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為我們帶來紅軍長征途中的感人勵志故事。以下是小編帶來的2016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篇1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裡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裡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裡沒有譜寫著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程序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裡,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2016篇2
長征勝利80週年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好久遠的一段時間,可是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這卻是永遠不可遺忘的一段英雄歲月,是恢弘史歌般的榮耀,是我們獲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歷史記憶。
回首往昔,也許有很多人會問道,曾經的那場勝利到如今還剩下什麼?畢竟,舊物移地,80年可以改變山川大河,80年可以改變城市格局,一眼80年,可以貧窮,也可以富有,總之可以改變的事物很多,可長征勝利當真就只是留在了過去嗎?不得不自我發問一句,80年後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長征精神?
“紅軍不怕長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若是讓我總結長征精神,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那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在被動的弱勢的不利環境下,在絕地想要逢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隊伍踏上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偉大長征之路,扭轉了局勢,盤活了大局,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新生提供了機會。倘使我們沒有這一份勇氣,沒有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襟,沒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堅定信念,我們的長征還能成功嗎?我不敢想象失敗,因為如果失敗了,改變的歷史或許會繼續痛苦著呻吟著。
回顧長征之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我們前面的困難一點都不小,爬雪山,過草地,你能想象那種艱苦的生活嗎?可是我們的腳步不能停下,因為危險依舊存在,只能前進,前進,再前進!有些戰士犧牲,有些戰士流淚,比流血更令人痛苦和悲怮的正是戰士的眼淚,挨子彈的時候他們不怕,在炮火中前行的時候他們不怕,可是他們依舊會流淚啊!他們會為犧牲的戰友流淚,會為逝去的親人流淚,會為遭難的百姓流淚,會為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流淚,會為心中還未實現的偉大革命夢想流淚。
歷史是殘酷的,命運是深沉的,尤其是在那樣的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樣一個外憂內患的年代,有志者如何壯志哉?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得飽含多麼大的深情?然而,他們沒有退縮,他們沒有倒下,他們沒有止步不前,他們完成了最終的勝利!
我們的戰士有血有肉,他們和80年後的我們一樣。你能想象那些比你年歲還要小上很多很多的年輕人“吃這種苦”時的樣子嗎?他們沒有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安逸舒適的服務,沒有和平年代的溫暖眷顧,他們每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有多少不是讓他們弱小的心靈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強大的?換成我們,我們能做到嗎?我並不知道,也不願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那必然是伴隨著眼淚和鮮血的!
80年了,真的是80年了!一晃眼,我們都可以安穩地琢磨歷史了,要是以前,能這般安閒?可是我們的一些青年朋友,卻是對那段歷史不熟悉或是不願瞭解的。我想,沒有什麼比忘記過去的苦痛更讓先輩們失望的吧?他們的昨天一天一天都在葬下,可是他們為我們撐起了我們現在的今天,那我們又是如何過這每一天的?
勿忘歷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並不是什麼硬要與“政治正確”羈絆在一起的選擇,而是我們作為一名享受先輩奮鬥成果的後人,作為一名“大寫的人”,應當持有的果敢和正義。長征勝利80週年了,被一些人忘卻的東西有很多,可是我們不能忘記,有志青年不能忘記,天下義士不能忘記!這是我們的歷史,這是我們的財富!
