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螳螂捕蟬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舍人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
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溼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的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驚弓之鳥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為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贏說:“能。”
過了沒有多久,一隻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更羸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一箭,雁應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歎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釋說:“這是一隻有隱傷的鳥,聽見絃聲驚悖而下落的,並非我的技術高明!”魏王更納悶了:“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又淒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到絃聲,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明年再不偷雞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談話中,談到了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孟子提出了民眾的疾苦問題,除了災荒給百姓造成的困苦外,捐稅對百姓的負擔也是很重的。
他們談著,談著,戴盈之也承認了這一事實,並且表示:願意取消部分捐稅,但是真正取消這部分捐稅今年還不能實現,要到明年才能取消,今年只能夠減輕部分捐稅。
孟子聽了戴盈之的講話後,沉思了一會兒,他知道戴盈之只是口頭上表示要取消捐稅,並不是真正的願意取消部分捐稅。孟子為了勸說戴盈之,便講了一個故事:
有這麼一個人,他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雞。鄰居後來知道了是他偷的雞,對這個人的意見特別大。有人去勸告這個偷雞的人說:“偷盜行為是可恥的。你這樣每天偷別人家的雞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及早改正。從現在起,你再不要偷別人家的雞了。”這個偷雞的人聽到後卻回答說:“好吧,我也知道這不好。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以後改為每月偷一次,而且只偷一隻雞,到了明年,我再不偷就是了。”
如果知道了偷盜是不合乎禮義的事,就應該迅速停止偷竊,痛改前非,為什麼非要等到明年呢?
古代動人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