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說課稿赤壁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老師講課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一語文赤壁賦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赤壁賦說課稿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郁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並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弔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蘊。它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則是唐文——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詩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則重在情感和理趣。但無論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鑑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鑑賞”二字,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通過學習本文可以解讀蘇軾的儒道兼濟思想,進而瞭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蘇軾。

  2、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1***瞭解駢散結合“以文為賦”的語言特點

  ***2***鑑賞本文景情理的有機交融

  ***3***“知人論世”——瞭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課標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

  ***1***誦讀感悟,吟詠品味

  ***2***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觸發的情思和所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

  依據:目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奏等都刻骨銘心在自己的腦海中”。強呼叫語文課程所特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

  教學難點: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依據:關於哲理性的東西對高一學生而言還有些難度,不易把握,因此,需老師徐徐善誘,點撥引導。

  4、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摒棄傳統的“以本為本”、死磨應纏、機械訓練的做法,給文字合理定位,做到“立足文字、超越文字、迴歸文字”的統一。語文新課程認為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老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是最主要的語文課程資源,要能利用教科書,進行再創造,把教科書變成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內容,賦予教科書內容以生命的活力。因此,老師應創設一種情景,點撥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除此以外,結合課外資源,師生共同蒐集資料,對蘇軾的生平、思想有一定的瞭解和把握。

  高一語文赤壁賦說課稿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蘇軾的一些詩文,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主要停留在閱讀背誦和低層次的鑑賞階段,理解流於膚淺,缺乏深度。但從總體上,學生對蘇軾的作品還是具有濃厚的興趣。高中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和獨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強,因此,完全可以用語文課程所特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使學生能感悟蘇軾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並受到啟迪。

  2.心理調節的方法分析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題,學生往往視為畏途。老師應該少作一些脫離語文語境的、所謂梳理規律的、機械操練性的客觀化、標準化練習,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點到即可。另外,光靠學生“自悟”也比較費時間,應重在引導、點撥學生去領悟、欣賞、評價。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從誦讀——研讀、從整體感知——深層評價、從感性——理性的原則

  高一語文赤壁賦說課稿三、說教法:

  1、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中學生應誦讀一定量的淺顯的文言文,《赤壁賦》是駢散結合的文賦,聲韻和美,節奏富於變化,第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覆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課外蒐集資料,課堂上以老師點撥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老師推薦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一文,作為補充材料,幫助學生認識蘇軾。***

  2、教學課時:兩課時

  高一語文赤壁賦說課稿四、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簡要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老師聲情並茂示範性地背誦全文,然後學生齊讀或齊背。再次培養文言語感,把握““以文為賦”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導語:我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源頭,《赤壁賦》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入了濃郁的傳統文化。通過本文可以解讀蘇軾的儒道兼濟思想,進而瞭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蘇軾。

  問題設計: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文中那些語句是蘇軾儒家思想的體現?

  結合學生的認識,然後明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崇尚出世。

  結合我們對蘇軾的瞭解,縱觀蘇軾一生,雖被一貶再貶,不斷遷徙流離,可始終沒有放棄從政為民、服務朝廷、有用於世的執著。其積極用世的思想顯而易見。然後引導學生從文中篩選相關的語句,儘管作者被貶於蠻荒之地,但蘇軾依然心繫國家,眷顧朝廷,如第二段中“桂棹兮蘭槳,望美人兮天一方”。第三段寫曹操,言辭中洋溢著對曹孟德的羨慕和敬仰,但嘆人生須臾,功業無成,正是渴望建功立業的反證。是作者不甘心、不服輸。***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

  小結:正是這種積極入世的思想,最終使蘇軾成就了不朽功業,美名流傳。

  2.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文中那些語句是蘇軾道家思想的體現?

  結合學生的認識,討論然後明確:

  與儒家的核心思想相對,道家思想的核心世崇尚出世,開啟心靈枷鎖,順應自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矛盾。

  分析:《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緻,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雖然蘇軾忘情於赤壁的“水月”美景,但內心畢竟還是痛苦無比的。所以賦中有“其聲嗚嗚然……”等語句,而文治武功蓋世的曹孟德“而今安在哉”,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濾淨蘇軾心靈上的功利觀念,不為外物所累。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從而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情懷。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蘇軾採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實的途徑。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於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呈現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

  3.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在蘇軾身上是如何和諧統一的?

  蘇軾吸取了每一種傳統文化的精髓,使自己既入世又出世,既堅持了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積極入世、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脫世俗、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境界與心靈境界的高度和諧,在無數的宦海***和人生挫辱中鍛鍊了曠達樂觀的胸懷。

  三.課堂小結:

  文章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係,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我們應該汲取蘇軾的人生智慧,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既積極進取,又淡薄名利。

  四.佈置作業:

  ***1***將文中的第一節改寫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較《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的異同。

高一語文古文知識點彙總
高一語文必修說課稿
相關知識
高一語文說課稿赤壁賦
高一語文必修二赤壁賦賞析
高中語文說課稿登高範文
故都的秋萬能高中語文說課稿
高一地理說課稿範文
人教版語文說課稿優秀範文
中學語文說課稿範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
滬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高一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