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的用法有哪些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漢族茶具。那麼你對蓋碗的使用方法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蓋碗的用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蓋碗的用法
「蓋碗」原本是「個人」、「單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沖泡」與「飲用」功能合二為一,也就是將茶葉放入碗中,沖水後端給客人飲用。當然也可以將茶泡好後,只倒入茶湯,這時的「蓋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後來發現若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亦有其方便之處,如看得到茶湯,易於掌握濃度;可以直接欣賞泡開後的葉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壺來得方便。因而蓋碗演變成了「沖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茶器組合。
所以「蓋碗茶法」可分為「個人使用」與「多人使用」兩種方式。
置茶:放入適量茶葉。蓋碗一般的大小為140ml,若打算只衝泡一次,建議放2克茶葉***即水量的1、5%***。可依個人的喜好稍做調整。
沖水:以適當溫度的熱水沖泡之。
計時: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鐘方得適當濃度。10分鐘後大致固定於那個濃度,所以此後可慢慢飲用,不會濃度繼續升高。
飲用:端出奉茶。開啟碗蓋,欣賞薰於蓋底的香氣,以蓋子撥動茶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後的姿態,並使茶湯濃度均勻。將蓋子斜蓋碗上,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濾掉茶渣,按住蓋紐,端碗飲用。正式場合連託端起,
蓋碗多人使用法
輕鬆場合可只端起碗身。飲用前若嫌湯溫過高,可開啟碗蓋讓其散熱。
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時,就如同「小壺茶法」一般,僅是茶壺換成了蓋碗。蓋碗倒水、倒茶時的拿法是:將「碗蓋」斜蓋,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濾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蓋紐,快速傾倒碗身。
茶具的搭配與擺置方式同「小壺茶法」。
從靜態道動態: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將倒扣的杯子開啟。若擬「燙杯」,將杯子拿到蓋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託留在奉茶盤上,若不擬「燙杯」,則只將杯子翻正。
蓋碗通常附有杯託,不需要另備茶船。
備水:將蓋碗的位置騰出,將水壺拿到這個地方加水。一切準備就緒,向客人行禮***或自行調整心情***,表示就要開始泡茶了。
溫碗:將碗溫熱,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溫,且可烘托茶香以利「聞香」。若不是這兩項原因,「溫碗」可以省略。
備茶:放置適量的茶葉於茶荷內。
識茶:持茶荷認識茶葉的狀況,以利沖泡,且便於向客人介紹。
賞茶:讓客人從外觀上先了解所要品飲的茶葉。
溫盅:以溫碗的水溫盅,若省略了溫碗,溫盅也可以省略。
置茶:將茶荷內的茶葉置入碗中。
聞香:不論有無「溫碗」,都可以持碗欣賞茶葉沖泡之前的香氣,自己先欣賞,再讓客人欣賞。聞香時只取碗身與碗蓋,欣賞後即行蓋上蓋子。
衝第一道茶:衝入所需溫度的熱水,沖水高度以蓋子不浸到水為原則。
計時:衝完水,放回水壺,蓋上碗蓋,按下計時器開始計時,沒計時器時用心算
燙杯:以「溫盅」的水「燙杯」。若沒溫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燙杯,若無燙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湯溫度以利品茗,可不燙杯。
倒茶:待茶湯浸泡到所需濃度,持蓋碗將茶湯倒入盅內。
備杯:若行「燙杯」,將燙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盤上,若未行「燙杯」,則直接進行下一個步驟。
分茶:持茶盅將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端起奉茶盤,請客人自行端取杯子。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後,放下奉茶盤,再行端取。
衝第二道茶:調整水溫,衝入適量的熱水於碗內。將計時器歸零,重新計時。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內,將盅與茶巾放於奉茶盤,端奉茶盤,持茶盅將茶倒入客人的杯內。
去渣:泡到茶味變淡,持渣匙將碗蓋內附著的茶葉清入碗內,再將碗內的茶葉清於排渣孔***或水盂***內,渣匙暫放茶巾上。
涮碗:倒半碗水,將渣匙清洗乾淨,擦乾,放回茶巾盤上。倒掉碗內殘渣,放回碗託上,蓋上碗蓋,提起碗身,沾幹碗底,暫放於茶盅的上方。
歸位:將碗託擦乾,桌面水滴沾幹,碗身放回碗託上。
清盅:將盅口濾網暫放茶巾上,倒入八分水於盅內,持盅將濾網的茶渣沖掉。濾網歸位後持茶盅於客人杯內倒入半杯熱水。客人品飲茗泉之美,也將杯子內的茶味沖洗乾淨。最後擦乾蓋置,關掉煮水器,計時器歸零。***若不是繼續以原來的茶具泡飲第二種茶,也不是為了表現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動作。***
收杯:客人將杯子送回奉茶盤上,並向司茶或主人致謝。
腹肌板的用法腹肌板如何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