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佛教總是顯得高深莫測,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卻有很多值得父母借鑑的方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佛教教養子女的基本原則和態度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佛教教養孩子的基本原則和態度

  第一、以身作則。所謂身教重於言教,有些父母言行不一,譬如要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載著孩子闖紅燈;甚至於有父親責備孩子說:你為什麼偷同學的鉛筆啊?爸爸從公司裡拿那麼多鉛筆回來給你,難道還不夠用嗎?如此的身教,怎麼能夠教孩子不去侵佔別人的財物呢?因此,要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父母就不能作偷雞摸狗的事,只要父母身口意清淨了,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向,因勢利導。孩子由於往世所薰所習之不同,如來藏中所含藏的種子就不會一樣,因此每個孩子的能力、興趣、資質、性格就會有個別差異存在。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的學業都名列前茅,更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當醫生,只要順著他們的能力、性向和興趣,作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孩子們都會有所成就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行出狀元。重要的是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和伯樂呢?這就必須要有能夠鑑照眾生根性,和引導不同根性眾生的智慧了。

  第三、公平對待不偏袒。由於每個孩子過去生和父母所結下的緣不盡相同,所以父母和每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有著微妙的差異存在。雖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須以公平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孩子,如果對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們馬上就會察覺出來,孩子對父母關愛的感受是相當敏感的。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會造成兄弟姊妹之間互相嫉妒、爭寵、衝突,不僅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甚至於會影響手足之間的感情。

  第四、適度的要求和約束。教養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給予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也要有適度的拉力,才不會造成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從他律發展成自律,那麼不但父母輕鬆孩子也快活,這也是儒家所說的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如何拿捏鬆緊分寸,在在都考驗著父母的智慧呢。

  第五、暗示而不姑息。孩子做錯事不要苛責,也不要姑息,苛責會使孩子失去自我反省的機會,姑息會讓孩子一錯再錯。因此,父母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該作適當的暗示和引導,讓孩子能夠用心去體會、思考和判斷,然後自我調整,改過向善。人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轉裡,每一世舍報後,此世意識就斷滅了,這一世的意識無法去到未來世,因此當這一世又呱呱墮地時,過去世所學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從頭再學起;因此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做錯事,也允許孩子在摸索中長大,父母僅需要擔任支援、協助和引導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擔心害怕孩子會犯錯。

  第六、態度與方式要協調一致。夫妻雙方或者兩代之間,對教養孩子的態度要一致,如果寬嚴不一或前後矛盾,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如果大人們意見不同,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起爭執,應該要私下溝通協調取得共識,這樣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以上略說教養子女的六個基本原則。

  接著我們繼續從佛法的角度,來談談為人父母者對待子女應有的態度。世尊在《長阿含經》卷11中,教導為人父母者應作五件事:“父母復以五事敬親其子。云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這一段經文意思是說:為人父母者,有責任好好地教育孩子,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念: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如何斷惡修善,讓孩子深心中有所依止。孩子也許有種種先天上之差異,但是為人父母者應該一視同仁,發自內心的護念孩子。孩子到了適婚年齡,為人父母者也應該幫孩子找到好的婚配物件。對於孩子的所需,父母應該隨時供給所需,使其不虞匱乏。父母若能以此五事來教養子女,一定可以建立起和諧的親子關係,則不僅今生可以和子女結下善緣,乃至未來際生亦復如是,可以深結法緣。

  要用佛法從小把孩子教育好

  很多父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嬌生慣養,讓孩子任性嬌慣,養成敗類。有些女孩子長得很漂亮,有些男孩子長得非常英俊,縱然有天資,但他們在世界上不知善與惡。因為他們的心已經邪了,雖然他們也有讀書,但是書越看越多,通過他們的心,所以做出來的事情還是有偏差。大家看看,在中國也好,在世界上也好,很多大奸之人,也是很有天資的,也是有大作用之人。還有很多壞人,再加上其父母對他們不加管教,父母自身沒有言傳身教,只知道謀事為自己,追逐功名利祿,他們所學的知識是為他們自己所用,他們犯下了很多的劣跡,他們的智商是非常低下和惡劣的,有些人已經到了極點了。所以,我們學佛學法,要把孩子從小培養好、教育好。“子不教,父之過”。實際上,我們學會做人,就是學佛法。佛菩薩就是叫我們要好好地做人。這樣才能把家庭中的隱患慢慢去除。

  不管生活在哪裡,我們都要懂得相互尊敬、相互愛護。看見不好的東西,要給人指出;對於好的東西,要予以傳播。不要自傷,也不要相互殘殺。很多的災難,包括在家裡,父母之間,孩子之間,還有兄弟姐妹之間,實際上都是由心亂開始的。人心亂又和世道有關係。世道之亂,才會引起人心之亂。如果人心不亂,世道也會慢慢地太平。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為天下太平,要為自己太平為己任。要知道,這是學佛之根本。教育子女尤為重要。如果母親很賢惠,孩子就會跟著母親學好樣,心中就會有成規。孩子經常聽到母親的教誨,他就會形成一種習性,就會養成一種很好的性格和心態。就像我們要融化金屬一樣,如果你的模型好,做出來的樣子就好。如果你父母親所做所為不好,孩子跟在你們身邊,學到的也是劣質的性格。所以,我們講,賢母有賢女而來。如果沒有賢妻良母,怎會有賢女呢?這些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需要拿這些佛理去教育後人,要讓他們知道溺愛是害孩子的。所以,學佛並不是簡單地讓你讀讀經文,而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學佛是讓你精進,讓你把家管好,讓你把孩子帶好,讓你把對這個世界的意念和心態管好,這樣你才不會犯錯,不會走上邪道。

  佛法教育孩子的建議

  學誠法師:培養孩子家長應多在自己身心上下功夫

  問:我總是太在乎孩子的成績,放不下對他們的執著,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孩子的“成績”要從多方面來衡量,要從長遠來衡量,不是隻有眼前試卷上的分數才是唯一。家長對孩子分數的執著,其實是自己內心焦慮、迷茫、壓力的投射,用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包裝起來,掩蓋了真正的問題。這種源自煩惱的“愛”又會帶給孩子壓力,形成惡性迴圈。

  家長應多在自己身心上下功夫,培養自己的宗旨,開闊自己的心胸格局,增長自己調伏煩惱的能力,同時也幫助孩子成為身心健康、開朗樂觀的人,這樣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索達吉堪布:孩子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才容易有所作為!

  問:想讓孩子有所作為,應選擇學習哪方面的知識?

  索達吉堪布:佛教認為,對他眾有利的知識,是高尚人學的;對自己有利的知識,是中等人學的;而對自他無利甚至有害的知識,只有下等人才會學。因此,要學就學對自他有利的知識。

  努力學知識是一方面,但想有所作為,還要提升利他心。

  宗薩仁波切:教育孩子不一定是為了找工作

  問:如何教育孩子從小接觸,認識佛法?

  宗薩仁波切答:很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不一定是為了要找工作,我認為很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習優雅,學習慈悲,懂得怎麼玩,不要太自私,這些東西比較重要。

佛教怎麼教育孩子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有哪些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有哪些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從小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