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一種分析教學技能的技術。怎麼寫?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供你參考。
篇一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講a:b:c=7:5:3,可設a=7k,b=5k,c=3k,但是學生不懂,設a=3k,c=7k,我舉例:父親: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例項,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例如講反比例函式:80條魚,2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40條,4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20條,8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10條,x只貓吃, 平均每隻貓吃y條,y就是x的反比例函式。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學習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例項。 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
篇二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逐漸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反思
。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在教學中的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二.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男孩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例項,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劉老師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三.學科的融合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魅力和綜合式的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人們議論CT技術、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然而,學習了七年級上冊“截一個幾何體”以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現代醫學的CT技術竟然和切蘿蔔類似。
四.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一題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五.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資料,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資料,保證資料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資料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篇三
教學研究專家舒爾曼教授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師對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情境知識和教法知識等,是“用專業學科知識與教育學學科知識的綜合去理解特定單元教學如何組織、呈現以適應學生的不同興趣和能力”。格羅斯曼教授則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由四部分組成:“關於學科教學目的知識、學生對某一主題理解和誤解的知識、課程和教材知識、特#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定主題教學策略和呈現的知識。”也就是說,教師學科知識***pck***是教師專業知識中最核心的知識,是最能區分學科專家與教育專家、高程度教師與低程度教師的知識。發展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課程和教材知識”是教師學科知識***pck***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努力發展關於教材研讀和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作為教材的使用者,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文字進行深度的研讀和理解。解讀“教材編寫了什麼”“教材為什麼這樣編寫”“教材這樣編寫對教學有什麼樣的啟示”,從而明確要“教什麼”;然後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教學素材作出選擇,才能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1、讀懂問題情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通過主題情境來引出數學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蘊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1***讀懂問題情境中呈現的資訊及關係。新教材中很多問題情境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要善於分析主題情境中所包含的資訊,如數學資訊與非數學資訊,顯性資訊與隱蔽資訊等,並研究資訊與資訊之間的聯絡,挖掘教材主題情境中蘊藏的豐富學習資源。
***2***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數學的知識點是指概念、公式、性質、法則、定律等,讀懂教材時,要從主題情境中讀出基本的知識點,並從知識點的數學本質、表達形式、形成過程等,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
***3***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讀教材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如現在很多內容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教材呈現過程瞭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教材呈現方式思考對教學方式的啟示,思考教材內容的呈現結構與知識邏輯結構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學習過程,從而有效地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建模過程。
***4***讀懂問題情境中的提示語、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語和指明關鍵知識的旁註,如“觀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比一比面的大小......”這些提示語或旁註,有點是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對學習難點進行點撥,有的是引導學生對結論、方法、規律等進行歸納與總結。教材中還經常會有一些“留白”,為學生的學習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間。這些提示語或“留白”,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對教師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師仔細揣摩。
2、讀懂習題
習題是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理清練習的層次與內在聯絡。教材中的習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本題,與學生所學知識完全匹配,主要起鞏固新知的作用;二是變式題,在資訊呈現、問題逆思考等方面變化,起到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作用;三是發展題,如探索實踐題、發展提高題、思維開拓題等,起到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等作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清三類習題的分佈情況以及這些習題之間的關係,如理解變式題“變”在哪裡,拓展題“拓展點”是什麼等,還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課時分配,從而有目的、有序地組織學生練習,鞏固、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最後,還要琢磨習題中蘊涵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透過習題的練習功能看到習題的學習功能,從而將習題用足、用好,充分發揮其價值。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通讀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編寫意圖後,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進行“追問式”“聯絡性”“多視角”“延伸性”閱讀,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理清知識的縱橫聯絡,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1、開展“追問式”研讀,深究核心知識的數學本質,把握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閱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數學本質的理解。如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公式法則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開展“聯絡性”研讀,用整體聯絡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絡的知識網路,很多知識的呈現都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閱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絡性研讀顯得尤為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
初中生學習成績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