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專業實習報告範文
礦山地質是指礦床經過地質勘查證實具有工業價值之後,在擬建或已建礦山範圍內,為保證和發展礦山生產所進行的全部地質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一、 目的
1、 認識各類地質現象。
2、 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等。 3、 現場認識斷層、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4、 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建立地質思維,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地質認識實習是地質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 程, 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 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礦山地質》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方 法,為以後的教學和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任務
1、採集礦物和岩石標本,進行肉眼鑑定描述,訓練野外鑑別礦物和岩石的 能力, 初步掌握三大巖類的特徵與區別標誌, 尤其是沉積岩與岩漿岩的野外判別。
2、由老至新瞭解華北型沉積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巖性特徵及其沉積環境 和沉積礦產,建立地質發展的時、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皺、節理和斷層等主要地質構造的野外觀測方法和依據。
4、結合野外實際地質作用現象,觀察認識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 和沉積作用等外動力地質作用,認識各種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
5、初步學會地形圖的使用、路線地質剖面的測量、地質點定點與描述、利用地 質羅盤儀測量地層產狀要素、野外地質記錄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
三、實習方式與注意事項
1、本實習屬於教學性質的認識實習,以教師指導方式為主,結合課堂學習 的理論知識,聯絡地質實際認識各種地質現象和地質作用,學會簡單的野外工作 方法。
2、實習期間以實習小組為單位,組長為本小組負責人,小組成員要互相照 顧、互相幫助;整個實習期間均為集體活動,嚴禁個人行動。
3、實習開始要認真做好準備工作,閱讀實習指導書,明確實習目的和任務, 瞭解實習計劃和安排,準備實習用品。
4、野外實習中,每到一處,學生先集中聽老師講述,然後按實習小組分頭 進行地質觀察描述,有問題要及時提出,爭取在現場弄懂。
5、自覺遵守紀律,愛護樹木、莊稼,不亂仍雜物,保護環境,上山嚴禁菸 火。
6、上山不準穿涼鞋、要穿長褲;野外工作時禁止相互嬉戲、打逗,避免使 石塊墜落傷人,在公路邊工作時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實習指導書、羅盤等實習用品,遺失照價賠償。
8、無特殊情況必須出野外,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向實習帶隊老師請假並獲批 準。
9、要求學會用羅盤實地測量岩層產狀,實地分析正逆斷層和褶皺構造。
10、解釋分析岩層產狀的外力因素。 地質發育簡史 本區自太古代至第四紀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總趨勢表現為由太古代的活 動,到元古代後轉向穩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徵;沉積環境由元古代-古生代 的海相和海陸相沉積,至中生代轉向陸相沉積環境的演化過程。本區的構造演化 可劃分為四個演化階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階段 太古代早期約 3.5Ga,在冀東一帶出現海底火山噴發,形成了以遷西群為 代表火山一沉積建造。太古代晚期約 3.0Ga地殼開始分異,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陸塊。大約 2.5-2.6Ga,發生強烈的阜平運動, 分散的陸塊粘合形成較大的剛性塊體。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臺運動使剛性板塊進一 步擴大,奠定了華北板塊的基本構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呂梁運動,使沉積區 褶皺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區在內的統一的華北板塊結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塹演化階段 呂梁運動後,華北板塊進入相對穩定的蓋層發育階段,早期由於地殼較薄, 具有相當的活動性,廣泛發育裂塹。接受了青白口系長山組、景兒峪組濱淺海沉 積。新元古代末期,本區整體上升成陸,在約 2 億年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中遭受 剝蝕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積,早寒武世中期本區再度下降接受沉 積,形成府君山組與景兒峪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
3 古生代穩定蓋層發育階段 古生代伊始,華北板塊作為一個整體再度下降接受沉積。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擴大,本區發育以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藻灰巖 為代表的動盪淺海環境沉積物。早奧陶世海侵進一步擴大,亮甲山期為本區最大 海侵時期,沉積巨厚的濱淺海碳酸鹽巖沉積。從晚奧陶世開始,由於受加里東運 動影響,本區再次整體上升成陸,長期遭受剝蝕夷平作用達 140Ma 之久,形成 了準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積,沉積了本溪組和太原組 海陸互動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殼上升,使本區自早二疊世開始脫離海相 環境,逐步轉入陸相沉積環境。中石炭世一早二疊世,本區處於氣候潮溼、地勢 低平、植物茂盛、沼澤廣佈的環境,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濱太平洋構造演化階段 中新生代,本區構造演化進入了新的板塊構造體制發展階段。特別是自晚三 疊世以來,地殼活動的動力機制發生了根本轉變,伴隨著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 的俯仲作用,本區和整個中國東部一樣,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地質歷史發展過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東西向構造為中新生代北北東向的環太平洋構造體系 所取代,表現為區域構造線方向的偏轉和強烈的構造一一岩漿活動。
