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建築結構有哪些特點
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建成,是世界著名建築。下面就由小編為你帶來,希望你喜歡。
整個鋼結構的形狀,與大腿骨相似,有仿生學的成份。
艾菲爾鐵塔”。法國巴黎著名鐵塔。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0米,重9,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6米的三層平臺可供遊覽,第四層平臺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1,710級階梯。18***法國工程師埃菲爾為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和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而設計建造。是世界最著名的遊覽地之一。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Tour Eiffel***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埃菲爾鐵塔是為隆重紀念法國17***資產階級革命100週年在轟動世界的國際博覽會舉行之際而建的。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居斯塔·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18***適逢法國大革命100週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徵方案裡,選中了橋樑工程師埃菲爾***G·Eiffel,1832-1923***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鋼鐵傑作】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高300米,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臺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製樑架,250萬顆鉚釘,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三個瞭望臺】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臺",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臺,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臺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歎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臺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採電梯登高。這裡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副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臺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璜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臺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裡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埃菲爾鐵塔介紹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建成,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
它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元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1.2萬個金屬部件,用鉚釘250萬個。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臺,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埃菲爾鐵塔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7億人,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埃菲爾鐵塔的建築設計
結構體系
埃菲爾鐵塔的結構體系既直觀又簡潔:底部是分佈在每邊128m長底
座上的4個巨型傾斜柱墩,傾角54°,由57.63m高度處的第一層平臺聯絡支承;第一層平臺和115.73m高度處的第二層平臺之間是4個微曲的立柱 ;再向上4個立柱轉化為幾乎垂直的、剛度很大的方尖塔,其間在276.13m高度處設有第三層平臺;在300.65m高度處是塔頂平臺,佈置有電視天線。鐵塔總重10000t,承擔這些重量的是4個堅固的直伸至下臥持力土層的沉箱基礎。在1884年6月的時候,埃菲爾設計事務所的兩位主要工程師EmileNouguier和MauriceKoechlin就有了設計一座超高塔的思想。初步的設計像一個巨大的塔架,有四個由格構樑架構成的支腿,分立支撐在基礎上並在塔頂收在一起,其間佈置等間距橫樑聯絡。為了更加合意公眾的評價,Nouguier和Koechlin邀請建築師StephenSauvestre對結構的表現形式作進一步處理。Sauvestre提議用石砌臺座整飾塔腳,用具有紀念性的拱結構連線四個塔柱與第一層平臺,每層平臺設大型玻璃牆大廳,頂部採用球狀造型等裝飾手法來亮化結構。在其後的設計中工程師們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像巨型拱之類的一些設計思想得到保留,並給鐵塔以極富性格的表現。另外,橫樑的設定得到簡化並與塔柱優化以後的線形相協調,使鐵塔結構受力更加簡捷,形式更加優美,高揚的動勢更加強烈。
第一平臺底部4個連線傾斜柱墩的大拱起初是為裝飾用的,有人認為這4個拱破壞了塔結構的直線性、簡潔性和“誠實”性,也損害了塔身的美觀,但事實上這個“偽拱”已被公認為塔身外形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如果說是橫樑將四個塔柱簡單聯絡在一起,那麼,巨型拱的設定則把塔柱統一到鐵塔這一整體中來。而且裝飾拱的曲線線形與塔柱的曲線線形也很協調。從圖上也可以看出,部斜塔柱與水平橫樑的裝飾拱也具有一定的結構功能,雖然拱不承擔塔柱向下傳遞的豎向荷載,但卻使塔柱與橫樑的連線加強,並使水平荷載作用下橫樑與斜塔柱間的力流更加順暢。從鐵塔的初步設想圖中可以看出,下橫樑和塔柱的聯結也表現出接頭處曲線過渡的想法,只是在建築師的建議下,通過不斷的優化,使結構表現的更加充分,整體形式更加統一。[3]
建築大師
埃菲爾鐵塔是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古斯塔夫·埃菲爾出生於1832年
法國東部的第戎城。20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培養工程師的法國國立工藝學院。在那裡他租用了單身宿舍,經常擠在桌子和火爐中間通宵達旦埋頭讀書。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績領到了工程師的畢業文憑。畢業後,埃菲爾經朋友介紹進入西部鐵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師。從此,埃菲爾踏上了一個建築結構工程師的工作道路,為人類的進步與文明貢獻自己的傑出才華。
1860年,埃菲爾完成了當時法國著名的波爾多大橋工程,將長達500米的鋼鐵構件,架設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個橋墩上。這項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爾在整個工程界的名聲大振。埃菲爾肯鑽研,敢革新,大膽使用鋼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築從“土”和“木”中解脫出來。他為設計鐵塔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僅設計圖紙就有5000多張。這些寶貴的資料,作為埃菲爾勞動的結晶,至今仍被人們妥善地儲存在巴黎。
常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留設位置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