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
幼兒教育價值取向,就是對幼兒教育價值的一種自覺選擇。它不僅是教育理論層面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直接指向教育的實踐層面,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從幼兒教育目的到幼兒教育結果的整個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一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導了發生在全國眾多的安全事故,地震、火災、泥石流等各種天災人禍,經常降臨在我們身邊,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特別是日本3.11強烈地震,更是給人們敲響了安全警鐘,如何自救、如何在災難發生時能順利逃生,成為我們中作的重中之重。這一系列事故的發生,也引發了人們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特別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由於他們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顯得更為艱鉅。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知道火、電、水的危害性。
2、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知道要遠離一些有危險的地方。
活動準備:
請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存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並製作成畫冊。 活動進行:
一、 教師出示幼兒和家長一起尋找到的存在於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分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是什麼安全隱患。
1、 孟子彤:小朋友在家隨便動家裡的插座,很危險。
2、 張 東:小朋友過馬路時不遵守訊號燈很危險。
3、 艾卓陽:小朋友自己在家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很危險。
4、 魏鷥羽:小朋友在家爬很高的地方很危險。
5、 馬湘川:小朋友自己在河邊玩很危險。
6、 李矜瑤:摸很燙的水壺很危險,會把我們的手燙傷的。
7、 嚴浩容:小朋友在高壓線旁邊放風箏很危險。
8、 嚴浩容:小朋友在變壓器旁邊玩很危險。
9、 張二月:用電暖氣烤溼衣服很危險。
10、 小白:小朋友不能自己隨便玩燃氣灶。
11、 蘇樂章:小朋友自己在家離窗臺太近很危險。
二、 請大家一起尋找在幼兒園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
孩子們找到的在班級裡存在的安全隱患:
蘇樂章:廁所的地面很滑,在那裡不能打鬧。
小白:桌子底下很危險,不能往下面鑽。
果子涵:不能碰牆上面的釘子。
趙梓彤:不能碰掛著的東西,那樣做很危險。
孔維林:在走路的時候打鬧、擁擠很危險。
宋子俊:在迷宮裡推人很危險。
魯豫同:在接水時眼睛不看水杯很危險。
艾卓陽:把手放到桌縫裡很危險,會把手夾傷。
譚富成:把玩具放到嘴裡很危險。
魏鷥羽:不能摸電源插座。
蘇奕軒:不能把小東西放到嘴裡吃。
李矜瑤:不能亂碰電視,因為電視有電。
劉露菲:如果把小椅子擺放太高危險。
繆徵:站在椅子上、趴在椅子上很危險。
孩子們找到的在教室外面的危險因素:
嚴浩容:走平衡木時如果不小心,就會從上面掉下來。
陸泓博:不能攘沙子,會把小朋友的眼睛迷到的。
白翔宇:離幹樹枝太近會把眼睛碰壞的。
蘇樂章:如果鑽到滑梯下面會碰到自己的頭部。
三、 組織幼兒討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怎樣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幼兒討論:
1、 小朋友一定要聽從家長、老師的話,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
2、 自己在家裡時一定更不能玩危險的火、電、水。
3、 在遇到火災發生時,小朋友要趕快報警,並且及時向外面撤離。
4、 不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去時要和家長一起去。
5、 危險的地方不能去。
6、 自己一個人在家時遇到陌生人敲門,一定不給他們開門。
7、 不要碰熱水,要不會把自己燙傷的。
四:組織幼兒討論
1、小朋友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應該怎樣報警?
幼兒回答:在遇到火警時打119電話求救,遇到有病人了要打120,在遇到壞人時打110電話求救。
2、教師提問 :打報警電話應該注意什麼事情?