1印支運動階段 以深層構造變形、中深的區域熱動力變質作用和小型岩脈侵入和改造為 特點。變形層次較深,構造作用過程中熱的參與起著重要作用。
2燕山運動及其區內岩漿活動 區內主體構造形成和演化時期,是褶皺、斷裂、岩漿和變質作用均極為 活躍階段。本期構造作用塑造了區內現今主體構造格架。
3喜馬拉雅運動與現代地貌格局的形成 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斷層的活動為代表, 是現今北京西山山區和東部平 原的分野階段,塑造了現今地貌格局 實習地區概況 實習區內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 1991m, 靈山達 2420m, 南部上寺嶺 1307m。區內大多為低山和丘陵區,高程一般為 150-300m,總體地 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東南為華北平原。
實習區內主要河流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區的主要 河流,發源於呂梁山北端東部,其上游為桑乾河,向東流經山西、河北、經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匯人海河,然後流入黃海。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樹 權狀撒開,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佔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這個時期。每年 6 一 7 月為高溫季節,7 月平均氣溫為 28℃,極高溫度可達 40℃;1 一 2 月為低溫季節,1 月平均氣溫為一 6℃,極低溫度達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氣溫超 過 11℃,年雷暴日約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風日>8 級約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區內工礦企業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廠、首都鋼鐵公司等,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規模的煤礦和水泥和石灰廠礦,花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產也很可觀。農業方面, 平原區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丘陵和山區以雜糧為主,山口河灘地多植蘋果樹、梨樹和柿 樹等。 實習區北京西山位於近東西向的燕山山脈和北北東向的太行山脈的接合部位。
區 內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發育較全,從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層單位均有出 露圖 1 。本區地層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本區地層和岩石在華北 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並可與華北地區的其它地區對比。下葦甸地質路線
一、地質路線
該路線從下葦甸村西北約 300 米處至下葦甸村, 沿公路向東南至丹裡為止。
下葦甸屬北 京市門頭溝區管轄, 位於北京市西北, 有豐沙鐵路、 門臺鐵路以及公共汽車至此, 交通方便。
二、觀察內容
1、主要觀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統的地層剖面。
2、下馬嶺組至奧陶系下統各組的主要巖性特徵、結構構造特徵。
3、沉積岩構造特徵鮞粒、竹葉狀、疊層石、斜層理等並分析沉積環境。
4、觀察侵入岩脈並判斷岩脈的相對地質時代。
5、測量地層產狀。
6、其它褶皺、斷裂等構造現象和階地。
三、資料簡介
本區在地質構造上位於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復向斜、 九龍山復向斜和妙峰山復向斜之間的下葦 店穹窿的東部圖 3-1 。該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崗閃長巖侵入體、地層出露由穹窿核 部向外依次為青白口系、下寒武統、中寒武統、上寒武統、下奧陶統、中奧陶統、上石炭統、 下二選統、上二疊統和侏羅系,以及侵入於上述地層之中侏羅紀的花崗閃長巖。各時代地層 大多為整合接觸關係。
只在下寒武統昌平組與青白口系景兒峪組之間、 中石炭統本溪組與中 奧陶統馬家溝組之間為假整合接觸關係,侏羅系則與下伏地層成不整合接觸關係。 岩石 實習區可觀察到的主要以沉積岩為主,在沉積岩下部可看到少量變質岩露 頭,只有在斷層或斷裂中可看到傾入的岩漿岩。這主要以觀察的地點有關,因為 我們的實習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開路時切開的岩石露頭為主。其餘地 點基本為植被和泥土覆蓋。
一、沉積岩
1、碎屑沉積岩:
區內碎屑沉積岩主要有礫岩、砂岩、粉砂岩、砂質頁岩、頁岩、泥岩和一些 火山碎屑沉積岩等,分佈廣泛,形成時代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學沉積岩 區內化學沉積岩主要有灰巖、白雲岩和矽質岩等。在區內主要分佈於百花山 向斜的兩翼。其形成時代主要是:薊縣紀、青白口紀、寒武紀、奧陶紀等。
二、岩漿岩
京西岩漿岩出露面積較大,主要可以分為深成侵入岩、淺成侵入岩和噴出巖 類,均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深成侵入岩是區內分佈廣泛,主要為中性 到酸性巖體,從南到北都有出露。區內出露較大的巖株有房山岩體、靈山岩體等 及與之相伴形成的巖枝。
淺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巖 牆、岩床、巖枝等,從基性到酸性均有發育。
三、變質岩
變質岩巖類較為複雜,主要有大古界基底變質雜巖,顯生宙的區域動力變質 巖類和熱接觸變質岩類。
太古界變質雜巖大面積出露於實習區南西部,其它地區則零出露。主要巖性 有片麻岩、斜長角閃巖、變粒巖組成,並受到中等到強烈的混合巖化作用,形成 了各種型別的混合巖。動力變質岩主要發育在各類斷層帶中,主要巖性有各種變 餘糜稜巖、糜稜巖和斷層巖等。區域變質岩類分佈廣泛。主要有板岩、幹枚巖、 片岩、片麻岩和變質砂岩礫岩 、大理岩等。在與各類巖體的接觸部位,還發 育各種型別的熱接觸變質岩類。
