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德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道德遺產。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七歲之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就應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能夠做我的老師啊!”

  :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狄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救濟鄉里

  明末的時候,桐城地方有一個張老員外,心存慈善,喜歡施捨。有一年,遇到荒收,米價上漲,一些狡猾奸詐的商人,看到這個情形,反而把米糧存積起來,不肯出售,於是,老百姓們沒米吃,就起了大恐慌。政府官員向朝廷報告這個災情,卻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回覆和撥糧。

  張老員外這個情形,很是憂急。於是,他就把家裡的存米半價出售,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大家聽了這個訊息,當然是快樂得不得了。但是,張老員外又想到一 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捱餓,所以,他又辦了一個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券,統計了人數,煮著大量的粥,按照餐券傳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鹹菜一小碟,許多人空著肚子來,吃得飽飽的回去,大家都稱頌張老員外是個活菩薩。而員外卻很謙虛地說“荒年米價比較貴,半價出售是為了怕奸商乘機賺 錢,害得大家沒有米吃,至於施粥的費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

  張老員外不斷地將米半價出售,又持續地施粥給窮人,家裡的錢也漸漸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現象不可能馬上平復,因此做善事當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員外心裡十分焦急,他想“我這時候如果把救濟的事業停止了,一般貧民就會有餓死的可能,那我當初的救濟不就等於白費了嗎?救人必須救到底,現在我還有一部分家產,我應該 把這些產業變賣了,繼續救濟鄉里才是!”想定了主意,張老員外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賢德的,聽了他的話,非常贊成,並且說“積存產業給子孫,如果不是積德,萬一子孫不成才、沒出息,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如果積德給子孫,雖然沒有留家產給他們,但是將來如果子孫好,還是會富裕起來的!田地房 屋,就由你作主變賣,我也有許多珠寶首飾也一起賣了吧!”員外聽了,一直稱讚夫人。於是,兩人賣了值錢的東西,繼續做善事,直到饑荒的現象消除了,他們才停止。

  張老員外過世後,到了第五代子孫張英,做到了宰相的職位,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繼續著父親的職位,以後的子孫,一代一代都有官職,家中也都有產業,這些都是員外救濟鄉里的人,所積的德啊!也是因為他的好心,才能讓世代的子孫,享受祖先的福份,一代代都發達過好日子。
 

文明禮儀歷史小故事
傳統美德故事摘要
相關知識
中國傳統美德小故事
四個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關於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文明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文明傳統美德小故事
古代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短故事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孝順的傳統美德小故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