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藏族是主要居住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巴、安多三種方言。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簡介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裡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蕃”***音bō***,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為“堆巴”***阿里地區***,“藏巴”***日喀則地區***,“衛巴”***拉薩地區***,“康巴”***四川甘孜、雲南迪慶、 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地區***,“安多”***青海***除玉樹地區外***、甘肅甘南、四川阿壩***。

  藏醫藥學是中國醫學的獨特組成部分。藏藥講求炮製技術,尤對獸醫有獨到之處。醫藥學著作主要有《醫方四續》。算學可以預測日、月蝕及地方氣象。

  藏族自稱“博”,並因地區的不同,有不同的稱謂。西藏東部和四川西部稱為“康巴”,西藏北部及四川西部、甘南、青海稱為“安多娃”,統稱“博巴”。“巴”、“娃”,藏語意為“人”。

  建築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3]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晒臺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犛牛氈毯,中留一寬15釐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犛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釐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定供案,敬奉菩薩。

  禮儀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服飾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禦風寒;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所以,脫掉一隻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多姿多彩,其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搭配和構圖上。每逢文藝表演和節慶活動,各式色彩明豔的藏族服飾都會成為焦點;而藏族民眾日常的服裝則以藍色、白色為主,配之以豔麗的腰帶或花邊。在牧區,藏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給人以“慈善”、“愛撫”的聯想。此外,藏族服飾還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強烈的顏色,配色大膽而精巧。

布依族的婚俗禮儀
侗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相關知識
中國藏族介紹
中國移動介紹信模板推薦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介紹
大學歷史中國民族誌西藏篇
中國遠元素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介紹
羅貫中的故事介紹
中國壯族的經典諺語是什麼
大學英語四級口語中的自我介紹有什麼好的萬能模板嗎?
技術面試中的自我介紹
關於初中生自我介紹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