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道教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我們都知道,道教既是一種宗教又是一種文化,道教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生活乃道教文化的生動體現。

  道教把老子所說的“道”作為最高信仰,認為這個“道”是宇宙萬化的本源,天地萬物皆由這個“道”所化生。人可以返本還源,與“道”同一體性,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因此,後世道教奉老子為道祖,尊老子《道德經》為最重要的經典。道教的最高教理是“道”,道教的一切教義也都是由“道”演繹而來。

  道教的飲食文化

  在全真派叢林宮,道士用餐時,都是素食。而他們食素,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持戒。《積功歸根五戒》第一戒不得殺生;第二戒不得葷酒。為了持此二戒,所以必須食素。道教認為:一切眾生,含氣以生,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蠕動之類無不樂生,自蚊蟻蜓蛐鹹知避死。因此,應戒殺。戒葷就是戒殺的延伸。

  食素除上述原因外,還以為素食有利於健康長壽,換言之,道士食素是為了養生的需要。因為道士出家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長生成仙。

  從世界範圍看,中國便是一個以素食為主的大國。素食有素食的好處,綜括人類長壽因素,平時多吃素食,也是要點之一。有關素食長壽的文章比比皆是,孫中山先生的《中國人應保守中國飲食法》寫的發人深省。文中說,中國近代文明進步化,雖然有好多地方落在人家後面,可是在飲食一道上,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這裡面非但有著烹飪上的高超技巧,並且在飲食習尚上,也足可與歐美醫學衛生家發明的學理齊駕並驅。撇開古來“八珍”不說,就是平時家常所吃的金針、木耳、豆腐、豆芽等品,歐美各國早先並不知其為食品。接著孫中山先生髮揮道:中國人的飲食習尚,暗合於科學衛生的,尤為一般人望塵莫及。中國常人所飲的是清茶,所吃的是淡飯加蔬菜豆腐。這些食料,經當今衛生家們證實,確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為此,中國偏遠山村之人,飲食不碰酒肉的常多長壽。結語是:“單就飲食一道而言,中國之習尚,當超乎各國之上。此人生最重要之事,而中國人已無待於利誘迫勢,而能習之成自然,實為一大幸事。吾人當保守之勿失,以為世界之導師也可。”從某種意義上完全可以說中國道教***包括佛教***當為素食者之楷模。

  科學證明,素食和蔬菜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自律神經的平衡。蔬菜中含有很多人體所需營養,還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素食者血液偏於弱鹼性,肌肉和身體不易疲勞。素食者血液粘度低,血液流暢相對供應充足,頭腦就清醒。食肉者偏酸性,愛睡覺,心神不寧,性格外向。食肉者血管壁膽固醇多,易患高血壓和心臟病。

  而道教徒素食既體現了道教慈愛的精神,又清淨身心、暗合養生之道。

  道教除主張素食外,還提倡少食。

  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說:“少食為根,真神好潔,糞穢氣昏。”《神仙傳》一書裡寫道:“食戒過多”。其它道書還講:食慾少而數,不須頓多難消。常如飽中飢,飢中飽。多食酒肉,名曰“痴脂”,優狂無恆。貪美食令人洩痢。食熟勝於食生,食少勝於食多。

  多食,不但影響健康,影響體形,而且還影響精神和情緒。當我們飯飽後,往往都想睡覺。因為大量血液都要供應消化系統,相對腦部供血減少,使我們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飯飽神虛”。由此可知,道教提倡少食是科學的。

  再這裡,我們介紹一下天師世家有“四不吃”的規矩,即不吃牛肉、狗肉、烏魚和鴻雁。

  究其原因據說是:一、牛。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二、烏魚。人們常說:“烏魚精最可惡,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但天師世家的說法與此恰恰相反,他們認為:烏魚一到產卵期,兩眼昏花,什麼也看不見,只待餓死昇天;烏魚魚崽最有孝心,寧可自己遊入嘴裡,給娘充譏,也不能讓娘餓死,其精神可貴可嘉,吃不得。三、鴻雁。失偶孤雁,終生獨居,處境淒涼,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該吃。四、狗。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

  道教是一個養生的宗教,對飲食養生非常重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學養生的飲食習慣。這些飲食習俗,無論是對於保護野生動物,還是對於人們的健康,都大有裨益。

