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去漸遠的炊煙閱讀練習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我對炊煙產生一種濃重的情結,伴隨著炊煙的嫋嫋升騰,我立刻有了一種歸屬感,孤獨無靠的心也漸漸踏實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漸去漸遠的炊煙》閱讀材料

  ①書房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友人饋贈的油畫,畫面上是典型的北方鄉村冬天的景象:皚皚白雪覆蓋了田野山川,近處的一幢茅草房幾乎被大雪淹沒,然而屋頂卻升騰著一股炊煙,絲絲縷縷,嫋嫋娜娜,漸次化入蒼茫的天際。讀書寫作的間隙,我常常面對那幅油畫發呆,對於炊煙的種種懷想也隨之絲絲縷縷漫上心頭。

  ②自幼長在城裡,青少年時代對炊煙並無清晰的記憶。真正與炊煙結識還始於上世紀60年代下鄉插隊時期。記得下鄉的當天,先是由火車、卡車交替著把我們送到離家數百里的窮鄉僻壤。在公社院裡參加完一個熱鬧的歡迎大會後,幾百名同學便化整為零,分別坐膠輪馬車或是步行到自己所在的青年點了。我和二十幾名同學由前來迎接的生產大隊長引領,走了十幾裡山路,抵達青年點所在的村莊,已是薄暮時分。從未離開過家的我們,猛不丁來到一個荒僻的山村,心中籠罩著孤獨、無助的愁雲,大家誰都不說一句話。正走著,我看到眼前的村莊較高處的一幢房子裡升起一股灰白色的煙霧―――是炊煙,緊接著兩股、三股,似乎接到號令一樣,幾乎所有的房舍,都有炊煙升起,高低錯落的村莊如同沉在五里霧中,水墨丹青般美妙。伴隨著炊煙的嫋嫋升騰,樹枝和乾草散發的清香和著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我立刻有了一種歸屬感,孤獨無靠的心也漸漸踏實了。

  ③如紗似霧的炊煙,陪伴著我們在鄉下的插隊生活。每天清晨,值班做飯的同學都要很早起床,點起爐灶,拉響灶旁的老風箱。隨著風箱“呼噠、呼噠”的響聲,灶火漸漸旺了起來,接著便動手將和好的玉米麵團成一個個玉米餅子,貼到大鐵鍋的鍋沿附近,而鐵鍋中間那冒著蒸汽的沸水,則要放進些蔬菜什麼的變成菜湯。幹完一天的農活,當樸素的天際織滿絢麗的彩霞,我們與農民兄弟們荷鋤踏上回家的鄉間小路,遠遠就會看到各家屋頂隨風搖動的炊煙,不同的香味在小村裡漫溢。遼南山區由於土地貧瘠,農家的柴草也顯得緊缺,用當地農民的話說:“鍋裡吃的、鍋底下燒的是一樣的價錢。”每逢幹活休息時,當地的社員們都不閒著,他們滿山尋找枯枝敗葉,收工時帶回家去做柴草用。每年秋收分配,生產隊不單要將每家的口糧做出精確的計算,還要將打場後剩下的玉米秸、玉米骨棒,甚至地裡收割後的莊稼根茬,都按人頭分配到每一個家庭。時間久了,聞到炊煙的味道,我竟能分辨出哪家做飯用的是什麼樣的柴草。

  ④幾年的鄉村生活,我對炊煙產生一種濃重的情結,溫暖、浪漫、纏綿……說也說不清楚。炊煙讓我諳熟五穀雜糧、各種菜蔬如何變成飯菜擺上餐桌,瞭解了農事稼穡的繁忙、悠閒與炊煙的瓜葛。炊煙是農耕社會的人們,用溫情與勤勞描繪的圖騰,是廣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氣,是最具溫情的人間煙火。無論走到哪裡,那一縷縷炊煙,是一種心靈的寄託,讓人不會感到孤獨。炊煙在告訴我,在遙遠的地方,有叫做家的溫暖的地方。

  ⑤懷著對炊煙的思慕,國慶長假期間,我重返遼南山區,想去品味一下瀰漫在山村裡那久違的炊煙。然而那千百年來延續的鄉間人家的氣息,那平淡地述說著鄉村往事、牽動著遊子思鄉情愁的炊煙已不見蹤影,彷彿化入了虛無的夢境。以往喧鬧的鄉村,如今顯得那麼沉寂,見不到孩子們的戲耍,聽不到雞鳴狗叫。一些院子“鐵”把門,終年不開,另一些開著門的院子裡,只能見到沉默的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經過合村並校,本該就近上學的孩子也到很遠的地方去寄宿讀書了。據說現在鄉村裡做飯已經不用柴草,用的是液化氣罐,除油煙之外,已無煙可冒,極少數用煤灶廚的人家,冒出的也是濃濃嗆人的黑煙……