2016篇3
長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西、甘肅一帶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遠征”“轉移”“突圍”是當時的高頻詞,而“長征”一詞因為毛澤東同志1935年10月寫的《七律·長征》而膾炙人口,使人們耳熟能詳。長征勝利後,毛澤東曾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紅軍長征勝利已經80週年了,長征的勝利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理想和信念,靠的是一種精神。80年來,紅軍長征精神一直在中國大地上得到發揚光大,而且這種精神將會永遠被傳揚下去。正如美國記者斯諾所說:“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那麼,什麼是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它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永遠保持的初心。
曾經參加過長征的肖華將軍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中寫道:“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這種“高於天”的革命理想,賦予了這支隊伍以堅定的信心。紅軍的這種革命激情和樂觀主義,以及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為勝利而前赴後繼的犧牲精神,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紅軍當年不僅要與數倍於己的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作戰,還要與極其嚴酷的自然條件殊死較量,也要與紅軍內部的錯誤路線作堅強鬥爭。殘酷的戰鬥讓紅軍無堅不摧,惡劣的自然條件讓紅軍百鍊成鋼,而在同錯誤路線的一次次鬥爭中,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找到了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自己的革命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紅軍長征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事件,是人類的一筆永遠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些年來社會上一度出現歪曲歷史、消解崇高的文藝作品和思想。由於對革命歷史不瞭解或瞭解不深,當提起革命歷史題材時,有的人概念模糊,個別人甚至認為歷史多是虛構的,懷疑當年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表現出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更有甚者,近些年一些文藝作品惡搞紅色經典、英雄人物與歷史名人,消解經典的意義,混淆歷史的觀念,對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起到了錯誤的引導,這是極其有害而危險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向歷史學習,用腳踏實地的方式,深入到生活與歷史當中,親身感受,讓歷史的事實說話,讓革命歷史告訴人們革命精神。
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不少單位在組織重走長征路的活動。重走長征路,就是向革命歷史學習和致敬。重走長征路,不僅要用腳去走,更要用心去走,用真情去走,用崇高的思想去走。同時,重走長征路,不僅僅是在紀念活動期間,而且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行動。不僅僅是作家、新聞記者、黨員幹部要走,廣大青少年和有條件的所有人都應該到長征路上去走走。走和不走是不一樣的,走是一種洗禮,走是一種鍛鍊和實踐,走是一種追尋和仰視,走是一種汲取力量的方式。其實,每一項事業,每一個人,都在進行著各自的長征,誰的一生不是一次長征呢?重走長征路,我們永遠在路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紅軍長征精神對我們依然重要,而且很重要。發揚長征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發揚長征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2016篇4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長征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現實參照。許多人以重走長征路、重吃長征苦的方式,瞭解中國革命,激發奮鬥精神。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長征中的“苦”,又該以何種姿態去“吃苦”?
80年前的前輩們,的確吃了很大的苦。從1934年10月10日長征開始,到1936年10月22日長征結束,各路紅軍在長征中的總行程達6.5萬里,其中中央紅軍就歷時368天。漫長曆程中,等待紅軍將士的不僅是深山大川、雪山草地,不僅是草根果腹、皮帶充飢,更有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錯誤路線的誤導和分裂主義的困擾。從瑞金出發到陝北平均每行1公里,就有4名紅軍戰士死亡,大約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了陝北。
80年光陰流轉,今天,即便重走長征路,也無法體味到當年長征的艱辛了。惡劣環境不復存在,就算是深山裡的有些民族村落,公路也已進村入戶。麗江、稻城、四姑娘山、若爾蓋草地等紅軍經過的地方,如今都已成旅遊景點。長征確乎是一段革命前輩的“傳奇”,但它難道僅僅只是“傳奇”嗎?
“吃苦是沒有用的,如果是在不對的地方。”“選對方向遠比努力做事重要。”80年前的那群革命者,他們如果改旗易幟、背向革命而去,富貴榮華也是唾手可得;選擇革命,卻意味著“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意味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甚至命在旦夕。但正是他們的前赴後繼、銳不可當,讓革命之火燎原。心中的理想就是對的方向,為理想奮鬥乃至獻身就是對的事。這是長征帶來的一層啟示。
老人們常說,吃苦是修身,吃苦是吃補。鼓勵吃苦,是為了鍛造藐視苦難、戰勝苦難的樂觀態度。當年紅四團在天降大雨、顧不上吃飯的情況下,創造了一晝夜山路行軍120公里的紀錄,一舉奪下瀘定橋。後來1949年,盤踞四川的國民黨中將宋希濂,竟想用共產黨的辦法,爬雪山、過草地、建立根據地。當他的部隊乘著100餘輛汽車向西昌轉移,二野的一個團以55公里的急行軍,追上並俘虜了國民黨軍1200餘人,創造了兩條腿攆上汽車的神蹟。為什麼汽車輪子上的國民黨軍隊會敗給“兩條腿”的共產黨軍隊?那時的紅軍將士,以理想信念為舟,以血肉之軀為槳,護佑革命航船躲過一個個急流險礁,向著勝利不斷進軍。這種以苦為樂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精神信念,是第二層啟示。
據統計,長征中先後犧牲營以上幹部432人,犧牲的共產黨員不計其數。無論是強渡大渡河的勇士,還是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多是由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血灑遵義城,紅25軍政委吳煥先犧牲在四坡村,紅34師師長陳樹湘傷重被俘,於是掏腹斷腸,以身殉節。聶榮臻晚年回憶:紅軍打仗打的是幹部,打的是黨團員。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關鍵少數”的實幹引領作用,依然是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法寶。此為第三層啟示。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裡乘著汽車重走長征路,深情感慨:“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長征結束80年了,但新的長征還在路上。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走好人生出彩的個人長征,都需要從長征中汲取吃苦耐勞、艱苦奮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給養,激發砥礪前行、賡續奮鬥的現實力量。正像一句網路名言說的,“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無論前路是否平坦,無論條件是否優越,那份不畏苦、敢吃苦的情懷,我們必須堅持。
觀看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