地質構造
一、斷裂構造
1、北東向斷裂 主要包括紫荊關深斷裂帶和懷柔淶水斷裂帶及其伴生的小斷裂, 是區內主要斷裂。
北東 向斷裂主要變形時期為晚侏羅世,後期新生性、繼承活動性明顯。斷裂活動控制了晚侏羅世 及白堊世侵入岩體及早白堊世火山沉積盆地的分佈和發展。
2.北東東向斷裂
北東東向斷裂與北北西向斷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盤格狀,一般規模不大,長几 Km 至十餘 km,總體走向北東 60~70°,斷面緊密、平直,斷距很小,主要形成於侏羅紀末,是上述 北東向主斷裂共生的斷裂。斷裂性質呈左行壓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斷裂 本組斷裂一般規模不大,長几 km 至十餘 Km,區域上個別可達上百 Km,主要變形時期為 侏羅紀,是前述北東向主斷裂共生的斷裂,並與北東東向斷裂配套。斷裂性質呈張扭性。
二、褶皺構造
北京西山的褶皺構造較為發育, 軸向主要為北東東向至近東西向, 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 九龍山三家店向斜、馬鞍山谷積山背斜和北嶺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 百花山向斜分佈於北京西山中部,呈北東-北東東向展布,核部地層為侏羅系火山岩, 兩翼分別為古生界和元古界;兩翼地層傾角約 30?,近對稱分佈,軸面直立。褶皺的北翼與 西南部為斷層切割及燕山期巖體侵入改造, 表明其形成於巖體侵入前, 區內零星發育的白堊 系沒有捲入褶皺,因此褶皺形成於中侏羅世後,白堊紀之前,是印支運動一燕山運動早期的 產物。
2、九龍山三家店向斜 九龍山向斜分佈幹百花山向斜東部, 呈近東西向展布, 與百花山向斜的構造特點極為相 似,二者為同期構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層為是侏羅系火山岩,兩翼主要為古生界;兩翼地 層傾角約 30°,近對稱分佈,軸面直立。
3、馬鞍山谷積山背斜 馬鞍山背斜分佈於九龍山向斜與北嶺向斜之間, 呈北東東或近東西向展布, 核部地層為 薊縣系霧迷山組,兩翼分別為青白口系、寒武、奧陶系和石炭、二疊系。在橫剖面上,背斜 總體成箱狀,兩翼較陡而頂部平坦,總體向東傾。
實習總結
這次地質實習,我們結合理論學 到了很多實際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對課本所講的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開 闊了視野,知識從感性認識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更體會到 了野外地質工作的無限樂趣與艱辛。觀察了各種地質現象並積累了許多地質、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過親身實踐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 的結合。老師以自身豐富的經驗與學識,像我們講述了各種地質知識與現象,在 他們身上體現了務真求實、 精確嚴謹一絲不苟的教學風格和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鍛鍊、提高了我們野外實習、考察的能力,為 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通過實習,走進了大自然,走進了實地,是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偉大,人的渺小,是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了更大的興趣和好奇。是我們在書本上 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到了一起,對理論知識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
篇2
這次實習,沒有像往年那樣選擇**縣,而是不遠千里的前往內蒙古**市,參與到**礦區控制及地形測量的工程當中。相比於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測區屬於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動植物種類較少,地勢較為平坦,地貌相對簡單,但在這實習的十多天裡還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艱辛。現在細細想來,那十多天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資訊社會裡,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資訊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資訊。構建資訊高速公路、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資料庫和測量成果資訊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資訊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實習,鍛鍊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瞭解瞭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3通過各種處理資料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由高階到低階”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工程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穫的了。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滿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感興趣,更多的是對草原的嚮往。但在經歷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後,我自己的熱情已被疲勞所掩蓋,雖然第二天不是必須去草原,但我依然堅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測區是什麼樣子。坦率地說,在這次實習之前,我甚至連“測區”這樣基本的專業詞彙都缺乏感性認識。在工程正式開始之後,每個組全站儀都有一位老師和四位學生,老師不但要做好小組的管理工作,還要對我們及時指導。在最初幾天的新鮮感過後,每天重複而乏味的翻山越嶺的體力勞動讓很多人怨聲載道,說實話,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質
工業設計專業實習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