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旅遊攻略
金山風景區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有44米高,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一唯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裡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臺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巨集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金山上的主要寺廟金山寺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 多年曆史。原名澤心寺, 南朝、 唐朝時稱金山寺。宋真宗時,因皇帝夢遊金山,而賜名"龍遊寺",後複名金山寺。宋徽宗好道,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徽欽二帝又複名龍遊寺,自元代以後仍名金山寺。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金山景區歷史沿革
金山上的主要寺廟金山寺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 多年曆史。原名澤心寺, 南朝、 唐朝時稱金山寺。宋真宗時,因皇帝夢遊金山,而賜名"龍遊寺",後複名金山寺。宋徽宗好道,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徽欽二帝又複名龍遊寺,自元代以後仍名金山寺。清朝康熙帝親筆題寫"江天禪寺",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臺相連遍山佈滿金碧輝煌的建築,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金山寺宇規模巨集大,全盛時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金山寺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
我國寺廟的山門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門卻是朝西的。據"神話"傳說,金山寺的大門原是朝南的,因為朝著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使金山門口經常轟轟作響,屢遭火焚,以後就將山門改朝西開。其實這是因為金山原聳立於江心,大江由西向東奔流,遊人在寺門嘹望,才能充分地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麗景色。這與歷史水文地理有關,同時這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師別具匠心的精美設計藝術。
金山景區主要景點:白龍洞、法海洞、妙高臺、第一泉、慈壽塔 。
金山景區旅遊特色
進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簷歇山的宮殿式建築,當中供著笑 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亦稱四大金剛。天王殿後是重簷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大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羅漢,左右閣樓上坐著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島。海島的上下四周,分佈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善財童子參拜53位菩薩的塑像。
大殿兩側的廂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處。
從大殿後側登山進入夕照閣,閣內儲存著7塊乾隆御碑,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內有四寶室,陳列著金山的鎮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
觀音閣南與妙高臺、楞伽臺,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由楞伽臺循級北登,可至金山的頂峰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留雲亭西北,有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鰲山下有一個古仙人洞,這是道教的遺蹟。
由觀音閣往北,可登慈壽塔,此塔初建於齊樑,距今已1400餘年。金山過去曾有雙塔,已廢,現存此塔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為木結構,七級,有梯可上下,每層均圍以走廊和護欄。
從慈壽塔往北至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帶橋旁有一白龍洞,根據神話傳說,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至朝陽洞,此洞又名日照巖。洞頂的懸巖上鐫有“日照巖”三字。每當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金山觀日出的最佳去處。巖壁上所刻“朝陽洞”三個大字系明代滕謐所書。
泠泉
金山寺西500米處有中泠泉,被唐代陸羽評為天下第一,石欄的南壁上刻著清末狀元、鎮江知府王仁堪寫的“天下第一泉”五字。歷代文人雅士對中泠泉頗為嚮往,所留名詩佳作甚多。
錦州北普陀山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