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求異思維閱讀答案
“求異存同”所體現的創新創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因此我們需要發展“求異”思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材料
季羨林的《朗潤瑣言》,內中不少論述富有獨到見解,甚至與一些學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辯駁詰難之詞。季先生主張學術上要“求異存同”。
在“同”與“異”的關係上,人們習慣講的是“求同存異”,應當說,在處理國與國乃至人與人的關係上,作這樣的強調是對的。只有“求同存異”,才有互相合作與信賴的基礎。如果反過來,“求異存同”,專“求”不一致的地方,那麼,就會把關係搞得很緊張,在國際有害於和平,在人際不利於和諧。不過,在學術研究上,倒是要反過來,像季先生所說,“求異存同”。因為,學術研究貴在出新,不宜陳陳相因,只是踏著前人的腳印走路,或按著別人的腔調吆喝,而是要有所發現,有所前進。這就要有“異”於前人和“異”於他人之處。否則,不過是雷同重複,談不上有什麼意義。自然,“求異”並非完全排斥“同”,“異”也含有共同的知識和認識,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規律,不過,“異”卻是它的獨特價值所在。因而對學術研究來說,是要在“異”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異”。
“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歷來為學界有識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在其《明儒學案》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於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這裡強調“一本而萬殊”,不要“倚門傍戶、依樣葫蘆”,不要“以水濟水”,而要重視“一偏之見”、“相反之論”,“著眼理會”“其不同處”,正是強調學術研究應當“求異存同”。現代學者胡適、章士釗等針對喜“同”惡“異”的現象,認為“同固欣然,異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異”。學術研究就是要在“求異”中創新,在“求異”中發展。
至於文藝創作則更應“求異”。因為,文藝創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如果雷同重複,就會失去任何價值,是故“脫窠臼,創新意”,成為文藝創作的首要品質。清代的李笠翁在《閒情偶寄》中說:“東施之貌,未必醜於西施,止為效顰於人,遂蒙千古之誚。”齊白石更告誡後人:“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巴爾扎克關於“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聰明人,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話,也是說明文藝創作不能“嚼別人嚼過的饃”,要“求異”求新。“雙百方針”是發展文化藝術的根本方針,要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關鍵是要有眾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眾多不同聲音的“家”在“鳴”,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聲,只有“同”,沒有“異”,也就不見什麼“雙百方針”了。
實際上,“求異存同”所體現的創新創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時下不少企業的產品生產,都喜歡用一個口號,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這裡的“有”“優”“強”,就是以“異”求發展,以“異”求提高。如此“求異”求變,正是當前時代創新精神的體現。
要做到“求異存同”,而不是“求同存異”,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規思維。莫泊桑說過:“應該時時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尋一條新的路。”他強調這是“製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門”。人們熟知的司馬光砸缸和曹衝稱象的故事,就是求異思維閃光的產物。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中,要像季羨林先生所主張的那樣“求異存同”,發展“求異”思維,把努力的重點落在“求異”上。
***2012年2月4日《文匯報》***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題目
6.下列關於“求異存同”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高考資源網
A.在處理國與國乃至人與人的關係上應當“求同存異”,才有互相合作與信賴的基礎。
B.只有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中,才需要“求異存同”,以“異”求發展,以“異”求提高,以“異”求創新。
C.學術研究貴在出新,不宜陳陳相因,要有所發現,有所前進,這就要有“異”於前人和“異”於他人之處。
D.“求異”並非完全排斥“同”,“異”也含有共同的知識和認識,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規律,要在“異”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異”。
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學界歷來信奉“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有人喜“同”惡“異”,有人“好同而不禁異”,黃宗羲、胡適、章士釗等著名學者都強調學術研究應當“求異存同”。
B.文藝創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因而更應“求異”,不能雷同重複。
C.“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口號,強調的是“求異”“求變”的創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規思維,發展求異思維,是“求異存同”、創新創造的不二法門。
8.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季羨林在其《朗潤瑣言》中的不少論述與一般學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辯駁詰難之詞,說明季老學術上有主見,不人云亦云,他踐行的是“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
B.文藝創作貴在“脫窠臼,創新意”,因而一切模仿與借鑑都是“踏著前人的腳印走路,或按著別人的腔調吆喝”,沒有任何價值意義。
C.要實現文藝發展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這一“雙百方針”,關鍵在於“求異”求新。
D.齊白石的名言“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強調的是,學術上應杜絕“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似的“山寨版”,倡導活學活用、求異創新之風。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答案
6.【答案】D
【解析】A答非所問,本應談“求異存同”,卻大談“求同存異”。B說法絕對,作者認為,“求異存同”所體現的創新創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C理解片面,選項中只談“求異”的意義,忽略了“存同”的前提。
7.【答案】A
【解析】說法絕對。文中說,“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歷來為學界有識之士所信奉。而且,喜“同”惡“異”並非“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
8.【答案】B
【解析】說法絕對。文藝創作中並不排除適當的“模仿”與“借鑑”,只是不提倡“陳陳相因”“雷同重複”。
長亭古韻說明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