  中國道教名山

  武當山——真武大帝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嶽山,“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

  有人說:“天下名山佛佔盡”,唯武當山是由道觀所主宰,而成為道教第一名山。山上紫霄宮中所供奉的為玄天真武大帝,香火不斷,後又因武當派始祖張三丰真人而名揚四海,歷來為朝聖訪名山的佳選。

  武當山山勢奇特,既有泰山之雄,又有華山之險,風光奇麗。不但風景美,而且是我國一座文化寶庫,山上古代建築中規模巨集偉、工程浩大的道教宮觀,則更負盛名,稱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在建築的規模上,甚至超過了五嶽。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更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而武當山的宮觀為何舉世無雙?其中緣由還與明成祖朱棣密切相關。 當年朱棣被封作“燕王”鎮守北疆,沒幾年他的侄子建文帝就開始執行“削藩政策”,朱棣一看形勢不對,便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雖然造反的理由有了,但叔叔舉兵推翻侄兒,有違倫理綱常,所以他還必須尋找其它理由來“正名”,才能打消將士們心中的顧慮。

  於是,朱棣想到了掌管武力的“真武大帝”,宣稱自己是真武大帝轉世。恰巧出征前的誓師大會上,天色突然大變,烏雲滾滾,風雨交加——跟神話故事裡,真武大帝現身時的情景極為相似,讓將士們信以為真。後來朱棣最終攻克南京,成為明朝新一任的皇帝。

  繼位大統後,朱棣也覺得自己成事是受到真武大帝庇佑,於是決定好好報答一下。1412年,朱棣任命三位朝廷要員為監工,“聚五省之財力,用人二十一萬”,耗時10餘年在真武大帝的道場——武當山大興土木,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的龐大建築群,以此來供奉真武大帝。

  青城山——太上老君

  四川青城山的得名眾說不一。一說青城山諸峰環繞,峰巒疊嶂,青山四合,山形似城,故名“青城”,亦稱“青城都”。另一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取“清虛以守神”、“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之意。

  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山中林木蔥蘢,古樹參天,溪澗縱橫,山潤巖溼,流泉常年不斷。詩聖杜甫有“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詩句。宋代大詩人陸游以“雲作玉峰對北起,山如翠浪盡東頃”讚譽青城山。

  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即赫赫有名的張天師。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蜀居鶴鳴山修道,奉老子為教主並尊其為“太上老君”,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鶴鳴山與青城山毗鄰,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至青城山設壇傳道,建立了青城治。今青城山中仍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馬臺、天師壇等遺蹟。

  在海拔1260米的青城第一峰——彭祖峰絕頂上,矗立著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閣。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太上道祖。有說法稱,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而稱道德天尊。

  《混元皇帝聖紀》中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於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老子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

  不管民間神話如何,如今,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老子被奉為道教教主,《道德經》成為道教最高經典,道教還稱《道德經》為《道德真經》。而自從張道陵結茅傳道以來,青城山已歷經了1800 年的悠久歷史,遺存了大量的道教文物古蹟,至今仍是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研究道教文化的聖地。

  龍虎山——降魔護道天尊張道陵

  “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狼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這是《水滸傳》開篇第一回裡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是施耐庵夢中的仙境,但卻用它描述龍虎山的景緻卻最為恰當不過。

  一般人也許不知道,江西龍虎山的開山之祖就是前面講過的張道陵。張道陵少年時入太學***當時的最高學府***,7歲讀《道德經》,讀了10多遍就了悟它的內涵,還通天文、地理、五經、河圖、洛書,博學多聞。

  26歲的張道陵就被任命為江州***重慶***令,但是他素來喜歡黃老清淨養生之道,認為當官“無益於年命”,就辭官退隱。此後,他多次拒絕朝廷的做官邀請,專心修道。57歲時,他帶著弟子王長,從淮河進入鄱陽湖,然後溯流信江進入貴溪的雲錦山。在雲錦山,張道陵煉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後“丹成龍虎現”,於是雲錦山也就改名為龍虎山。

