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位於成都理工學院中心花園南側教學大樓內,創建於1960年,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地質學自然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位於成都理工學院中心花園南側教學大樓內,創建於1960年,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地質學自然博物館。面積26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標本5萬餘件,其中以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恐龍化石最為著名。發展至今已從原來只為該校師生服務的一個陳列館逐步發展成為一座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中國西部最大、也是全國高校最大的地學類自然博物館。2008年2月被評為四川省一級博物館。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自1960年建館至今,已走過了40多個春秋。40多年來,博物館在學校歷屆黨政領導的關懷下,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大力支援和博物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長效的發展。博物館已從原來只為該校師生服務的一個陳列館逐步發展成為一座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中國西部最大、也是全國高校最大的地學類自然博物館。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現有9個室內展廳和2個露天展臺,展出面積3000多平方米。館藏資源豐富,館藏標本6萬多件,世界級、國寶級精品、珍品眾多,如:館藏30多具珍貴的恐龍化石骨架標本,在數量上和種類上均居中國各大學博物館之首。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合川馬門溪龍舉世聞名,全長22米,不僅是亞洲最大的恐龍,而且也是世界上脖頸最長的恐龍。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還是原地礦部恐龍研究開發中心,曾承擔多項國家、省、部委的科研專案;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土資源部和四川省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多項;博物館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每年接待國際友人上百人,恐龍化石曾赴日本和臺灣展出。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除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外,還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團中央、全國青聯、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中國古生物學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

  二、展廳

  綜合大廳

  綜合大廳陳列的珍品首推"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它全長22米,高3.5米,產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岩層中,為目前中國已知最大、較完整的一具蜥腳類恐龍化石真品。還有全長僅 3米的兩腳善跑的鳥腳類恐龍化石──"鴻鶴鹽都龍";2億年前珍貴的小型***長僅15~30釐米 ***海生爬行動物──胡氏貴州龍;由20個長圓形蛋組成的恐龍蛋窩化石;長約 3米的"東方劍齒象"門齒;寬達75釐米、高為50釐米的"納瑪古象"下頜骨及臼齒;長55釐米、寬20釐米,完整無缺的 1.4億年前的"大竹重慶魚"化石珍品。為反映生物演化及對比,大廳內還增加了一部分珍貴的現代脊椎動物標本,如揚子鱷、小熊貓,大熊貓頭骨和全長3.37米、高 2.7米的現代亞洲象骨骼。大廳東端,按用途及礦床工業型別陳列了各種礦產標本。

  按礦物物理性質、礦物晶體化學分類兩大部分展出200餘種礦物晶體;岩石陳列室按組成地殼的三大巖類陳列了 500多塊各類岩石標本;礦床陳列室按成因型別陳列了近40個具有代表性的礦床例項;古生物陳列室以無脊椎動物及植物化石分類陳列為主;生物

  發展史陳列室通過照片、圖表、模型及實物標本,概括了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及演化的規律;沉積相標誌和沉積相模式兩個陳列室主要陳列各種沉積環境的標誌以及各種典型沉積相模式的標本。 中廳和過廳集中展出形態奇異、色澤豔麗的大型礦物晶體、生物化石、工藝玉雕及礦產資源利用。有鍾乳狀綠色石英晶簇,海石花狀方解石晶簇,世界罕見的由淡黃色細小板狀、片狀單晶組成的"蜜棗花"狀重晶石晶簇與紫色立方體螢石晶簇及白色細粒石英晶簇相伴疊生的標本,有地球"三極"地區的珍貴展品:珠穆朗瑪峰8000米以上風化成蜂窩狀的花崗岩,太平洋底5000多米深處的錳結核,南極的赭紅色條帶狀碧玉和北極前寒武紀變質岩中的腸狀小褶皺;還有中國明朝已有文字記載,乾隆二十五年***1761***被供為"神物"的四川隆昌鐵鎳隕石,其重達 158.5千克。

  合川馬門溪龍展廳

  馬門溪龍是陸生動物。它生活的四川盆地,當時氣候較為溫暖,曾生長著大量的蕨類植物以及松柏類、銀杏類等裸子植物。馬門溪龍成群結隊地漫遊在這綠色世界中,用釘狀的小牙咀嚼植物為生,盡情享用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還有的科學家人為,它也可能用牙齒咬破湖邊淤泥中的蛤蜊,以其鮮美的嫩肉為食。當它們遇到肉食性恐龍的襲擊時,便群起而攻之,紛紛用尾巴上的尾錘來打擊敵害。這種用尾錘來自衛的方式,也可以說是它們在陸上生活的又一例證。有人估計,在交配季節這個尾錘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幫助雄性在爭奪雌性的戰鬥中抽打競爭者。

