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石窟藝術的閱讀理解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宗教藝術主要是佛教石窟藝術。今天留下來的佛教藝術儘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們所代表的,卻是當時作為整體中國的一代精神風貌。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佛教石窟藝術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佛教石窟藝術閱讀材料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宗教藝術主要是佛教石窟藝術。

  無論是雲岡、敦煌,還是麥積山,中國石窟藝術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等印度題材佔據了這些洞窟的壁畫畫面。其中,以割肉貿鴿、捨身飼虎、須達挐好善樂施和五百強盜剜目故事等最為普遍。

  可以想象,在當時極端殘酷野蠻的戰爭***和社會壓迫下,跪倒或端坐在這些宗教影象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靈們,將以何等狂熱激動而又異常複雜的感受和情緒,來進行自己靈魂的洗禮。眾多僧侶佛徒的所謂坐禪入定,實際將是多麼痛苦和勉強。禮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當作現實生活的花壇、人間苦難的聖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無數悲傷的嘆息,慰安的紙花,輕柔的夢境,統統在這裡放下,努力忘卻現實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從而也就變得更加卑屈順從,逆來順受,以獲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並非壁畫,而是雕塑。前者不過是後者的陪襯和烘托。四周壁畫的圖景故事,是為了托出中間的佛身。然而,這又是何等強烈的藝術對比:熱烈激昂的壁畫故事陪襯烘托出的,恰恰是異常寧靜的主人。北魏的雕塑,從雲岡早期的威嚴莊重,到龍門、敦煌,特別是麥積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長臉細頸、衣褶繁複而飄動,那種神情奕奕、飄逸自得,似乎去盡人間煙火氣的風度。

  人們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託在它身上,但它並不顯示出仁愛、慈祥、關懷等神情,它所表現的恰好是對世間一切的完全超脫。儘管身體前傾,目光下視,但對人世似乎並不關懷或動心。相反,它以對人世現實的輕視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為特徵,並且就在那驚恐、陰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畫的悲慘世界中,顯示出它的寧靜、高超和飄逸。似乎肉體愈摧殘,心靈愈豐滿;身體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現實愈悲慘,神像愈美麗;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著螻蟻般的生命,而螻蟻們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著對深重現實苦難的無可奈何的強烈情緒。

  但它們又仍然是當時人間的形體、神情、面相和風度的理想凝聚。儘管同樣向神像祈禱,不同階級的苦難畢竟不同,對佛的懇求和憧憬也並不一樣。梁武帝贖回捨身的鉅款和下層人民的“賣兒貼婦錢”,儘管投進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們物件化的要求卻仍有本質的區別。被壓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為了解除苦難,祈求來生幸福。統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腳下一樣,他要作為神的化身來永遠統治人間,正像他想像神作為他的化身來統治天上一樣。並非偶然,雲岡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實寫照,連臉上腳上的黑痣也相吻合。當時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門閥士族貴族的審美理想的體現:瘦削身軀、深意微笑、智慧神情、瀟灑風度,都正是魏晉以來這個階級所追求嚮往的美的最高標準。

  佛教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之後,統治階級便借雕塑把他們這種理想人格表現出來了。信仰與思辨的結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徵,可思辨的信仰與可信仰的思辨成為南朝門閥貴族士大夫安息心靈、解脫苦惱的最佳選擇,給了這些飽學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滿足。

  今天留下來的佛教藝術儘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們所代表的,卻是當時作為整體中國的一代精神風貌。印度佛教藝術從傳入起,便不斷被中國化,那種種接吻、扭腰、乳部突出、過大的動作姿態等等,被完全排除。連雕塑、壁畫的外形式也都中國化了。其中,雕塑作為智慧的思辨決疑的神,更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現。

  ***文章節選自《美的歷程》,有刪改***

  佛教石窟藝術閱讀題目

  7.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宗教和宗教藝術都是異常複雜的現象,都是用來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藝術並不是單純用來觀賞的,一般是特定時代階級的宗教宣傳品。

  B.北魏佛像雕塑成為中國雕塑藝術的理想美的高峰無論是龍門、敦煌還是麥積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長臉細頸、神采奕奕、飄逸自得。

  C.敦煌壁畫在不同時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題材、主題,壁畫中人物的畫貌、風度不同等,這反映石窟藝術也隨著時代的變遷、階級的升降和現實生活的發展而變化發展。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們面前的芸芸眾生顯得十分渺小,但即使這樣,跪拜祈禱的人們因階級的不同而對佛的懇求也不同。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南北朝頻繁的戰亂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和流行,其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的法律標誌是北魏和南樑宣佈它為國教。

  B.中華民族對佛教的態度經歷了接受、改造、消化、擺脫的過程,反映了清醒的理性主義、歷史主義的華夏傳統終於戰勝了反理性的神祕迷狂。

  C.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畫都是佛像的陪襯,用營造出驚恐、陰冷、血肉淋漓的悲慘世界來顯示佛像的高超和飄逸等。

  D.北魏時代的石窟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石窟藝術,其中一個明證是這些洞窟中的壁畫描繪的是由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內容。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流行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是在頻繁戰亂的南北朝,隋唐是佛教在中國流行的極盛時期,禪宗產生後佛教走向衰亡。

  B.為顯示洞窟佛像雕塑的異常寧靜,先民們在創作雕像時將熱烈激昂的壁畫人物與佛像相對比,將現實生活中人物的渺小與佛像的高大相對比。

  C.中國佛像雕塑寄託了中國人的未來、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卻沒有顯示出慈祥、仁愛的神情,似乎對人類沒有什麼關懷和動心。

  D.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展現了當時人間的形體、神情、面相和風度理想凝聚,也折射了世間的人們對現實苦難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佛教石窟藝術閱讀答案

  7.B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B項“無論是龍門、敦煌還是麥積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長臉細頸、神采奕奕、飄逸自得”有誤,選項對應的內容在第三段,文中說“從雲岡早期的威嚴莊重到龍門、敦煌,特別是麥積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 長臉細頸……”,由此可以看出,“秀骨清相、長臉細頸、神采奕奕、飄逸自得”指麥積山雕像。

  8.C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資訊和概括資訊的能力。C項,“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畫都是……”有誤,從第三段開篇“無論是雲岡、敦煌,還是麥積山,中國石窟藝術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等印度題材佔據了這些洞窟的壁畫畫面”這句話可以看出,接下來的內容主要表述的是北魏洞窟中佛像的特點,所以“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錯誤,“所有壁畫”的說法也太過絕對。

  9.B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資訊和概括資訊的能力。C項,“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畫都是……”有誤,從第三段開篇“無論是雲岡、敦煌,還是麥積山,中國石窟藝術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傳來的佛傳、佛本生等印度題材佔據了這些洞窟的壁畫畫面”這句話可以看出,接下來的內容主要表述的是北魏洞窟中佛像的特點,所以“雲岡、敦煌、麥積山等洞窟”錯誤,“所有壁畫”的說法也太過絕對。

張柏楠搭建天梯的擺渡人閱讀答案
樣式雷的屋頂與懸鏈線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佛教石窟藝術的閱讀理解答案
澄江化石群的閱讀理解答案
技術跨越發展的閱讀理解答案
胖石匠張愛國的閱讀理解答案
紅花衣和日記本的閱讀理解答案
成長不可無書的閱讀理解答案
按揭一份關愛的閱讀理解答案
頁碼是一種態度的閱讀理解答案
麥與鐮的季節屈紹龍的閱讀理解答案
草尖上的情思孫守名的閱讀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