幼兒回答:不能著急,要把自己家的詳細地點告訴他們。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撥打報警電話。一定要告訴他們火勢
大小、傷勢情況等。
教師小結:
小朋友說的都很好,知道了在遇到各種災害來臨時怎樣自救,知道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也知道先試一試奶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打不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走。小朋友們也懂得了一些避免傷害我們生命健康的現象的發生,希望小朋友們都遠離危險,能夠健康、安全的成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樑。 活動反思:
一、讓每個幼兒都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實踐活動中習得體驗。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讓每個幼兒都正確表達自己發現的機會,同時創設了相應的氛圍,增強情境性,讓每一位幼兒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通過幼兒的主動參與,使他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他們遠離傷害、增加自我保護意識,提供了基礎。
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他們自己和家長一起尋找一些安全隱患,瞭解到在他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危險存在,在遇到突發事件發生時,怎樣自救互救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點。在這次活動中包含了各類安全知識等,使他們瞭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
通過這次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我覺得還應該更多、更好的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帶領幼兒多查詢一些安全知識,教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增強幼兒應對危險的能力。
三、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項教學內容,深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
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並將安全教育形成一項制度。
四、採取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安全檢查員。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
剛開學的一天,佳傑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他怎麼了,邊哭邊指著手說:““沈萬城咬我”,只見佳傑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佳傑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沈萬城打我,還搶積木”。但見沈萬城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沈萬城小朋友是個她聰明活潑,長相逗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麼總是事事依著他,使他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絡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絡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裡應該多培養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遊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展,如設計遊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發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後,唸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保持身體姿態不變,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儘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於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釐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
敢點”,並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遊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裡傳來了爭執的聲音: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裡,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著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裡…··”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裡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裡。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著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著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三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綱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追求幼兒與教師保持一種自然和諧的互動關係。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追求活動的過程性。在活動中,幼兒的行動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個性化逐步凸現出來,幼兒的自我意識也愈來愈強。幼兒會從對事物的比較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的比較複雜的、深刻的理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經常引導幼兒分析事物,逐步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理其因果關係,推理出因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案例實錄]
一天中午,我打掃完衛生,站在英語擂臺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貼畫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雨雨小朋友的貼畫很特別,一張大大的貼畫被撕成了“四張小貼畫”貼在上面,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裡的趙老師和王老師。我們三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雨雨上完英語課怎麼說,***為了調動幼兒學英語的積極性,在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英語大擂臺”,規定每得10個小貼畫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雨雨加上“一撕為四”的貼畫數正好是9張***。果不出我們所料,雨雨英語一下課,就拿著新發的小貼畫,非常興奮得說:“老師,我的貼畫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王老師走過來說:“好,我來看看。”還沒等王老師說完,站在我跟前的蘇琪娟小朋友大聲喊:“馬老師,雨雨把一張大貼畫撕成了四半,當四張貼畫用。”琪娟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雨,再看雨雨“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明明:“老師,雨雨這樣做不算數。”
哲哲:“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美美:“老師,應該把雨雨的貼畫撕了。”
牛牛:“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說:“雨琛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雨雨為什麼要把貼畫一分為四?”
明明:“她想得小紅旗。”
好好:“她想得獎品。”
羽羽:“她想得很多貼畫,但這樣做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晨曦:“她這是騙人的,不是真實的。”
興興:“雨雨不應該把貼畫撕成四半,因為撕成了四半那三張就不是她努力得來的。”
金金:“雨雨在撒謊。”
羽羽:“她把貼畫撕成了四半,這是在作弊。”
牛牛:“雨雨騙人,應該懲罰她。”
哲哲:“告訴外教老師,不能再發給她貼畫了。”
佳琳:“把這張貼畫撕掉。”
咴咴:“可以讓她站一小會兒。”
明睿:“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怎麼幫呢?”
成成:“雨雨,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撒謊。”
天宇:“上英語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多的貼畫。”
曉昱:“上課要積極舉手,聲音要響一些。”
瑞宇:“雨雨,你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濤濤:“雨雨,以後得了貼畫要珍惜,不要再撕了。”
劉劉:“雨雨,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毫豪:“雨雨,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雨雨小聲說:“能。”
師:“雨雨,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吧。”
雨雨:“我以後不了,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貼畫。”
聽完,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為雨雨鼓起了掌。
師小結:雨琛想得很多貼畫,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但她把一張大貼畫一分為四,當四張貼畫來用,這種獲得很多貼畫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貼畫,才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分析]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援。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貼畫“***”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