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的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不倒翁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兒童玩具,最早記載出現於唐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不倒翁的來歷

  早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曾發掘到一種提水壺。這種水壺裝水時,就會往一邊傾斜,裝滿水後則會自動立起來,非常方便於打水。到了先秦時期這種水壺演變成一種“飲器”,《荀子》中講到,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看見“飲器”,問是什麼東西。守廟者回答:這是放在座位右邊喝酒的用具,這種用具巧妙的很:當它沒有裝酒的時候呈倒斜狀,酒裝的適中,就會立起來,而裝得太滿,又會傾倒。經孔子“點撥”之後,後人就將這種東西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提醒自己辦事做人要適中,不虛不滿。由此也就出現“座右銘”一詞。這些東西據考證,用的都是頭輕腳重的重心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探究

  清代史學家、文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卷三十三》中記載說:“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做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另據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中顯示,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轉化而來,“捕醉仙”當時又叫“勸酒胡”、“酒胡子”,是古代人們勸酒的一種工具。用木頭刻成人形,上部細,下部粗。飲酒時,人們圍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隻盤子裡置於桌子中間,由年

  齡長者開始用手捻轉,使之呈旋轉狀,當它停下來時,手指向誰誰就飲酒,然後由飲了酒者接著捻轉,如此往復,直到盡興為止。宋代竇革所著《酒譜酒令》一書中對此有詳細記載:“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禹人,轉之以指席者。”南宋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對這一勸酒工具的製作和使用也進行了記述:“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於盤中,左右攲側,僛僛然如舞狀,久之力勁乃靜。視其傳籌所至,酬之以杯,謂之勸酒胡。”唐代盧汪晚年時曾作有《酒胡子長歌》一篇,其中記敘道:“胡貌類人,變有意趣,然而傾側不定,緩急由人,不在酒胡也。”後來,不知是哪位民間藝人見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進,製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並很快受到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歡迎。這一玩具出現以後,人們根據其具有扳倒後能馬上自動直立起來的特點,便以不倒翁之稱來諷刺那些巧於保持自己地位和靠耍弄權術而經久不倒的人。明代江南才子徐文長曾以《不倒翁》為題寫過一首詩:“烏紗玉帶儼然官,此翁原來泥半團;忽然將你來打碎,通身上下無心肝。”此詩妙在一語雙關,將封建社會那些表面上正人君子,實際上沒有心肝的官僚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國畫大師齊白石則作有三首有關不倒翁的題面畫詩。其一為《題不倒翁》:“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其二為借用徐文長的詩所作的《持扇不倒翁》:“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是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其三為《不倒翁》:“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來,自信胸中無點墨。”

  現如今,不倒翁的含義又有了新的轉註。前些年,池北偶先生曾為華君武先生的漫畫《不倒翁倒了》題詩一首:“此翁就不倒,自在又逍遙。賠錢無所謂,補貼伸手要。廠長照樣當,不愁烏紗帽。如今世道變,無法撈稻草。虧損得關門,靠山沒處找。時來厄運到,不倒翁倒了。”此詩在對當今社會上新的不倒翁進行辛辣地諷刺的同時,也道出了他們的最終結局。


  的人還:

1.太極拳不倒翁的表現

2.為什麼不倒翁可以不倒?

3.不倒翁的啟示作文

4.關於不倒翁精神的作文

5.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麼

塘沽博物館導遊詞3篇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相關知識
不倒翁的歷史
謎底是不倒翁的謎語
笑倒不倒翁的腦筋急轉彎
不倒翁的啟示作文
有關不倒翁的童謠
有關不倒翁的歇後語
兵不厭詐的歷史典故
不打不相識的歷史典故
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典故
一些重口味的歷史真相你不知道的歷史細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