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讀的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文字解讀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語文的文字承載的資訊的豐富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雖然兩天的培訓很短,但聽到許多優秀同仁的講座,讓我深受教育、啟發。通過這次培訓,聽了專家鮑金芬老師的精彩講座,豁然開朗,讓我對文字及文字解讀有了初步的認識。

  文字定義頗多。文字解讀來自西方的文字一詞,本意是波動、聯結、交織、編織,並因此衍生了構建、構成、建造或製造等意義。解讀是指通過自己的分析來理解編者的意圖,瞭解編者寫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也就是與文字編者對話,讀懂編者意圖。教師要對教材內容作出分析研究,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新建構,從單元目錄入手,瞭解教材編寫內容。要對教材文字***標題、圖片、課文內容、問題設計、語法總結等等***的研究,以及由此產生的眾多教學構想。不僅要讀懂文字的顯性資訊,也要讀懂文字的隱性資訊。不僅要讀出知識與技能資訊,也要能讀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與文化意識。讀後能形成單元技能樹與知識樹。要分析學情,要將目標細化、分層,並準確定位課時目標。

  但教師平常對文字解讀中有很多認識不足,如對認知價值,情感價值,思想價值,智慧***思維***價值,藝術***審美***價值,語言開發價值,寫作模仿價值等認識會有很多欠缺。而且,由於我們平常教學中過分依賴“教參”和“資源庫”而導致沒有獨立鑽研課文,沒有認真“傾聽文字”,沒有對文字語言內涵的深刻理解,沒有對編者意圖的準確把握。再說,還存在著文字解讀難度大與教師文字解讀力有限這一矛盾。

  文字解讀應該解讀什麼?作為教師,要深入領會文字思想,準確洞察編者意圖和教學目標;充分設想文字的著力點。深入把握文字特徵;深入理解文字內涵。要從語言知識,語言詞彙特點,邏輯組織結構,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和課程目標等多方面考慮。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困難?這些問題和困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學生會用什麼方法解決?教師應怎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必要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在文字解讀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從目錄入手,瞭解本單元核心知識內容、地位和作用及基本學習要求。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內容,並梳理出單元知識結構框架。

  2.研究教材各部分編寫意圖,完成第一階段的文字解讀。參考單元技能樹和知識樹,分析學情,挖掘教材蘊含的價值***包括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等方面的意義***,形成課時目標。

  3.要研究本單元圍繞技能目標達成所設定的知識內容的構成、聯絡及可拓展內容,形成單元知識樹,完成第二階段的文字解讀。還要按技能目標在文字中的體現整理形成技能樹。能夠準確描述知識的縱向與橫向的聯絡,並能將知識置於某一個知識或能力框架內進行解讀。

  4.要深入挖掘本單元知識在學生髮展中的教育價值。

  5.要科學確定教學內容。能夠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整合教學內容。

  6.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並分析出學生在新知識形成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瞭解學生學習已有的基礎;找準學生閱讀文字時的關注點;分析學生學習的困難。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調研,根據調研資料和資料,對學生在新知識形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認知和情感上的困難進行理性分析。

  為了提高文字解讀能力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從教學現象中審視自己。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價值取向。其次,要多途徑走進文字。再次,要多層面審視文字。最後,要多渠道豐富文字,提高自身的素養。

  篇二

  我學習了小學語文文字解讀,感到收穫很多,受益匪淺。我對課堂教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關注師生的互動、注重平等的對話、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捕捉動態生成的課堂資源……課堂師生關係、學習方式給課堂面貌帶來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品評課堂教學時總覺得遺憾頗多,而最後,教師又都會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文字的解讀”這一根源問題上來。追根究底,不難發現:現在教師在很大程度上關注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創設怎樣的學習情境、設計怎樣的學習活動、預設學生生成的多樣性等,但大多缺乏對文字的深入解讀。

  平時的教學中我只注意到讓學生通過讀文找出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課堂隨之變得不能及時抓出重點句子。大家商討作者寫奇蹟的目的是要像安靜一樣熱愛生活。課文寫了她的動作,之所以那麼輕鬆自如,就是因為她熱愛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因為如此她才能創造奇蹟。在教案設計的時候也就有意識地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設計讓學生找出安靜創造奇蹟的句子,再談談自己的體會,能創造這樣的奇蹟真是不可思議。讓學生充分的想象暢所欲言創造奇蹟的原因,進而深刻了孩子們的印象。安靜雖然看不見,但她用心去聞,去摸,去聽,去感受明媚的春天,享受春天般的生活,她對生活是多麼熱愛。也就能感悟中解讀課文創造奇蹟的原因了。所以把文字提升到文學層面,把文字提升到文化層次,才能真正解讀文字。

  當然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體驗也各不相同,面對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我們應以尊重。海倫.凱勒曾說: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可能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讓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盲女安靜究竟張望到了什麼?這個題目的答案不止一個,只要說出道理,是允許見仁見智的。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

