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毀滅歷史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圓明園,又稱為圓明三園、夏宮,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供大家參閱。

  圓明園歷史--建築特色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巨集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佈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臺;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圓明園歷史--遭遇浩劫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鐘錶,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繡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併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鐘。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髮指!

  圓明園歷史--徹底毀滅

  當英法聯軍的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時[4],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的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蒐羅乾淨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

  1900年八國聯軍[這八個土匪強盜是: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共有12個國家同清政府簽訂條約]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

  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圓明園歷史--保護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十年***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區域性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弔遊覽者有大幅度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為中小學生參觀。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在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備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

  1985年孟冬接著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ll0公頃範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臺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

關於名人奉獻的事例
潘持平套壺歷史資料
相關知識
圓明園毀滅歷史資料
圓明園的毀滅歷史資料
頤和園圓明園歷史資料
圓明園的相關歷史資料
圓明園歷史資料英文版
園明園以前的歷史資料
有關圓周率的歷史資料
一二九歷史資料黑板報
將相和人物歷史資料
關於將相和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