霜。上下交映,只見整個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頓覺冷嗖嗖。詩人從地點、景物、氣候三個方面著意刻畫,反覆渲染,營造出一個悲涼的氛圍,為後兩句抒發戍邊將士思鄉之情蓄勢。可見景不同,情各異,二者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多讀,多練,是很難找到這把鑰匙。不妨先以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霜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出道題做做,以鞏固對這把鑰匙的認識,題曰:“這首邊塞詩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塞風情畫,抒發了詩人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其感情基調如何?”思考時要先對畫面進行分析,詩中描繪出寒霜過後,天空顯得格外明淨,戰士們牧馬歸來,晚飯過後,忘卻一天的辛勞,來到了戍樓上,對著空中“高高秋月掛長城”,吹起了羌笛。悠揚的笛聲隨風飄蕩,傳向遠方。再抓住表情的關鍵句“借問梅花何處落”,分析出詩人採用了諧音和虛實相間的寫法,極富韻味。羌笛曲名《梅花落》,詩人將它分開來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聯想起真的梅花。這樣“梅花何處落”就變成了有兩種解說,一是《梅花落》曲聲“落”到哪裡,二是戰士們家鄉的梅花落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究竟都飛到了哪些地方。這樣聞笛和思鄉這兩個意念就統一在一句詩中,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聲文並茂的境界,便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回答:“抒發了戍邊將士殷殷的思鄉之情。其感情基調是感慨而不哀傷。”

  第三把鑰匙是要弄清詩中哪些地方是對戰爭場面的描寫。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是血淋淋的,從詩歌藝術美學的角度考慮,它一點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寫,所以絕大多數詩人都採用側面描寫。所以,對中學生而言,要找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那麼,怎樣去挖掘出來呢?一是要抓住與戰爭有關的器物,如旗、鼓、幹、戈,號角、戰車、轅門、烽火等;二是要抓住與戰爭有關的地點和人、事、物,如樓蘭、陰山、瀚海、涼州、長城、受降城、玉門關,單于、吐谷渾,羌笛、胡笳、琵琶,《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等,然後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還以王昌齡的《從軍行***七***》來做個剖析:“紅旗半卷出轅門”中的“紅旗”指的是戰旗,它“半卷出轅門”,說明部隊為了提高行軍的速度和不被敵人發現,他們半卷紅旗,飛速前進。雖然作者沒有告訴人們這支部隊究竟要幹什麼,但透過緊張的氣氛,讀者自然知道其中的奧妙。而“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中的“洮河北”的是前方戰場,最關鍵的是末句,寫唐軍已生擒敵酋“吐谷渾”,取得了豐碩的戰果。“擒賊先擒王”,敵人已經群魔無首,只能狼狽逃竄,如鳥獸散。至於怎樣生擒敵酋,殘敵如何逃竄,那就讓讀者自己去想象了。這一構思非常巧妙,極富喜劇性,極富弦外音。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時即借用此法。但羅氏的語言尚不及此詩之簡練,多了“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色”等筆墨,當然這是因為小說與詩歌的創作方法不同而使之然,但其理一也。

  我們可用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出一道題以鞏固之,題曰:“詩以《徵人怨》為題,而不著一個“怨”字,“卻盡得風流”,詩中之“怨”何來?請作簡要的分析。”回答前應抓住邊塞詩這一牛耳,抓住與邊塞有關的地名和戰爭用的器物,是關鍵之一;抓住“復”、“與”等虛字,是關鍵之二;抓住“歲歲”、“朝朝”等重疊詞,是關鍵之三;抓住“歸”、“繞”等動詞,是關鍵之四。自可答之曰:“一是來自“金河”、“玉關”等許多實詞的排列與組合,二是來自“復”、“與”等虛詞之巧用,三是來自“歲歲”、“朝朝”等重疊詞的妙飾,四是來自“歸”、“繞”等動詞的活用。”

  鑰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用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這就要靈活運用,對具體的詩題做具體的分析與研究,找到能對鎖的那把鑰匙,自是不言而喻。

詩國餘暉中的晚唐詩學案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練習附答案
相關知識
邊塞詩詞鑑賞要訣術語***2***
懷古詩詞鑑賞要訣術語***2***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易混術語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專業術語區別整理
高考詩歌鑑賞專業術語彙總
高考語文詩詞鑑賞答題套路及解題歌訣
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鑑賞
關於兒童古詩詞鑑賞
各省市古詩詞鑑賞題目加答案
高考詩詞鑑賞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