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有感三字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歷史上許多有識之士,從小就身受《三字經》的薰陶,博聞強記,長大後,文化底蘊深厚,文學功底強,厚積薄發。接下來,這是是小編整理的,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範文1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沒讀過《三字經》實在是汗顏的事情,因此在國慶假期時我找來《三字經》讀了一番。對於這本千百年來被誦為經典的兒童啟蒙讀物早在小學時候就聽過,也能背誦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句字,但是詳細內容就不知道了。經過這次習讀使我對《三字經》有如下體會:

  《三字經》是南宋學者王應麟所作。作者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歷史典故、故事為背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寫成的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即傳授知識與封建政治思想教育雙重功能的兒童啟蒙讀物。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全書1722字,分為六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書中僅用300多字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變遷,更是神來之作。

  作為幼兒教師,我要領會《三字經》的精髓,取其精華為教學工作服務,去其糟粕。

  範文2

  《三字經》是一部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使我獲益匪淺。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性相近,習相遠”,講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會變得差別越來越大。《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告訴我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其健康茁壯的成長;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待自己的學生都應嚴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學生才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最終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述的是要讓兒童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例子。傳統中國的啟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它應該作為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理解並付諸行動的指導準則。

  “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等等,方方面面,一應俱全,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通過閱讀此內容,可以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還可激勵我們奮發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

  《三字經》所例舉的內容還很多,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道來,它的影響深遠,激勵著每一箇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繼續繼承這些美德,把它發揚光大。

  範文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 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 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路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裡一個個榜樣 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物件,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讀國學經典有感徵文
讀經典國學弟子規有感
相關知識
讀國學經典有感三字經
讀國學啟蒙有感
讀國學六法有感
讀國學精粹有感
讀國學入門有感
閱讀國學經典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的徵文
讀國學經典有感範文
讀國學經典有感的範文
教師讀國學經典有感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