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發展哲學觀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核心理念,無論是社會的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發展,歸根到底都要體現在人的發展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摘 要: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的人指的便是所有人,包括一切作為主體的人。人的發展不是“某方面”發展,而是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強調要賦予所有人作為主體的存在,同時又要重視人作為主體的所有需求實現,為人產生出更高的需求創造良好的充分條件。

  關鍵詞:價值;價值實現;大學生價值觀;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5-0053-02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在於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的實現。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是馬克思理論中國化、大眾化的充分體現。這充分體現了對於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人民群眾的尊重與重視。

  一、人的主體性“圍繞人”

  人的全面發展首先強調的是人,即必然是作為主體存在的人。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的最高問題是人的問題,這裡所說的人必然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人。這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作為主體存在的人才能具有發展的可能。因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理論首先蘊含的就是對現實中的人的主體性肯定與認識。

  只有作為主體的存在才具有發展的可能。從主體性的概念來講,主體性內含著客體性,即作為主體存在的人首先受到來自於客觀世界及自身所面臨的客體的限制與約束。這樣也就決定了要成為主體必須與一定的自然、社會歷史條件相聯絡。那麼,必然存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由於多種原因從而使主體的主體性被剝奪,即人不能作為主體而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人不能稱其為人,只是與牛馬類同的會說話的動物而已,自身完全處在嚴重的不自由的狀況。當然在更多的時候,主體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受限,一部分主體性被壓制從而也沒有能夠使主體性得到很好發揮,甚至對於某一方面主體性的過度發揮還會使主體的主體性受到負面的影響。所以,當強調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時一定要保證人作為主體地位的存在,即要談人的發展,必須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主體存在,要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必須使人得到與其社會歷史條件相一致的主體性地位。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一個客觀的過程。指的是人類的發展過程也是人追求並逐步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也說明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具有現實性的。那麼在現實中,從特定的歷史條件出發不斷的給人提供其全面自由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使人作為主體的主體性在現實中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即我們可以說,人的全面發展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已經為人作為主體的存在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但是距離人作為主體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充分條件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才能滿足作為主體的內在需求。

  二、對於主體矛盾的認識“圍繞一切人”

  要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就必須要重視與面對作為主體存在所具有的各種矛盾。人既是單一的獨立的個體,同時又總是現實的存在於一定的社會群體中,更作為人類中的一分子而客觀存在著。因此,不僅單個的人可以作為主體存在,不同群體以至於整個人類都可以作為主體而存在,從而產生出個體主體、群體主體、以及類主體三種主體形態。“人本身是個體的人、類的人和社會化的人的三位一體的生存結構,個體、社會和類,其實都應當看成是人本質的三重屬性,是人生存的三種主體”[1]。個體主體指的是人作為個體面向其他個體所具有的主體地位,群體主體指的是每一個個體都是群體的一部分,面向的是其他的群體。類主體則把人放到了和自然客體並列存在的地位與位置,每個個體都是整個人類的一部分。

  這三種形態的關係密不可分,既存在根本的一致又存在諸多矛盾。一致性體現在不論作為那種主體存在,都指的是現實中的具體的個人,三種主體在現實中最為具體的表現就是現實的活生生的具有客觀需求的個體。但是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又有著三種層次與意義上的存在與交織,從而使主體之間存在著種種諸多又複雜的矛盾。個體與個體自身矛盾,不同個體之間的矛盾,群體與群體的矛盾以及個體、群體與人類的矛盾都使主體的存在面臨嚴峻的問題。

  馬克思在《1857年―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闡述了關於人與社會發展的三大形態或階段的理論。第一個階段是“人的依賴關係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這個時期的人處於對他人和群體的依賴、依附地位,人的能力低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這個階段首次實現了人對人的依賴關係的解放,用物的經濟聯絡、商品交換和貨幣關係代替人的依賴關係。個人有了相對較多的自由,個人主體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發展。“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在前兩個社會階段中矛盾屬於不可調和矛盾,矛盾雙方處於敵我兩端,整個社會的運作與他的最終目的都在於對於少數個人利益的實現。由於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存在,人的全面發展時便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事情。一種情況是某些人和群體得到很好發展,而一部分人和群體的發展沒有得到實現,這最後產生出來的是作為少數個別的主體存在,而絕大多數的民眾並沒有獲得主體地位,根本無所謂發展。另外一種情況是某一方面似乎得到實現,而其他方面卻相差甚遠,這最後所產生出來的可能是其已經發展的方面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也很難促進主體自身的發展。這兩種情況下,人的全面發展都是無法得到真正實現的。因此,要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就應該重視促進主體矛盾的相互融合。在現實中既重視作為個體的存在,又重視作為群體主體、類主體的存在。

