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瞭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初二物理學習一個知識點,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成像原理和特點。

  3.瞭解實像和虛像,能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講解照相機的結構及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瞭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2.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模擬相機的製作和使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認識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通過介紹生活中常用的透鏡,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做準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可分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梳理反思深化問題,應用練習評價反饋,讓學生逐步形成對透鏡能成不同特徵的像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滲透一些趣味小實驗,進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鏡成像的物理知識,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針對以上設計思路,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分析、交流總結等過程,弄清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應用及成像情況。

  教學重點:凸透鏡成像幾種情況的主要特徵,模擬照相機成像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的像,再經過分析、綜合,得出它們成像的特點。

  三、教學策略

  以照相、看電影等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初步認識透鏡的應用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應用到凸透鏡的實物,瞭解它們的工作原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鏡,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並且在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中,安排小組合作製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樂趣。這樣,凸透鏡的三種應用和各自的成像特點均讓學生從觀察和實踐中得出,讓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產生的過程,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做準備。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照相機、模擬照相機、投影儀、實物投影儀、放大鏡、硬塑料板、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蠟紙、膠水、水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匯入新課(5分鐘) 播放多媒體畫面:用照相機拍攝美景、用投影儀進行學習、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等,指出這些光學儀器都用到了凸透鏡,透鏡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間接地應用到了透鏡?
今天就來認識凸透鏡都能成什麼樣的像。
學生觀賞並回答。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入手,引出物理問題,體現從生活到物理的課程理念。激起學習的興趣。
新課教學(30分鐘) 一、照相機
大家使用過照相機嗎?關於照相機的結構,大家知道多少?
教師對學生提到的結構進行簡單介紹(投影實物或掛圖)。
鏡頭相當於凸透鏡,它主要用來成像的。
膠捲主要是為了承接像的,相當於光屏。它的表面塗有對光敏感的物質,曝光後膠片表面的化學物質發生化學變化,便記錄下物體的像,將感光後的膠捲進行顯影、定影后就成為我們所說的底片。
調焦環主要是調節鏡頭到膠捲的距離的,使我們看到需要的且比較清晰的像。
光圈和快門都是控制鏡頭進入光線強弱的,膠捲如果曝光時間太長或太短都不會得到清晰的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照相機都是根據外界環境的光線強弱以及距離被拍攝物體的遠近,來自動調節進入鏡頭的光線以及鏡頭到膠捲的距離的,所以我們戲稱其為“傻瓜”照相機。
指導學生自己製作模型照相機:用硬紙板圈成兩個直徑大小相近的,長約15 cm的圓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在直徑較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螢幕。把較小的圓筒有螢幕的一端朝裡,套入較大的圓筒內,這樣就製成了模擬照相機。
在較暗的室內,把凸透鏡對著窗外的景物,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薄膜之間的距離,能在薄膜上觀察到景物的像。
結合畫圖,介紹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思考:與物體進行比較: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距與物距哪個大?像與物體位於凸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
實際的照相機的原理與此相似,(結合掛圖提問)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我們學過的什麼光學元件?照相時,物體會在膠片上成像,像與物體相比較,哪一個大一些?你能說出照相機的原理嗎?
指出膠片相機的膠片上塗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這種物質在受到光的照射後發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片上。現代生活中常使用數碼相機,數碼照相機用影象感測器替代膠片,是將光訊號轉化為電訊號,最後再轉化為數字訊號儲存在電腦中的。
拓展:當照相機靠近景物時,物距減小,則像距會增大,像也會變大。還有一類照相機是可以調節焦距的,不需要改變物距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調節焦距時,當焦距變長時,相當於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物距變短,像變大,像距也變大。
 
 
 
學生交流討論:照相機主要由鏡頭、膠捲、調焦環、光圈和快門組成。
 
 
 
 
 
 
 
 
 
 
 
 
 
學生製作模型照相機並進行實驗。
 
 
 
 
 
 
 
 
 
 
 
