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岑參是哪個朝代的
岑參是中國邊塞詩人代表,和同朝的高適並稱為“高岑”。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岑參是哪個朝代的
岑參是唐代的詩人,本是南陽人,後遷到了江陵。岑參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在世時與他交好的有李白、杜甫、高適等著名的詩人。岑參的早年生活十分悽苦,但是由於出身書香世家,他又博覽眾書,9歲時就能寫詩了。
岑參之所以說他出身書香世家,是因為岑參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等都曾官至丞相,而岑參的父親也做過兩州的刺史。由於父親的早死,岑參家並不富裕,小時候他的哥哥就是他的老師,當時的岑參就表現出異人的聰慧,通讀經史。等到岑參20歲的時候,岑參曾前往長安獻書求官,但是沒有成功,之後岑參就一直在遊覽各地,直到岑參30歲了,他才中進士。
岑參早期的作品大多以山水詩和懷才不遇的憂憤,但是從30歲之後,岑參在天寶八年和天寶十三年的兩次出塞後,經歷6年的塞外生活,岑參的詩的風格也開始轉變,大多以塞外生活為主。回到長安後,曾受杜甫的推薦任職右補闕,後做嘉州刺史,直到770年在成都去世。
岑參的詩歌體裁
岑參的詩以邊塞、軍旅題材為多數,其風格與高適的相近,所以人並稱他們為“高岑”。岑參的詩有自身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大多描寫邊塞的生活的豐富多彩,有浪漫主義色彩,岑參的詩很多,現存《岑嘉州集》就是岑參詩歌的總集。
岑參比較著名的有三首,一就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裡面描寫了邊塞寒冷的自然環境和在來勢洶洶的匈奴,唐軍依然保持了勇敢無畏、勇猛精幹的勝利之姿。還有岑參的《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在鼓聲中,唐軍的氣勢軍威壓倒了自然環境。還有一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是我們熟讀的一首,依然是軍中生活,塞外八月飛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岑參給武判官踐行,並將自己的思鄉之情也融入其中。
岑參的詩有大量的邊塞風俗描寫,他很少寫戰爭,而大多將詩奉獻於唐軍,講述唐軍的英勇善戰,並能勝利的決心。在邊塞思鄉的詩中廣為流傳的是《逢入京使》,雖然想家但是岑參還是把國事放在首位。岑參的詩其實反映了他自己的思想,他對塞外生活是好奇的,所以他的邊塞詩裡面是寫出了奇異的塞外風情,他的詩歌不僅在當時流傳甚廣,而且還被各族的人民喜愛,這就是他詩歌的魅力之一。
岑參的名句
岑參,中國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之一,和高適並稱為“高岑”,幼年孤貧,但是天資聰穎,博覽群書。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磧中作》等等。
岑參的名句佳作很多,舉例如下。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出自《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戰鼓四起像是雪海浪湧,三軍將士征戰的吶喊聲迴盪在陰山中傳出陣陣回聲,似是和將士們產生共鳴。敵方軍營殺氣騰騰直衝雲霄,戰場上殘留的白骨還纏繞著草根。
這首詩歌創作時,岑參正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是一首為送行封常清的詩。
這四句描寫了戰爭的恢弘其實,雙方戰士士氣高漲。“四邊伐鼓雪海湧”描繪了當時氣勢如虹的戰士吶喊場面,“三軍大呼陰山動”好像胡兵的來勢洶洶,勢如破竹。但是下面兩句卻話鋒鬥轉,不再描寫戰鬥過程的順利,基調轉至哀壯,突出戰爭的艱苦。“虜塞兵氣連雲屯”說明地方軍隊人數之多,聲震雲霄。這是岑參借力打力的手法,通過寫對方軍隊力量之強大來烘托己方實力更為雄厚,實在是妙不可言。“戰場白骨纏草根”藉助對戰場氣氛的描寫來暗示戰爭的傷亡重大,上一次的戰爭犧牲的士兵屍體還沒有消逝,這邊戰事又起。
從這四句詩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岑參的邊塞詩的特點,用詞新奇,氣勢恢弘,從表達的感情可以看出岑參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和一腔濃烈的報國熱情。
唐朝詩人岑參名字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