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學習之星事蹟材料
百姓學習之星事蹟所描述的是值得百姓學習的好榜樣,雖然同是百姓,可是精神境界早就超脫他人,為人為民都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姓學習之星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1
XXX,XX一小的一名語文教師。立足三尺講臺二十多年,對自己喜歡的教育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的。她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帶領學生們遨遊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她以課本為依託,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在鼓勵學生用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已近不惑之年,熊老師有需要照顧的老人,還有正在學習的孩子需要關心,更有不能隨便割捨掉的工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熊老師依然擠時間來學習,逼迫自己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以適應這個不斷髮展的社會。
生活中,很多人的手機裡存放的都是電影視訊、歌曲等娛樂節目,在熊老師的手機裡存放的除了幾首歌曲外,更多的是是諸多名家的散文名篇。在回家的路上,在坐車的途中……行色匆匆的人們,往往通過聽歌曲來排解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煩惱,而熊老師卻是在擠時間欣賞名家名篇。她不僅是欣賞字裡行間的文字韻味,也是和作者穿越時空進行心靈的對話,同時,她也希望通過聆聽朗誦者的純正的發音來提升自己的普通話的水平。
熊老師愛散文,也愛看小說。小說涉獵的範圍比較廣泛,有國外的,而且熊老師所有看小說的時間都是自己擠出來的。厚厚的《紅樓夢》看起來都讓人生畏懼之心,可是,熊老師讓自己強制執行——每一天無論多麼忙都要看一章或者是兩章。哪怕偶爾有一些時間,可以多看幾章,熊老師擔心自己看多了,沒有將曹老先生的精髓看透,褻瀆了小說的神聖。讀高中的孩子看到媽媽這樣擠時間看書,他也受到影響,利用自己的零星時間看課外書,雖然語文從來沒有在外面補課,但是語文的成績也受到了老師的稱道。
熊老師不僅自己喜歡看書,也喜歡和身邊的人分享讀書的快樂。假期裡,黨員幹部進社群,她和社群裡的老少朋友們讀古詩,背古詩,老少“粉絲們”積極性很高,希望熊老師能夠多次進社群和他們交流。在學校教師讀書分享會上,她和大家分享讀《圍城》的感受——性格決定了人的命運;在同事們聊天中,她向同事們推薦《暮光之城》,在紛繁的勞作中,很多同事都感受到了貝拉的幸福,為貝拉與愛德華的甜美愛情故事喝彩……看完《京華煙雲》,她告訴身邊的人,這本書就是現代版的《紅樓夢》,到如今,熊老師買的這一本小說還在同事之間傳看。
她的學生更是受她的影響。一個個成為了小書蟲。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她自己研究了屬於自己特色的教學理論——以“話題”為核心,整合單元的教材。這一套教學理論在實踐中不僅節約了授課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巨集觀的角度來思考文章的內容,讓學生的視野聚焦得更高,更遠。班上的學生無論是在以前的讀書競賽中,還是在楚才作文比賽中,都捷報頻傳!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熊老師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將會不斷學習,將讀書的自得其樂和分享心靈的豐盛進行到底!
