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呢?

  其中一種說法與釋迦牟尼有關。據說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後決定不再苦行。這時一個牧女送了他一碗乳糜。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在十二月八日成道。這天正是夏曆的臘月初八。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各寺院要用香谷和果實等做粥供佛,名為“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歷史最早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家都要喝“臘八粥”。

  食材介紹編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蔔、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為:

  蓬來米佔百分之四十,糯米佔百分之二十,青菜佔百分之十,胡蘿蔔、花生***黃豆***各佔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佔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佔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所謂“五味調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熱,再放米炒過,隨後將炒過的米放進熱水鍋裡煮,就可將花生等材料放進去。整鍋臘八粥有黃亮的油條、白色的豆腐、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煮粥之前,有幾樣東西要先處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爛,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機打碎,再放油炒過,很快就會熟。第三、蓮子、白果要煮爛。第四、芋頭要炸過。第五、青菜只要放葉子,不要放莖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條也不能太碎。

  稀飯不能太稠,要能有一點點稀稀的粥汁。起鍋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鐘悶一下,再開小火滾一下,讓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可放胡椒粉提味。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聲生結善緣。”

  現 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 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紅棗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鹽。

  國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

英國為什麼也叫英格蘭
從家長和求職者的角度來解釋井蓋為什麼是圓的
相關知識
臘八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清明節的時候為什麼要燒紙
喝涼茶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陳皮
彈古箏的時候為什麼要帶指甲
硬拉的時候為什麼要正反握
汽車下坡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空檔滑行
打太極拳的時候為什麼膝蓋會疼
牙疼的時候為什麼會引起頭疼
列印的時候為什麼顯示檔案另存為
情人節的時候送什麼顏色的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