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詩歌,有著中華人民千百年的歷史,在文學上有著崇高的地位。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聖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1.中國古典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勞動創造了詩歌。《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也被稱為“詩三百”。《詩經》按內容分為風、雅、頌,其中“風”為民歌,是其中的精華部分。《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有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歸納為《詩經》六義。《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

  2.在戰國時期,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制的詩體,這就是屈原和楚辭。因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楚辭也被稱為***詩。楚辭的特點: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騷”還常與《詩經》中的“風”並稱為“風騷”,常用來代稱文學作品,或代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離騷》是其代表作。《離騷》是現存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也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傑作。其作品還有《九歌》***九為虛數,共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為實指***等。

  3.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為樂府詩。樂府,最先是指漢朝的音樂機關,主要任務是蒐集歌辭,訓練樂工。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叫“樂府”,於是樂府由官府名稱演變成一種帶音樂性詩體的名稱。漢樂府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代表作《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現存古代最早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樂府民歌發展的最高峰。它與北朝的民歌《木蘭辭》並稱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木蘭辭》選自宋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

  4.魏晉時期,文人五言詩開始興盛。其代表是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及晉朝的陶淵明。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被詩論家稱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代表,標誌著五言詩由產生髮展到最終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態度、形象的語言、比興手法形成獨特的含蓄的風格,對後世的抒情詩有直接的影響。

  5.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別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唐詩的“雙子星座”。李白有“詩仙”美稱,其詩清新飄逸。杜甫有“詩聖”之稱,其詩沉鬱頓挫,有“詩史”之稱,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其文學主張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唐代的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以標舉隱逸,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其特徵。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其作品多描寫塞外奇異風光,抒寫將士樂觀豪邁精神及在徵戎生活中的複雜矛盾情感。詩風奔放昂揚。代表作家高***適***岑***參***。

  6.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宋代的詞從風格上看,豪放派最傑出的代表是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金、元兩代興起、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歌曲,體式與詞相近,較為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散曲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數則合一個曲調中許多曲子為一套。套數也叫套曲,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它少則兩曲,多則二十曲,沒有定數限制。每一套數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歷史演進

  古時候,古代資訊科技不發達,所以人們從這一個地區到那一個地區傳遞資訊都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將寫好的詩編成歌,而詩歌就從人們的口中傳遞。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記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記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以入樂與否,區分歌與詩,入樂為歌,不入樂為詩。詩從歌中分化而來,為語言藝術,而歌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音樂文學。《詩經》是入樂歌唱的,嚴格地說它是歌,正因為如此,《詩經》被學者稱之為我國音樂文學成熟的標誌。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發展歷程

  《詩經》→ 《楚辭》→樂賦→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基本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詩歌
劉禹錫詩的歷史地位
相關知識
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有關於我國詩歌的發展歷史
古代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歌行引後為古代詩歌的一種什麼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
語文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中國古代詩歌的英文翻譯
古代詩歌的主題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禮儀的發展史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