 
學生:在薄膜上看到一個倒立的、縮小的像。此時物距大於像距,像和物體分別位於凸透鏡兩側。
 
學生: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膠片上的像比物體要小;所以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通過熟悉的事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讓學生自制模型照相機,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觀、深刻的印象,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得出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二、投影儀
結合投影思考:投影儀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猜一猜:將投影片“F”放在投影儀的載物臺上,顯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將會如何?
然後教師演示,學生認真觀察。
將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取下,投影片F放到載物臺上,調節鏡頭,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圖案的清晰的像,觀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與物體在透鏡的同、異側。再將平面鏡裝上,觀察像的位置,啟發學生分析平面鏡的作用。
利用多媒體演示幻燈機工作的原理(畫出光路圖、注意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
在實際應用投影儀時,一般螢幕位置固定不變,調節凸透鏡(鏡頭)的位置可使成像清晰;調節整個投影儀的前後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實像。要想得到正立的像,可以把投影片倒著放,當從投影螢幕觀察到物體偏左上時,應向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觀察的物體處於螢幕的中央。
學生觀察思考。 讓學生了解投影儀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
三、放大鏡
小實驗:把硬塑料片放在書上,觀察字跡的大小,然後將一滴水滴在硬塑料片上,觀察字的大小,描述你看到的像的特徵,探究為什麼水滴可以讓字跡放大。
繼續實驗:拿起桌上的放大鏡看書上的字,並改變放大鏡與書的距離,觀察書上字的大小是否改變?什麼時候字較大?放大鏡總是能把字放大嗎?
利用多媒體演示放大鏡成像的原理(強調光路圖、物像大小、物像正倒和像的虛實)。
指出:放大鏡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剛開始移動放大鏡,離書越遠,字越大,到了一定距離以後,字變模糊。再增大距離,通過放大鏡會看到倒立縮小的像。
結合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讓學生了解放大鏡在使用時要將物體放在焦點以內,且越靠近焦點物體成的像越大。
 
 
學生實驗並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學生實驗並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讓學生了解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四、實像和虛像
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是通過凸透鏡成像,但成像情況各不相同。
引導學生比較投影儀與照相機、放大鏡成像的異同。
(1)投影儀與照相機成像的相同點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實像;二者的區別是投影儀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機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縮小的像。
(2)投影儀與放大鏡成像的相同點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區別是投影儀成倒立的實像,放大鏡成正立的虛像。
同樣是凸透鏡成像,它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引導學生根據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進行作圖。通過作圖讓學生了解,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因此不能像投影儀或電影那樣用螢幕去承接,也不能用膠片去感光,只能用眼睛觀察。實像是射向凸透鏡的光經過凸透鏡會聚而成的,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是“虛”的,但人眼視網膜上的像卻是實實在在的,如果光線進不了人眼,那人眼也就看不見那個物體了。前面學習過的平面鏡成虛像,以及通過光的折射看到水中魚的虛像,與凸透鏡成虛像的道理相似。
學生討論並總結投影儀與照相機、放大鏡成像的異同。 讓學生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課堂小結(5分鐘)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或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 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學反思

  我第一次先上生活中的透鏡在學習透鏡成像規律。生活中的透鏡知識,主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透鏡利用研究照相機、投影儀以及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本節課中學生重點掌握生活中的這三類光學儀器成像特點。

  學生對照相機比較熟悉,不過對照相機成倒立的像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用視訊拍攝的照相機工作的過程說明是倒立的。此時利用常識介紹,讓學生知道成實像時像距物距變化以及像的變化。

  投影儀介紹倒立不容易,利用書上的光路圖,去掉平面鏡說明較容易,同時學生也能體會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路改變成像位置。幻燈片播放時要倒放。如“F”應該怎麼放,讓學生體會上下左右都相反。

  放大鏡的知識時間有點倉促,而且不能用光路圖知識,只能下一節課才講解了。

初二人教版語文老王教案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案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鏡
物理生活中的熱現象
初二物理探究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下冊大氣壓強教學設計大氣壓強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快樂的節日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五課熱鬧的菜地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小鴨子的問號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五課熱鬧的菜地教學設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