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後雨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飲湖上初晴後雨把西湖寫得如痴如醉。來幾篇唯美的讀後感,更加讓你如痴如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一、創設詩境,感知整體美

  古代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闢,具有濃郁的詩意,因此在教學中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有助於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

  1、畫面展示意境法。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將古詩中的“形象”代為可作用於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那麼教學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樂感受意境法。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絡。在教學中把複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儘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於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拔動了學生的心絃,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美麗的西湖之畔。實踐證明,運用音樂法來感受詩中意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所至,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於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義的詞語,反覆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通過此環節的教學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美

  古代詩歌具有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琅琅上口的特點,最適合吟唱。教學中若採用形象直觀的錄影,旋律優美的音樂,韻律悅耳的錄音朗讀就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語言,有助於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加深對古詩的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啟發想象,訓練表達美

  詩歌的語言不僅精煉,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語言形式為學生創造性地表達美提供了天地。在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展示美的物件,學生從中體驗美,並積極地發現美、表達美、營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在教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第一句時,播放兩幅畫面。學生看圖描述畫面。他們紛紛舉手“詩人在客船上,滿湖碧水,波光閃閃,遠處滿山秀色,岸邊垂柳依依。”“不知不覺中,下起了濛濛細雨,景物朦朦朧朧,湖面水霧迷茫。”

  教師又問:“為什麼把西湖比成美女西施呢?”有的說:“這是對西湖美的讚頌”有的說:“因為西湖不管晴天還是雨天,風景都那麼令人陶醉,就像一位美女,淡妝和濃妝都是好看的。”有的說:“西湖和西施都有一種天然之美。”

  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覺器官。這樣有利於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去感受美,領悟美,表達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詩教學效果

  總之,這節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篇一

  春風捲著愁飄揚,苦情的桃花再度紅顏,失意的文人於某月某日登臨這西湖,湖光山色雖好,卻掩不了仕途失意的悲傷。小雨微漾起池中的游魚,驚碎了一個個小心翼翼的泡沫之夢,五彩明滅在藍天的影像中。詩人獨飲,對著這無邊無際的雨霧,看不清來路,也看不見去路。

  然而似乎是眨眼之間,當詩人飲進一杯,舉目四望,天已晴朗,金燦燦的陽光射入平靜的湖水,綠色的葉子極力舒張它柔弱的身軀。酒已盡,人未醉,蘇軾傻傻地凝視這一池山水。天地,寂靜無聲。

  遠方,山的輪廓清晰可見,背後,樹林掩蓋著那條泥濘的小道。怎無去路?一個大詩人欣喜地呼喊,他上路了。固然,京城辜負了他,然這自然風光卻不會辜負一個詩人的熱腸。

  從此,開始了一個文人的輝煌故事,流傳了一個詩人的傳奇。

  篇二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

  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

  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看過的人還:

1.三年級上冊飲湖上初晴後雨改寫3篇

2.名家名篇

3.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3篇

4.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望天門山相關作文3篇***2***

道德八書讀後感徵文
小石潭記讀後感
相關知識
飲湖上初晴後雨讀後感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後感範文
中國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初中作文讀後感範例
山雨讀後感範文
春夜喜雨讀後感
古詩春夜喜雨讀後感
初二作文讀後感
初一作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