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教學反思”和“反思型教師教育”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所關注的重要課題。關於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 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裡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教師做到了: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準、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裡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在這裡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解答問題。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你能說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說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學具裡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後在小組裡交流你的發現。”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1***、***課件出示第3題***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一樣長*** 第一張紙條全部塗色,該怎樣表示?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塗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三張紙條塗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並說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其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2、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麼樣的分數?讓我們課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好嗎?

  篇二

  一、設計理念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所以如何能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自己探索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去,就成為了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理念。我將從以下三方面來實施:

  1、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注重滲透“轉化”思想,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在拼擺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採取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體驗和理解。

  3、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說教材

  1、內容分析,學生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三角形面積計算》。它位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和86頁。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其推導方法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有相通之處。同時本課也是學習梯形、組合圖形面積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這部分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所以本課內容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學生已經有了運用轉化的方法自己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經驗,為本節課再次運用轉化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的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探索,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經歷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並會用字母表示,會用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探究學習中,體驗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嚴密性和公式的確定性,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掌握和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學生理解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弄清楚為什麼除以2。

  4、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袋***內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任意三角形3個***,剪刀一把。

  三、說教法、學法

  由於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從具體到抽象,他們有好奇好動的特點。根據本課可操作性的特點,以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探究法、實驗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配以小組合作學習,練習,討論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力求體現自主性教學原則。

  四、教學過程

  我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我通過創設故事情境來引入新課。課件演示:秋天來了,森林的小動物可高興了,這一天,小狗、小貓、和大公雞聚到了一起。,它們都認為自己的三角形最大,可是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同學們,你們願意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那麼“要比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較什麼呢?”學生會很輕鬆地回答“要比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較三角形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如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從而揭示課題:三角形面積計算,並板書課題。***讓學生猜測三角形的面積可能和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有關係?學生獨立思考後得出:可能與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關係。由此複習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呢?此方法不僅很好的複習了舊知識,為新知識學習做好鋪墊,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

  2、引導探究,構建新知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材料小組合作想辦法解決。在小組充分操作、討論、交流後,出示課件,與學生一起總結出: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者一個長方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從而得出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直角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直角三角形的高。並對錶現出色的小組給予表揚。

  再次提出挑戰性問題:那麼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是否也有這樣的關係呢?同學們想不想親自來驗證一下?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此環節採用小組合作,自由發揮,自主探索,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後每個小組選代表邊演示邊彙報探究結果。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得出:每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每個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學習,他們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理解得更加透徹,能清楚的認識到因為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從而突破難點。然後引導學生說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篇三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作用,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通過這次培訓,是我對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使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的分析, 就是希望教師不僅考慮本節課所教的知識, 更要考慮到本節課後蘊涵的潛能。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間的遷移: 由剛開始的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到多位數加多位數的筆算;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整數乘法***到小數乘法; 由小數乘法到分數乘法; 由分數乘法到百分數乘法。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假如在教學第一環節的內容時, 考慮到它在今後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麼教師應該深挖教材, 既能使自己準確把握教材, 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 又能使自己的課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教學設計必須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學習困難、學習興趣及學習方式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 否則會事倍功半或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如:師: 神州五號於2003年11月15日正式上天, 開始了太空之旅。***邊說邊出示楊利偉在飛船內的工作照***你們知道楊利偉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麼嗎?教室內一片寂靜?6?8?6?8

  本案例中, 教師及時將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引入課堂,體現了教師具有較強的選材意識, 但是, 卻忽視了面對的是剛剛步入學校的一年級的兒童, 他們不一定對發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興趣, 他們有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教師不能用自己的視界來衡量學生的視界。要想真正瞭解學生不僅僅依靠經驗, 有時還需要一定的調研。如小測驗, 訪談和學生交流, 側面瞭解, 課堂觀察,作業分析等等,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選擇。

  三、對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而設計的,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而服務的。《數學課程標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學生應達到的目標, 因此, 教學目標的確定也要體現數學教育的多方面價值, 教學行為的主體必須是

  學生而不是教師, 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是否獲得個體的進步, 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任務。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的,可評價的, 具體而明確的,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 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 根據學生的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差異化處理。教學活動包括活動的內容, 活動的設計意圖, 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活動的時間分配等。其中活動內容是核心, 活動設計意圖是導向, 活動的組織實施是關鍵。活動組織實施也就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形式, 包括: 教師活動的開展???匯入、提出問題或提出任務, 主題探究***包括組織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學生的學習方式???動手操作, 獨立思考, 合作交流, 練習等; 活動材料的準備???學具、教具、課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學活動是為了完成和達到教學目標而設計的, 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來設計。那種只關注活動過程“熱鬧”而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 或者活動時只注重教學活動而忽視教學目標的做法, 是最不可取的。

  五、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引一個三年級評語例子:“這幾天我們學習了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的認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記錄較遠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測、估計較遠的距離,在這方面是班裡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減負工作總結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反思
小學國學經典教案設計模板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設計素材
小學美術教案設計大家都來做
小學健康教育設計方案
小學健康教育設計方案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設計作品
幼兒國學經典教案設計有特色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反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