2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穿梭在居委會和居民區之間;她,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忙碌在社群;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退休不退色”的精神寫意人生,她就是東山社群路園黨支部的黨員志願者——XXX。
XXX是圖強林業局的一名退休職工,曾同鐵道兵一道開山劈嶺、鋪路架橋、流血流汗、艱苦奮鬥,為開發建設邊疆奉獻出了青春年華,她有著驕人的工作業績和各種榮譽。退休之後,她不甘精神上的失落,決心要找點事幹,於是,她找到社群書記說:“我是一名退休黨員,想為社群做點事,社群如果有什麼抄抄寫寫的事,我可以幫忙,我一定會做好。”經過組織考察,社群黨工委會議研究決定,委任她為路園居民區黨支部副書記,協助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就這樣,她成為一名義務為支部工作的黨員志願者,在豐富自己退休生活的同時,也為社群建設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來到社群之初,她就給自己定位 "努力成為黨支部的好幫手和黨員的貼心人",上為社群分憂,下為居民解難,不辜負黨組織的信任。
一、對社群有著無私的奉獻精神
工作中,她經常與黨員溝通,掌握支部的各項工作,努力地提高自己業務能力,並主動承擔了黨支部的各項工作。
社群不要求她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上下班,僅是幫忙而已,可她卻把自己融入到了這個集體中,認真遵守工作時間,有時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她還要加班加點,甚至星期日也不休息。她常說:“有任務時心裡就有壓力,任務完不成對不起上級對我的信任。”有人對她這種奉獻不理解,說:“當今,哪有白乾活不開支的,你圖個啥?”她總是淡淡一笑地說:“我只圖找點樂,忙忙碌碌少了煩惱、抄抄寫寫換個健康,工作中開動腦筋,長了見識、交了朋友,這才是快樂的晚年生活”。就這樣,她默默地抓好社群黨建工作,她的工作能力和成績得到了黨工委的認可,她的敬業精神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她被廣大黨員推選為加區第八次黨代會代表。
居民區開展流動黨員的集中排查工作,她將此項工作全部承擔下來,大冷的天走東家,串西家,詳細瞭解黨員的實際情況,為社群流動黨員的管理提供了翔實資料。
二、對社群文化有著滿腔的熱情。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她成為社群第一批老年大學的成員,有人說:你都那麼大歲數了,還學個啥勁兒?她卻說:活到老、學到老,才不會落伍。愛好文藝的她還是社群的文藝骨幹力量,在做好黨建工作的同時,積極協助社群搞好文化建設。她積極帶領居民參加春節秧歌巡演活動,即使有個小感冒,也不間斷排練和巡演,為的是起個好的帶頭作用。
三、對群眾有著春天般的溫暖。
她關心群眾的生活,經常協同支部委員和黨員到貧困戶群眾和體弱多病的老黨員家中看望。黨員張淑芹腰扭傷,她親自去看望,並經常打電話詢問病情,提供醫療資訊,溝通思想情況。春節期間,她用電話的形式向每一位黨員拜年問候,使廣大黨員深受感動。幾年來,崔鳳雲同志兢兢業業地為社群工作無私奉獻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志願者的承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社群的黨員幹部、居民群眾。紛紛投入到為居民群眾服務的工作中,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極大的發揮,黨支部的優質服務受到了轄區居民群眾的連連稱讚。
3
張召慶同志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自覺踐行終身學習理念,長期堅持讀書學習,並學以致用帶動周圍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共同學習提高,他深入社群,體察民情,用發現的眼、手中的筆和切身的體會傳播正能量,成為百姓心中的學習之星、服務之星。
一、 勤學習、善思考,筆耕不輟傳揚正能量
張召慶同志1990年3月參軍入伍成為部隊新聞報道員。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刻苦鑽研,習作不斷湧現報端。為更進一步提高自我,他報名參加了《解放軍報》社和湖北省作協舉辦的應用寫作班的學習。在部期間,他不斷堅持自主刻苦學習,參加了舟嵊要塞區夜間大學,併到舟山報社實習,成為舟山市報社、舟山市電臺的通訊員。所發表的稿件《竹山新歌》被評為二等獎、《春風依舊》主人翁被南京軍區評為“好軍嫂”、一篇《大海無情人有情》的稿件,真情抒發了臺海兩岸人民的互助情懷,贏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1994年,回到地方後,他仍緊抓學習筆耕不輟,在馬壩派出所工作的三年時間內,他緊貼工作實際,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聞稿件見報。1995年他還被《蕪湖公安報》聘請為特約記者,所撰寫的長篇通訊《天網縛凶》,真實的再現了我公安幹警,機智勇敢、神速破案的情境,弘揚了公安戰線的無私無畏、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1997年4月,張召慶同志調任馬壩社群任黨支部書記。對此,他深知職責重要更加註重理論學習,認真研讀黨的各類檔案,不斷提高修養和工作能力。2011年,他還報名參加了繁昌縣電大學習,使自己的黨性觀念、思想水平、道德修養得到提高,服務意識得到加強。這些年來,張召慶同志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聯絡黨務、日常工作撰寫了大量學習心得,調研報告和工作簡訊,先後有數百篇稿件被人民網等省市以上新聞媒體採用。為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嚴格落實“三嚴三實” ,張召慶同志緊密結合實際,撰寫了《不說虛言 多講實話》、《 從“書記既要掛帥更要出征”談領導幹部“接地氣”》、 《落實“整改” 整而不改是瀆職》等多篇理論研討文章;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激勵更多的群眾爭做好人,張召慶盡心竭力傳播真善美,先後撰寫了《 以“三德”樹新風,以典型傳正氣》等文章。為“尋找我們身邊的好人”,他通過走訪鄉鄰,讓群眾推薦、鄰里互薦、群眾評議等方式推舉出了32名身邊的“平民英雄” 典型。去年以來,由他撰寫的《莫道人間真情少 三十年苦難見賢孝》的主人翁汪信花,被評為“蕪湖好人”;《信義老兵盛孝如67載尋親記》的主人翁盛孝如被評為“中國好人”。 使群眾學有所看、學有所照、學有所樂,實現了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起到了廣泛的宣傳引導作用。