  前面提到過,張道陵後正式創立 “五斗米道”,教眾奉其為天師,後世稱為天師道或正一道。一百二十三歲時,張道陵偕妻雍氏一同“飛昇”,羽化前,他交待子孫要返回龍虎山,因為那裡有他的丹灶、草堂和他的道眾,還有他鎮壓在鎮妖井中的“一百單八位天罡地煞魔頭”。

  張道陵的重孫張盛不負重託,攜帶著祖天師的印、劍、符、篆等信物,輾轉雲、貴、滇,沿著十萬大山的崎嶇山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祖天師張道陵煉丹造基的龍虎山,開始了天師道在龍虎山承續六十三代的綿延,使龍虎山逐漸成為中國正一道的道教中心。後世也將張道陵尊稱為“正一天師”或“降魔護道天尊”,將其道壇設於龍虎山。

  齊雲山——玄天上帝

  安徽齊雲山,位於皖南徽州休寧縣城西15公里,與黃山相望對峙,系黃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一個隆起部分。因為白雲長從山中生出,古代又稱“白嶽”。

  “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如果說黃山是人間仙境,那齊雲山則是天上人間。乾隆皇上七下江南,何等美景不曾盡收眼底?然而來到秀甲天下的齊雲山,他仍如曹子建初遇洛神,驚之嘆之,恍之惚之,為幽幻綺麗的山水所折腰,御筆親書留下一副對聯,贊曰:“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很早就有道教活動,據明《齊雲山志》記載,早在唐朝幹元年間***758-760***,道士龔棲霞雲遊至此,“抱道絕粒,棲隱於石門之巖”,故此巖名為“棲真巖”,意即棲霞真人之巖,以示紀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聖真武祠,道教方顯興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齊雲山道教都是以“全真”為宗,屬武當山全真派的後一個門派,其宮殿建築和道規道制,皆仿效武當,故古人稱其為“江南小武當”。

  延至明代,由於諸帝王對道教的尊崇敬奉和扶持利用,齊雲山的道教活動也日趨興盛。嘉靖十一年,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嗣漢天師張彥頨率眾往齊雲山為皇帝求子,得順籤,後生一子。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舊址上敕建太素宮,並親撰《御碑記》雲:“朕於壬辰年,因正一嗣教真人張彥頨,奏令道眾詣齊雲山建醮祈嗣,果然靈應,自時設官焚修,賜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巖。……”

  在當地有句俗語:“焚香要去太素宮”,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宮,是目前齊雲山最大的宮觀,裡面供奉的大神跟武當山一樣,都是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

  第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先後授命再謁齊雲,建醮祈祀,宣揚祕典。於是齊雲山更加聲名大振,成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場。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道教文化!

  現在很多人,一聽說道教就誤以為是給別人算算命、看看風水、拜拜神仙用的,其實真正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今日與大家一起去了解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齊同慈愛、抱朴守真等理念不僅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有著深遠影響,對於解決當今世介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從道教的基本教義中,我們看到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道教最高信仰:尊道貴德,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季羨林先生對其解釋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

  道教神仙崇拜:敬天法祖,尋仙訪道

  敬天法祖是周禮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祖就是宗廟的祖先神。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漢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方式。

  道教善惡報應:天人感應,天道承負

  道教的「承負」之說,源自《太平經》,意思是祖先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先人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道教修煉祕訣:性命雙修,返璞歸真

  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於「道」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慾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慾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

  道教為人品質:上善若水,柔弱不爭

  「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道教處世方式:清靜寡欲,自然無為

  道教的清靜教義,與濁動相互化和對應。道以其清靜的本性來化生和養護萬物,從無想過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回報或想得到什麼,無慾以待萬物。而人類社會,若亦以「清靜」的思想來治世修身,世界將會和諧而太平,人們則會得到更好的休養和生息,生命也將得到昇華。所以,學道通道之人,首先要學知清靜,以常清靜為行為標準,才能實現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道教逍遙精神: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從「神仙不死」的長生追求出發,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學」的生命主體論,主張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奮進不息,無畏拼搏,直至到達長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道教倫理道德:忠孝節義,仁愛誠信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仁」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主旨,「仁愛」「誠信」是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價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且至今是活著的,有生命力的價值理念。

抹不去的春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圖片模版
相關知識
中國的道教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有什麼聯絡
中國茶道茶文化的特點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舉例說明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是什麼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用英語說中國的史前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的作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