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初探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摘要 通過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現狀比較,分析了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所存在的問題,並就高校圖書館拓寬社會化服務的具體措施和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共建共享;政府行為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由於服務物件相對比較固定和單一,因而,使得高校圖書館之間、高校圖書館與社會之間聯絡甚少。隨著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特別是從2002年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來,少數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服務方面有了一定性的“突破”,走出了“封閉”的大門,加入了市場經濟的行列。但作為圖書館——人類財富的寶地,社會化服務、資源共享應有更深、更廣的內涵——即向社會公眾開放,讀者服務社會化、公益化已成為當今社會公眾的迫切要求,也成為當前圖書館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1 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現狀
  
  所謂社會化服務,就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功能社會化,即要求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工作在為本校的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走出館門,走出校門,向社會開放,開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有償或無償***的文獻資訊服務,以滿足社會公眾對文獻資訊的需求為出發點,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各類組織以及個人等對資訊的多元化需求。
  
  1.1 服務專案現狀
  早在20世紀80年代,情報服務就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職能,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高校圖書館將最優秀的館員,最先進的裝置用於情報服務,主要是為企業或本系統行業開發所謂的綜述、述評、專題索引甚至企業決策建議、中長期規劃、大型專案參考方案等,實踐證明大多數情報服務工作只有專業資訊諮詢機構才能勝任。近年來,部分高校圖書館在資源的共建、共享、館際互借、資源聯合引進等方面,為我國圖書館提供了管理及技術上的諮詢、指導及支援,使我國圖書館服務範圍從傳統的服務專案拓展到數字化軟體及硬體的代理維護、系統開發、資料庫製作等多項內容。這些服務專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現代化的發展。
  
  1.2 服務物件現狀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就是教育職能,主要任務就是為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被稱為學生的第二課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資訊社會的到來,數字技術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也在發生變化,從單純的服務轉為服務與科研***如軟體開發等***的融合,其服務物件除本校的教師、學生和科研人員外,還有社會團體,但仍侷限在本系統之間、企業團體之間的文獻資訊服務方面和公益性服務上,高校圖書館的開放度仍很有限。2007年7月《國際先驅導報》與新浪網聯合做過一次網上調查,共有近兩千人蔘加調查。其中,在“你認為高校圖書館是否應該向公眾全面開放?”的調查中,有75.99%的人選擇“應該”。他們認為,高校沒有獨佔書籍資源的權力,公眾應該從高校圖書館中廣泛獲益。筆者也曾在網上看到過,有的網友發帖子詢問“上海哪所大學圖書館對外開放?”跟帖是“復旦、交大圖書館閱覽室對外開放,但需要單位證明,閱覽時間也有限制……”據調查,在我國,僅有北京及上海部分高校圖書館對外“部分開放”,但開放仍有眾多限制——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不允許校外讀者借書,兩個直轄市以外的眾多高校圖書館對公眾基本“關閉”。一個事實是: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或者已從大學畢業,這都意味著你將與全國高校6億多冊優秀圖書無緣。美國學者M.E.索普***M.E.Sopen***有一個著名論斷:使高校圖書館成為所在地區市民接受再教育的場所和查詢專業資訊知識的寶庫,儘可能地縮短與讀者的距離,消除讀者客觀和主觀上與圖書館的距離感,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高校圖書館改變傳統觀念,彰顯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向一切願意來圖書館學習的人開放,使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是時代的要求。
  
  2 國外高等院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現狀
  
  早在17世紀,著名的德國圖書館學家諾德就提出一種觀點:“敞開心扉”,就是說高校圖書館應幫助所在城市成為“人人讀書的城市”,意在全面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在西方一些國家的高校圖書館,確實也憑藉其齊全的功能、先進的裝置、豐富的資源、及時準確的資訊和專業的服務,成為公眾學習、研究和生活的有力幫手。
  
  2.1 借鑑 劍橋、耶魯“敞開心扉”
  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採用全部開架的服務方式,無論是大學總館、大學專業圖書館還是學科系***研究中心、所***和學院圖書館,對校***系、院***外讀者都是完全開放的,校外讀者不必提供任何證件就可以與校內讀者享有除外借圖書以外的同等權利,包括免費上網等,甚至經常有學齡前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來到劍橋大學圖書館閱覽。
  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也採取對外開放做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圖書館,且任何進出圖書館的人無須出示任何證件。甚至,耶魯大學圖書館已經成為遊人必須參觀的“景點”。人們進入其中,看到裡面學生們的孜孜不倦,難免會受到感動,也更有坐下來一起閱讀的衝動。據有關文章報道,目前,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圖書館,校內服務量僅有60%,而社會服務量卻高達40%。發達國家的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都重視社會化職能,這種社會化服務還不僅僅是允許借閱這麼簡單,還包括一些科技服務等。
  
  2.2 立法促進圖書館社會化
  美國高校圖書館之所以能夠成功開展社會化服務,與其完善的法律制度有直接關係。美國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圖書館法”,保障了圖書館生存的合法性和連續性。1997年,美國政府還頒佈了“圖書館服務與技術法案”,其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圖書館之間以及與教育性機構之間的網路化建設;對享受不到圖書館服務的人,特別是對貧困家庭中7歲以下的少兒提供圖書館和資訊服務。據有關文獻報道,在美國舉辦的圖書館獎***包括高校圖書館***評獎中,獲獎圖書館無一例外都要重檢視書館的社會教育。許多高校圖書館每年堅持在寒暑假期間舉辦讀書活動,並向當地中小學生開放,藉此“給孩子們一個好的印象”。而耶魯大學更是樹立一個理念:幫助紐黑文***耶魯大學所在地***成為“人人讀書的城市”,從理念到行動,完全成為社會化的圖書館。當然,國外大學圖書館為大學生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是首要任務。
  3 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主要措施
  
