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感悟文章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初中數學教學感悟文章1

  參與式教學是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而進行的教學,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啟迪智慧、培養悟性、培育創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課堂充滿生趣,充滿孜孜不倦的探索。“參與教學”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極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對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很大作用。

  一、參與式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教育者,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受教育者,是被灌輸教育的物件。在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參與式教學法則將教學過程看做是資訊傳遞與思想交流的過程,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是帶著興趣、充滿樂趣地學習。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也是一種直接的、穩定持久的“內驅力”。人們只有對感興趣的事,才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會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學習新課程時,會遇到各種困難,而興趣是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的原始動力之一。

  ***二***有利於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培養實踐能力

  參與式教學法作為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方法,體現了師生兩個主體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和諧關係,為學生內在潛力和創造力的激發提供了前提條件。不論何種形式的參與,可以說參與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從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入手,著力打造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各種實踐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出自身創造能力。參與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課下,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增強和鍛鍊他們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師生關係的不平等和學生之間的競爭關係導致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溝通的不順暢。學生和教師交流的機會很少,學生之間則是隻講競爭而不願合作,相互嫉妒且自我封閉,學生感到壓抑。參與式教學講究合作,合作的多方必須建立科學的交往觀。參與式教學過程作為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使教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式。教學中採用參與式教學方法,關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群體間人際關係和交往活動,注重建立群體合作學習關係。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獲得集體意識和行為規範,提高自我建構水平,實現個體與社會的有效溝通。

  二、參與式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教師的講要少而精,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

  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參與的關係。教學中教師講課力求少而精,給學生留有較多的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教學中,一般的課程內容可主要由學生通過閱讀、練習、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等方式來完成;教師則可適當地引導學生從相關聯的已有知識去聯想,去發現知識的內在性,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切教學過程教師都有不能包辦代替,需要引導的時候也只需要寥寥數語,點到為止,要讓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去動手、動口、動腦,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去領悟,去熟練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聯絡實際生活

  設計開放式的問題情境.把參與主體領進精彩的問題空間。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教師在初中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要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開放。要從學生熟悉的情況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選擇與學生現代生活、生產、科技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材料,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人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賦予現行教材內容以新的活力。這樣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問題,從而把學生引領到精彩的問題空間。

  ***三***教師要改進課堂提問行為,使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授課時善問、巧問,緊緊抓住學生求知心理,精心設計提問方法,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問可採用以下形式:①曲問,即變換提問角度,讓思維拐個彎,問在此意在彼,讓學生開動腦筋,通過思索才能回答。②懸問,即通過提出懸而未決的問題,引出懸念,給學生造成一種躍躍欲試狀態和急於求知的緊迫情境。③逆問,即有意從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設,以製造矛盾,引發學生展開思維交鋒,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④梯問,即圍繞主題設計一個個有層次,由淺入深,前後銜接,相互呼應的問題,誘使學生步步深入、拾級而上。這種做法,還有待於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地實踐探索。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把握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尺度,要重在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思維動向,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把二者和諧統一起來。從而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得到落實。

  初中數學教學感悟文章2

  一 、認真鑽研教材,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它屬於同社會存在相對應的社會意識的範疇,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教育觀念是指人們對教育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它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外延非常廣泛的概念系統。大到對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認識和看法,小到對某一教育教學現象、過程、方法的認識和看法。這些認識和看法,不管是系統的、全面的、深刻的,還是零碎的、區域性的、表面的,都稱為教育觀念。我們每一位教師在頭腦中構築先進的現代教育觀念體系,做一名符合新世紀要求的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先導;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覺得新教材中知識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

  二、抓好課堂教學改革這一重頭戲,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改的著重點是抓好轉變教師觀念,變革學習方式,努力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環境,著力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我們根據課改新觀念,實驗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改年進行了探討。主要有:

  1、轉化師生角色,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2、變重傳授為重發展。

  3、變重教師的教為重學生的學。

  4、變一刀切教育為差異教育。

  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其方法是:

  1、合作交流式學習。

  我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條件。一方面,師生合作表現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教師尋求指導,教師根據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能力情況,給予相應的提示、參考、建議、講解、討論等形式進行交流;第二方面,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表現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計算能力,使得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人才。這樣,在學生對問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幾乎人人都有表現的機會,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全面的和最優秀的,但是合作小組表現的結果都是最優秀的,這樣不但化解了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難度,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益。

  2、自我探究式學習。

  學生的自我探究式學習表現在:教師只是給出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工具等都由學生自己來探究解決,教師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方案蒐集起來提供給大家。分析、質疑、論證。這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了意志,培養了創新能力,塑造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感悟文章3

  自2004年9月我縣開始實施以新課程標準為總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一直任教初中數學新課程內容,全程參與了本次新課程改革。三年來,在平時的教學中,本人認真學習了各種理論知識,參加了省級新課程師資培訓,不斷總結經驗,對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新的探索。現結合本人幾年來的數學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新課程的感悟:

  一、新課程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教材在編排上考慮了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具體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起點

  教科書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為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出發點,使學生在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情境中,通過探索與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展。

  ***二***、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教科書中創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了許多真實生活事例,並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現實及其他學科的聯絡,突出實際生活“數學化”的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了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時間與空間

  教科書在提供學習素材的基礎之上,還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等欄目,以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包括歸納法則與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時,章後的回顧與思考、總複習也以問題的形式出現,以幫助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理順所學的知識,形成適應個性認知特點的知識結構。

  ***四***、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滿足不同學生髮展的需求

  教科書對所有新知識的學習都以對相關問題情境的研究作為開始,它們是學生了解與學習這些知識的有效切入點。隨後,通過對一個個問題的研討,逐步展開相應內容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真正的“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讀一讀”欄目提供了有關數學史料或背景知識的介紹、數學在現實世界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例項、有趣的或有挑戰性的問題討論、有關數學知識延伸的介紹,目的在於給這些學生以更多瞭解數學、研究數學的機會。有些“做一做”、“試一試”則僅僅是面向特殊數學學習需求的學生,不要求全體學生都嘗試都去完成它們。

  二、新課程下教師角色需要轉變。

  新課程改革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

  ***一***、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 “ 學習共同體 ”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二***、由 “ 教書匠 ” 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課堂教學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行動研究”把教學與研究有機的融為一體,它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科研型、創新型” 教師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

  ***三***、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社群型的開放的教師。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漸漸地不再是社群中的一座“象牙塔”而與社群生活毫無關係,而是越來越廣泛地同社群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學校教育與社群生活正在走向終身教育要求的“一體化”,學校教育社群化,社群生活教育化。新課程特別強調學校與社群的互動,重視挖闕社群的教育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相應地教師的角色也要求變革。教師不僅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群的一員,是整個社群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因此,教師的角色必須從僅僅是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拓展為“社群型”教師。

  ***四***、由面向全體學生轉為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

  在主體以班級授課制的形式下,教師面對的是複雜多樣,層次不一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三、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

  通過幾年新課程的教與學,我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由於教材中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要創制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如八年級上《旋轉》引入新課用的紙風車、畫有三角形的硬紙板等***,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一***、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語言,在知識的傳授上,我始終以數學語言為主線。它包括數學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幾何語言等,對某些文字語言難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幾何圖形、實物給以講解,等學生理解後,再進行模式化,再用符號語言加以表示。對一些數學專用名詞采取多種方式耐心給學生解釋。對於剛學代數的初一同學來說理解符號語言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我是這樣做的:***1***先從學生最熟悉的公式開始,讓他們進行文字與符號的交替敘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敘述的規律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3***在進行應用題的解答時多采取幾何圖形進行分析,然後根據題意用數學符號表示出題意,也可以有意識的搞一些專題練習,讓學生達到熟練的程度。

  ***二***、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根據初一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採用 “ 問題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釋、應用與拓展 ” 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依據這一原則對於本學年我對八年級上的《旋轉》第一課時進行了如下設計:

  做一做:

  1、用一張半透明的薄紙覆蓋在畫有任意△AOB的紙上;

  2、在薄紙上畫出與△AOB重合的一個三角形;

  3、用一枚圖釘釘在點O處固定,將薄紙繞著圖釘***即點O***旋轉任意角度;

  4、將薄紙上的三角形旋轉到了新的位置後,標上對應點。

  想一想:

  1、點A、B、C三點哪些是運動的?運動的點所走過的路線是直線還是曲線?