  

  由於過去沒有發現過以原始狀態儲存的馬門溪龍的腳部化石,所以人們以為它的腳為五趾叉開的樣子,呈扇面形。直到近幾年,我國科學家找到了以原始狀態儲存的馬門溪龍腳化石。根據這一發現,人們才明白馬門溪龍等蜥腳類恐龍的腳果然與大象一樣,跖骨呈垂直狀,趾骨粗短,完全是適合陸地生活的形狀。 目前這條合川馬門溪龍的骨架標本就陳列在內。我國的許多自然博物館內也都有它的複製品。它站在博物館裡的樣子很像是一座拱起的橋樑,四條柱子一樣的巨腿則像四個橋墩,而長長的頸部和尾部就像橋墩上面的引橋。產於重慶市的合川馬門溪龍是目前亞洲發現的最完整的蜥腳類恐龍。合川馬門溪龍屬於大型蜥腳類恐龍,體長22米,肩高3.5米,頭小,頸長達9米,頸幾乎佔了體長的一半。合川馬門溪龍是中國恐龍群中最閃亮耀眼的明星,它所挖掘出土的是上沙仙廟組地層,原來堆積在河流的紫紅色砂岩、泥岩。這條巨龍出土時除了腦袋和前肢外,完整儲存碩長的頸子有17到19節的頸椎,它利用長頸採食樹稍頂端的枝葉,就像長頸鹿一般。在頸椎下方具有顯著的柱狀突出,彼此交纏疊置增加頸子的穩固,免於折損。頸椎與背脊椎都具有後凹型椎體。而椎骨是由四到六塊椎體構成,神經棘癒合在一起。尾椎的前16節椎體是前凹型,神經棘低平,並且尾椎前後分叉。

  礦物晶體展廳

  礦物晶簇是指由生長在岩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許多礦物單警惕所組成的簇狀集合體,它們一端固定於共同的基地岩石上,另一端自由發育而具有良好的晶行。晶簇可以有單一的同種礦物的晶體組成,也可以由幾種不同的礦物的晶體組成。

  在自然界以完好單晶或晶醋產出的礦物比較稀少,一般都要在晶洞裂隙中才有可能找到。這是因為礦物警惕發育完整的重要條件是需要一個能自由生長的良好空間,且溶液的過飽和度比較低,使礦物結晶速度進行得比較緩慢。在一定溫壓條件下,流體和洞壁圍巖不斷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各種發育完好的礦物晶簇。

  礦物晶體與天然造型的岩石、古生物化石、紀念石統稱為觀賞石,所謂觀賞石是指天然產出的、有觀賞價值和商品價格的石質藝術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觀賞石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人們從中得到意想不盡的審美享受。礦物晶體的種類很多,有紅色矛頭狀的辰砂、柱狀晶體或者成為晶簇的雄黃、有棕黑色厚板狀晶體的黑鎢礦、也有以集合體出現的孔雀石、長柱狀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塊狀和薄片狀的自然金、螺旋狀和樹枝狀的自然銀以及不同顏色的瑪瑙等等。欣賞礦物晶體,主要是看它的顏色組合、晶體的完整性和品種的名貴程度三個方面,有時一些礦物本身並不名貴,但是當它們集合在一起,成為多種顏色的晶簇時,這樣的組合往往就會成為了觀賞石中的精品。就會呈現出色彩絢麗、晶瑩剔透的藝術美感,其效果是單一晶體所不能達到的。

  胡氏貴州龍展廳

  胡氏貴州龍生存於距今2億3千多萬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分佈於中國貴州省興義縣頂效地區。其主要特徵是:一類大小適中的海生動物,四肢尚未退化成鰭腳,可能營兩棲性生活,多活動於海濱區;頭骨上的顳顬孔小,眼眶大而圓;頭骨三角形,最大寬度在眼眶處,吻部小而尖,牙齒為同一式,尖而圓,牙列排列不緊;頸椎20,背椎20,薦椎3/4,尾椎37以上;肱骨與股骨約相等;前肢指數為3.4.4.4.3,後肢指數為2.3.3.4.2。

 

 的人還:

1.中國地質博物館

2.廣西地質博物館

3.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4.南京地質博物館

5.成都建川博物館

成本會計發展歷史簡介
韓山師範學院的歷史
相關知識
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導遊詞
成都國際賽車博物館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
北大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考研專業
福建省地質博物館簡介
中國地質博物館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2***
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