  但在現實中,當我們去談及人的全面發展時遇到了難題。一種情況是某些人和群體得到很好發展,而一部分人和群體的發展沒有得到實現。另外一種情況是某一方面似乎得到實現,而其他方面卻相差甚遠。這兩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人自身都會存在巨大的甚至難以調和的矛盾,人的某些方面的發展受限,人的全面發展都無法得到真正實現的。因此,要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就應該重視促進主體矛盾的相互融合。在現實中既重視作為個體的存在,又重視作為群體主體、類主體的存在,保障個人作為任何一種主體應該獲得的利益與發展的條件,才能實現作為三種主體的良好的融合。   三、人的主體性的實現“圍繞一切人的需求與需要”

  人的全面發展說到底是指人的主體性的發展,即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完整的人,佔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2]。人作為主體的實現與發展在現實中通過人們的需求與要求展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認為:需求與要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個人實現其價值與意義的內在動力。作為個體與群體又存在著多種層次的需求與需要。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揭示人具有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實現五種層次的需要,至於在現實中的具體情況更是複雜多樣。和社會歷史條件相結合,人需求處在不同的層次,人的需求對於解決人的矛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人的需求層次越高,主體存在的矛盾越容易解決;人的需求越完善,他的全面發展越容易實現。但由於需求的形成與實現和客觀的社會歷史條件密切相關,社會發展的複雜性與有限性都可能使人們的需求以及對自身需求的認識處在較低水平,甚至可能出現錯誤。如果需求較低,表面看來似乎是好事情,但卻使人們作為主體的地位搖搖欲墜。如果需求大大超越社會歷史條件,甚至嚴重違背自然與社會發展的規律,那麼我們就不能單純從需求出發對社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而更應該從社會以及自然角度去審視人們的需求是否合理。如果需求本身是不合理的,那麼實現人們需求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不會體現其意義與價值,相反可能會造成事與願違的後果。

  因此,我們要界定的是合理需求的標準,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社會具體歷史條件、主體自身的實際能力。這是我們站在不同層次主體角度對需求標準的界定。從類主體的角度出發,人類整體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們面對的是自然,產生出來的需求也應該是符合自然對的人的要求。作為社會群體、人類應該遵守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作為活生生的社會個體,我們應該從社會的具體歷史條件以及自我的現實條件出發,來界定自身的需求與需要,否則所產生出來的需求很難得到實現,相反會造成自身處在嚴重的矛盾之中,身心不和諧引發多種心理與思想危機。

  四、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全面發展

  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積極搞好現代化建設,仍然是當今中國社會實踐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我國現實條件下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從各個方面創造出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充分條件。

  第一,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物質基礎與條件。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告訴我們,人的發展是伴隨生產力和社會關係而不斷髮展的,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標。幾十年來的社會主義實踐告訴我們,搞好現代化建設,必須重視人的發展,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即人民群眾的現代化。人民群眾既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又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也是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也是不斷推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過程。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改善,社會物質文明程度就會提高;社會物質文明程度提高,生產勞動者的觀念與思想得到不斷更新,新觀念、新思想不斷產生;社會生產力發展了,人的自由時間延長,物質生活內容豐富,精神生活需求與內容也會不斷提升。

  第二,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保證。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同時伴隨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價值認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對法制與民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促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動力支援。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眾化,創造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不斷髮展的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第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人的本質是社會性的,但人亦具有自然屬性,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的實踐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條件。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還能引發人們在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一系列領域發生深刻的變革,最終很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核心理念,無論是社會的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發展,歸根到底都要體現在人的發展上。社會主義在現實中重視人的需要,又不斷創造各種條件滿足人們的需求與需要,就意味著在現實層面上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社會哲學類的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人的全面發展哲學觀論文
談如何推動新農村文化的全面發展
康德道德哲學觀論文
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語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參考論文
試論我國農村人口問題及其全面發展
于丹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12篇
于丹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2000字以上
于丹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1200字
于丹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1000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