  2、填空:

  ***1***.點B的對應點是點 。

  ***2***.線段O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 。

  ***3***.線段A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 。

  ***4***.∠A的對應角是 。

  ***5***.∠B的對應角是 。

  ***6***.旋轉中心是點 。

  ***7***.旋轉的角度是 。

  3、若旋轉中心是不在圖形上的一點,圖形又該如何旋轉?

  ***1***、把薄紙上的△AOB繞著任意點P旋轉一定的角度得到新△A′O′B′;

  ***2***、請你測量出線段PA、PA′、PB、PB′、PO、PO′長度並找出它們的關係;

  ***3***、請你測量出∠APA′、∠BPB′、∠OPO′並找出它們的關係;

  歸納:

  1、A、O、B三點在旋轉過程中所走過的路線都是一段圓弧;

  2、PA=PA′、PB=PB′、PO=PO′∠APA′=∠BPB′=∠OPO′;

  ***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1、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藉助趣味性材料***故事、謎語等***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數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平方根”教學中,引進關於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希伯斯發現無理數的故事來創設情境。在講解方程和函式的應用的時候,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實際例子引入。

  2、運用變式重置問題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知道,只有注意問題情境的新穎性,才能吸引學生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地去重組知識,而不是從死記硬背的角度,讓學生進行重複記憶。我們經常要求學生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責怪學生考試記不住,一算就錯,實際上是學生不會演變和識別。知識重複的最好辦法是演變和變式。例如對於重要的問題,重點的知識,講一遍,練一遍是不夠的,這要有一個鞏固練習的過程。教師要通過新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識別出新情境下的問題模式,識別出問題的實質,從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開放設定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夠引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開放性與創造性思維;也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與交流協作能力。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一章時有這樣一題: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CD, ,試說明: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由於橫線部分被不小心倒上了墨水,你能把它補全並解答此題嗎?

  本題是一道補充已知條件的開放型題,別緻新穎,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相互協作、互相補充,使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嘗試探索中,發展了思維的發散性和有序性。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設法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思維濃度。

  ***五***、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絡,感受數學的基礎性和應用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旋轉》這一課後,我們倡導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向其他老師請教有關旋轉方面的其他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複雜問題,可以當作一次課外活動組織學生課後完成,但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並提供一定的幫助。對於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用合作的態度和他們一起解決,同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之得到發揮。

  四、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困惑和思考。

  由於新課程標準實施不長,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應,加之知識體系和數學思想的呈現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對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嚴密性、系統性及完整性教師無法把握。筆者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困惑:

  1、代數和幾何的知識寫在一本書裡,筆者認為學生學過了代數知識後就要去學習插在兩個代數知識之間的幾何內容,使代數知識的學習並不能得到延續學習和應用,學生在學習下一步代數知識時對前面的知識已經產生了遺忘,可是數學知識自身是有認識基礎的,即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知識的基礎,前面提到的這種編排體系使現在的數學教學出現了學了代數忘幾何,學了幾何忘代數的現象,使教師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數***或幾何***時對前面的幾何***或代數***知識再次複習,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這是不是教材編寫者忽視了遺忘在人的意識中的作用了呢?

  2、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雙基,新教材在例題選擇方面遵循了這一原則,但在習題配備上沒有滿足這一要求。

  3、新教材在編排順序上有時會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感到無所適從。例如,勾股定理,平方根,二次根式。

  4、由於新課標要求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一步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比如電腦、實物模型、教學軟體傳統媒體的配備等***,因此各校在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上有所不同,相對經濟條件不好特別是大部分農村學校來說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怎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也就成了一個時刻困擾我們的新問題。我由衷的期望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課程改革將逐步深入,取得預想的效果。

中學生必須養成的數學學習習慣
農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感悟文章3篇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3篇
參加社會活動感悟文章3篇
大一入學生活感悟文章
大學畢業感悟文章
大一大學生活感悟文章_大一對大學生活的感悟
大學生活感悟文章
大二大學生活感悟文章
初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3篇
初中英語教師讀書心得3篇_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