  ⑥漫長寂寥的冬夜,我依舊在書房面壁。當目光再度停留在那幅油畫上時,不經意間在畫面的一角,發現與畫面顏色並無二致的兩個字:“呼喚”。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我立刻意識到,這是油畫的題名―――我的大意,竟然長時間對此熟視無睹。我知道,油畫與中國傳統國畫的區別,除技法與用料不同外,國畫,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都在顯眼處寫有題款及畫名,而油畫有的並無題名,即便有也是在不顯眼的角落,以不顯眼的色彩題寫,這樣做似乎會給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間。明明畫面的主題是炊煙,而題名卻是《呼喚》,炊煙在“呼喚”什麼呢?那雪野之中的縷縷炊煙,呼喚著的是傳統?是自然?是本真?還是迴歸?無論如何,於喧囂中,將一顆平常心安頓在自足自悅裡,才品得出生活的真味。

  《漸去漸遠的炊煙》閱讀題題目

  19.文章第一段中劃線部分的景物描寫,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呢?***4分***

  20.本文語言富有表現力,請賞析下列句子。***4分***

  ***1***幹完一天的農活,當樸素的天際織滿絢麗的彩霞,我們與農民兄弟們荷鋤踏上回家的鄉間小路。***句中加點的“塗抹”一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2***炊煙是農耕社會的人們,用溫情與勤勞描繪的圖騰,是廣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氣,是最具溫情的人間煙火。無論走到哪裡,那一縷縷炊煙,是一種心靈的寄託,讓人不會感到孤獨。***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這個語句***。

  21.作者在文中說“對於炊煙的種種懷想也隨之絲絲縷縷漫上心頭”,請概括作者對炊煙有哪些懷想。

  22.文章標題是“漸行漸遠的炊煙”,請品讀全文,揣摩“漸行漸遠”中所蘊含的複雜情感。***6分***

  23.甲乙兩個片段同樣是寫鄉村,請從景物特點和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較它們的不同。***4分***

  【甲】以往喧鬧的鄉村,如今顯得那麼沉寂,見不到孩子們的戲耍,聽不到雞鳴狗叫。一些院子“鐵”把門,終年不開,另一些開著門的院子裡,只能見到沉默的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經過合村並校,本該就近上學的孩子也到很遠的地方去寄宿讀書了。

  【乙】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漫漫走著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帶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朱自清《春》***

  《漸去漸遠的炊煙》閱讀題答案

  19.①內容上:具體描繪了北方鄉村冬天炊煙的美,富有詩意,表達作者對炊煙的喜愛;②結構上:引出下文對炊煙的種種懷想;同時與結尾的油畫上炊煙的標題主題相呼應,結構嚴謹有致。***每點2分***

  20. ***1***“塗抹”一詞,運用擬人手法,似乎大自然是一個高明的畫家,表現出傍晚晚霞燦爛優美如畫,也表現出人們勞作歸來的喜悅之情。

  ***2*** 運用比喻,把炊煙比作地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炊煙對於農耕社會人們的重要性;或:運用排比,句式一致,增強作者情感抒發的氣勢,表達了充滿溫暖溻的炊煙帶給人們的心靈的寄託和安慰。

  21.①想起上世紀60年代下鄉插秧時期,第一次見炊煙,孤獨無助的心有了歸屬感。②

  想起鄉下插隊的幾年鄉村生活,產生了溫暖、浪漫、纏綿等情結,心靈有了寄託。③現在故地重遊時,不見炊煙,只有嗆人的黑煙,想到了山村的沉寂、衰敗。

  22.對曾經的炊煙代表的溫暖美好的傳統生活方式的眷戀;②對現在沉寂冷清的鄉村生活的遺憾;③對一切傳統美好、自然溫暖的生活方式迴歸的呼喚。***言之有理即可,關鍵詞:眷戀、遺憾、美好,三點,一點兩分,共六分***

  23.【甲】景物特點:沉寂冷清;作者情感:對曾經的溫暖美好的傳統生活方式失去的遺憾。 【乙】景物特點:安寧和諧;作者情感:對雨中安靜和平的鄉村之夜的喜愛之情。


  

鏡子現代文閱讀答案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漸去漸遠的炊煙閱讀練習及答案
漸漸消散的炊煙閱讀練習及答案
漸行漸遠的村莊閱讀練習及答案
追尋那遙遠的美麗閱讀練習及答案
去月球的行李閱讀練習及答案
永遠的巴金閱讀練習及答案
遠去的鄉村閱讀練習及答案
失去的田園閱讀練習及答案
過去的故事閱讀練習及答案
去繁就簡的人生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