  3.1 思想觀念的轉變
  任何一場變革,首先是觀念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將自己封閉在大學校區內,把社會公眾拒之館外,這種做法同當今社會對大學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大學正在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大學的功能也正在向社會的各個領域延伸,因此,我們必須徹底轉變我們的思想觀念。首先,高校圖書館應轉變那種“重學術性,輕文化性”的觀念,還原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其次,高校圖書館應避免在經濟轉型期中“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社會效益”的傾向,把握好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尺度;再次,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既要面向強勢群體也要面向弱勢群體”,讓更多的人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眾所周知,圖書館是社會文化機構,屬於上層建築,它需要國家經濟的支援,即使是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存在經濟實體的圖書館。縱觀許多發達國家,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已是增進“軟實力”的必由之路。對於發展中的我們來說,拓展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範圍,既是滿足公眾對受教育權的訴求,也是為國家增強創新力積累“源動能”。
  
  3.2 各項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
  高校圖書館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機構,需要國家、社會、法律的支援和保護。首先,高校圖書館要具有政府行為的原則,“政府行為”是指政府為使社會朝著既定目標發展,在協調和處理社會系統各項關係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切行動,即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而向社會公眾提供文獻資料這種公共產品,需要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和資金支援。這是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失去了這種依附性,圖書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就不可能持續發展,高校圖書館社會化公益性服務也只能停留在理論研究上。
  
  3.3 體制管理的創新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它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和管理形式。目前,我國圖書館系統那種條塊分割的組織結構與館藏資源“自有化”管理方式已嚴重阻礙了社會公眾獲取知識、資訊的自由和權利。因此,實現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需要新的體制、新的制度來打破封閉保守、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圖書館管理體制關係到能否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資訊資源,發揮圖書館潛能和整體保障能力,提供良好的服務。體制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建立權責明晰、富有生機的圖書館體制管理;二是建立指揮靈便、運作高效的圖書館內部管理體制。圖書館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做出艱苦的努力,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機制、新模式,總結出符合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管理體制,並不斷加以完善。
  
  3.4 館員綜合素質、服務理念的提高與拓展
  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形式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服務方式,服務物件是知識型讀者群,而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面對的是多層次讀者群,不僅包括學生和教師,還有社會成員,其中包括社會弱勢群體。這就對館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館員的服務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它要求高校圖書館員必須是德才兼備的新型專業人才。在“才”方面必須是“一專多能”。在“能”方面則越多越好。至少精通一門外語,熟悉計算機操作,長於知識管理與組織,善於服務,更要有敬業奉獻精神,真正能從社會發展,文化普及以及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角度去認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和教育功能。
  
  4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主要路徑——共建共享
  
  實現圖書館共建共享的目標是高校圖書館不僅具有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能,同時也具有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發展以及全面提高公民素質的公共服務職能。
  
  4.1 “一館一制”模式
  所謂“一館一制”模式,就是指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從性質和職能上真正合為一體的模式,體制上統一由地方教育局管理,性質上既兼有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又有公共圖書館的功能。這種模式多適合地方大學。是一種全新的高校圖書館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公共圖書館模式,經濟上有地方財政撥款共同建造,建成後的圖書館具有兩重性,既為高校園區內教職工、學生服務,也為社群公眾服務。例如寧波高教園區圖書館,從建館之初就對圖書館的投資方式、管理方式、服務物件有了明確的定位,是一座集科學研究、文化教育、資訊獲取、文化休閒及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公益性文化機構,它既避免了小而全的大學圖書館重建現象,也徹底清除了那種片面強調擁有而忽視館際合作共享的陳舊觀念,真正實現了公民獲取資訊的民主、平等、公正原則,也彰顯了沒有“圍牆”的終生大學——圖書館的理念。
  
  4.2 “一館兩制”模式
  就是依附高校圖書館的建館模式,屬地與高校共建,建成後的圖書館實行“雙重”管理,體制以學校為主,在館內設公共服務部,隸屬市文化局領導。服務方式是:一個資源庫,兩個服務視窗,相互獨立,實現文獻資源、技術資源、網路資源以及人才資源共享的特點。如安徽池州師範學院圖書館的共建共享模式,以高校圖書館來帶動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使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得到拓展,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功能,使有限的投入發揮更大的作用。
  
  5 結束語
  
  拓展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職能,是一個學術研究課題,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它不僅要求政府的大力支援和經濟援助,更需要圖書館內部的管理創新。

論圖書館文化效能的遲效性
高校新辦專業文獻保障問題的對策研究
相關知識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初探
關於加強高校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的探討論文
西部欠發達地區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初探論文
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初探
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主動服務系統新探討
淺談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
試論高校圖書館精細化管理
新時期做好圖書資訊管理的有益探索
高校圖書館通識教育職能探析論文
高校圖書館社科課題檢索服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