  教師在引領學生解讀時如果僅著眼於此篇,一點來解讀,那無疑是片面的,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要在縱向的文字延伸中求得文字內涵的豐厚和充盈,儘可能拓展教學的寬度,拓寬師生的教學、學習視野,讓教學變得大氣、雄渾。在課堂的最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安靜什麼也看不見,但我們相信她心中一定描繪了一幅絢麗的圖畫,一個繽紛的世界。我們要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好好學習,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殘疾人比我們遇到困難要多得多,她們都能戰勝,我們更要勇敢地面對我們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各抒已見,無形中就滲透了對待生活態度的理念。

  文字解讀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語文的文字承載的資訊的豐富性。課文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我們文字解讀的個性化。不僅要從文字的角度、從教師教的角度、更要試圖從孩子們學的角度去體驗文字提供的情緒感受。作為語文教師,要走的路還有很長,要學習的也還有很多,我會學習解讀文字中的多元性、言語性、相容性、共享性。

  篇三

  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為期兩年的區農村“領雁工程”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讓我能與全國特級教師沈大安老師面對面地學習交流。這次培訓雖然短暫,然而卻給了我一個接近賢者,親聆教誨的機會。

  也曾奔波於全國特級教師現場觀摩課,醉心地欣賞完他們的課堂傑作,感嘆之餘,還是感嘆。為什麼特級教師們能夠上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課?為什麼他們對教材有如此深厚的見地?為什麼他們能夠設計出如此令人驚歎的教學方式?種種疑問,在沈老師的講座中讓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講座一開始,沈老師便切入正題——“如何進行文字解讀”。聽了沈老師對文字解讀的看法,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我對其中的一些方法有了新的體會。

  1、放鬆心情,潛心會文。

  就像沈老師說的那樣,放鬆心態,應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字及文字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做好解讀文字的第一人。回顧這幾年,自己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的日子實在不多。拿到教材也真的是像沈老師說的那樣馬上想怎麼上,設計教學環節,做課件。文字材料有沒有真正讀上一讀呢?沒有。自己對文字不熟悉,怎麼能讓學生熟悉呢?

  自然的閱讀,是一種真實的體驗,把自己的教材作為一篇優美的文學作品來閱讀,既不會讓自己覺得有功利性,也讓自己體會讀文的愉悅。教師自己有了感受,才能把這種感受傳達給你的學生,才能讓學生在你的基礎上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感受。

  潛心會文,應該是對語言文字的探究。許多老教師都說,上一篇課文你要抓住一個點去突破,那這個點是什麼?我想,就應該是我們深入解讀後所找到的那個點。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詞語。從小處出發,突破文字。讓長長的課文因為這個句子,這個詞語變的簡短起來,讓很深奧難理解的課文因為這個點變得簡單起來。

  2、多元解讀文字

  我們閱讀文學作品,過去我們總是以作家為中心,現在我們打破作家中心,走向以讀者為中心,強調每一個閱讀主題都可以發揮作用。不僅老課文可以讀出時代意義,而且還可以進行多元解讀。沈老師舉的例子,讓我明白了這點。《再見了親人》,先讓學生討論什麼樣的人是親人?志願軍是不是朝鮮人民的親人?這個層面大家都會做。然而做課老師又提出,親人是雙方的,那麼我們再看看,志願軍是不是朝鮮人民的親人?這是去尋找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東西,比一般老師已深了一層。做課老師還有第三層推進——課文寫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結成下骨肉親情。在今天和平時期,還有沒有這樣的親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人人擁有愛心,處處都有親人。”這樣的課難免引起爭議,然細細想來,做課老師卻是對文字進行創造性地解讀,他是對《再見了親人》做一個當代解讀。他的當代解讀讀出了對今天的孩子有教育價值的東西。

  想想自己在平時的備課中,對文字解讀淺嘗輒止,缺少對教材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往往過分依賴教參,查閱現成的教案或教學實錄,把別人的設計依葫蘆畫瓢搬上課堂,對文字缺少個性解讀。這樣一來很難讓自己成為真正的主導者,相反卻成了別人勞動成果的附庸品。也無法讓自己的課堂發出光彩,更無法與學生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3、換位思考,站在兒童的角度讀文字,發現新的問題。

  我們在閱讀文字時,不僅僅是讀者,更是教師。讀完文字我們有了自己的感受,那學生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呢?他能理解多少呢?小學生的想法與我們成人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想在學習課文時,如何讓學生理解一些難的詞句,如何把握好整個主題傾向,是需要我們課前好好思索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學生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怎麼看的?我怎麼解決。這都需要我們課前預設。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作為教師平時我們也可以多讀一些兒童文學,與學生互相交流心得,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讓孩子瞭解一下大人在他們的書中看到了些什麼。

  通過兩天的培訓,我發現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知識真是不夠用啊,要成長為一名真正大氣的、內心雄厚的師者無疑需要不斷的學習,終身的學習,而接近賢者,靠近大師應該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關於六年級語文的教學隨筆
水滸傳歷史資料
相關知識
文字解讀的讀書筆記
大自然的文字讀書筆記範文
大自然的文字讀書筆記
高中語文的讀書筆記要怎麼寫
關於讀書筆記的作文
沈從文的邊城的讀書筆記
魯迅的作品讀書筆記範文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作文
關於四年級讀書筆記的優秀作文範文
孤獨的小狼讀書筆記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