二、 學以用、有所為,言傳身教示範樹表率
張召慶同志長期堅持學習,涉獵極廣。他心懷感恩之情,學以致用,用言傳身教示範樹表率、帶動和感染身邊人自覺參與。他進百家門、聽群眾心聲,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知識講座和培訓課程,使社群居民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他擔任社群“市民學校”校長,為方便群眾學到更多的知識,不辭辛苦開創了“夜間課堂”,找資料編寫授課教材,為群眾答疑解惑;他組建的20餘人腰鼓隊和健身隊,多次參加市、縣舉辦的文藝匯演,帶動了更多群眾的熱情參與,豐富活躍了社群文化; 2008年5月馬壩社群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家“社群聯合工會”,張召慶同志虛心求教探索新領域新知識。開創了以支部“搭臺”,工會“唱戲”的做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競賽、比賽以及各類文體活動,真切的起到了凝心聚力促和諧的作用,受到省市工會領導的讚賞。他主導成立的“社群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每月活動都如火如荼的展開;旨在關係困難群眾生活的“鄰里互助暖心隊”每當幹部職工有結婚、生病、家庭遭遇不幸時,都相互及時幫助,形成了“鄰里守望”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示範效應。每次活動張召慶同志都帶頭參加,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引導他人樹立“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理念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思想,在居民中樹立了表率。
三、 敢擔當、勇創新,與時俱進崗位做貢獻
針對當前流守兒童普遍缺少關愛容易引發流動青少年犯罪實際,身為“蕪湖市優秀校外輔導員”的張召慶同志閱讀了許多有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書籍,他時常走進學校、走進留守兒童的家中,與孩子們共同分享著生活中的苦惱與歡樂。 他以“動情、曉理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並寓教於樂開展了形式生動的“我是小小治安員”、“道德講堂進校園”“手拉手文明行動”、“敬老助殘獻愛心”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鍛鍊,增強了團結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樹立起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下了“倡導社會主義文明新風”的種子,激發萌生了他們感恩、長大報效社會和他人的心,使自己也成為受人尊敬的社會正能量傳播者。
為充分發揮社群遠端教育“先鋒線上”平臺和黨員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身為黨建責任人的張召慶敢擔當、勇創新,與時俱進崗位做貢獻。使遠教平臺在穩定組織隊伍、轉變觀念作風、提高黨員群眾思想認識凝心聚力、實現依靠科技資訊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2007年剛建站時,張召慶同志按照“雙爭雙創”的目標,堅持“以用為本”的原則,首先加強自身的學習,而後又在黨員中挑選了2名年輕的同志手把手的加以培訓,讓他們成為遠教科學管理、熟練操作的“行家裡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他堅持親自授課。組織黨員幹部群眾加以學習,做到了精神補鈣、思想修德、行動見實,增強了社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幫助和帶領群眾實現共同致富,使遠端教育這一無形的網路資源在教育培訓和增收致富方面成為群眾實用有效的致富好幫手。張召慶摸索掌握群眾關注喜好、接受能力、時間節點等情況,分期分批開展培訓,滿足黨員幹部群眾不同學習需求,使遠端教育“小課堂”變成了服務群眾的“大舞臺”。使得社群組織和黨員的“雙培雙帶”、“雙爭雙創”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
“過好組織生活是推進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張召慶堅持運用遠教平臺進行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將學習、參觀、聽報告、看影視教育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穿插黨的好乾部和身邊的好人、創業先進典型事例,改變過去單一的讀書或念文章的學習方式,做到學、議、看、談相結合,使參學人員能深入思考,領會精神,達到“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真正做到遠教工作有章可循,成為黨員群眾提高素質的“主陣地”、幹事創業的“加油站”、
增收致富的“好幫手”。開闢了一條密切聯絡群眾的新渠道,在學習培訓中掌握了民情動態,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實現了學習工作“雙豐收” 。
女性創業先進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