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成功的文學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電影自產生以來,就和小說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把小說搬到電影螢幕上,絕對算得上是電影史上的一大壯舉。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張藝謀《紅高梁》***1987***/莫言《紅高粱》

  在中國的電影界,張藝謀被稱為“純文學的守護神”,從1987年的《紅高粱》到2013年的《歸來》,可以說他的電影都是經過當代文學小說改編,而且都忠於原著的精神。

  電影《紅高粱》一共有三個編劇,其中之一就是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莫言原著《紅高粱》裡面的女人,豪爽開朗、個性濃烈,隨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歡樂,這一點被張藝謀所看中。所以,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鞏俐扮演的九兒和姜文扮演的餘佔鰲都有血有肉,代表著山東高密這一塊土壤的粗獷和不羈。

  《紅高粱》的整部電影似乎只由黃色和紅色組成,張藝謀以他一貫擅長的色彩濃烈,展現這塊大地的豪爽和血性。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標誌著張藝謀時代的到來。

  篇2: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蘇童《妻妾成群》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性頌蓮,被迫嫁入一個高牆深院封建禮數森嚴的陳府,最後在明爭暗鬥中走向悲慘的命運深淵的故事。

  如果說《紅高粱》標誌著張藝謀時代的到來,那麼《大紅燈籠高高掛》就將張藝謀的風格推向了極致。影片秉承併發揚了原作《妻妾成群》的主旨和風格,與《紅高粱》相比色彩使用得也更加講究。經典的三原色沖印法使得當中的黃色和紅色更加的鮮豔,美學效果更達到了極致。《大紅燈籠高高掛》一舉拿下了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並繼《菊豆》後第二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原著小說的故事背景為氤氳著霧氣的江南,但張藝謀把它改為了他更為熟悉的悽豔壯烈的陝西院落,藉著本片,張藝謀創造了“宅院中國”的文化寓言模型,這在之後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所體現。

  篇3:張藝謀《活著》***1994***/餘華《活著》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用在早期的的張藝謀身上好像並不合適,電影《活著》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活著》在當年獲得了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主演葛優也因此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活著》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訴了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人的一生,表達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故事深刻而沉重。雖然小說的名字叫“活著”,但是裡面的人物卻一一死去,這種悲劇既是命運的巧合,又與時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因為這部小說,餘華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餘華的《活著》經過富貴的敘述有點超脫的感覺,而電影則有著入世的味道,另外張藝謀對該電影的一個大創新是**了一條暗線——皮影。皮影貫穿在整部影片當中,它的出現增強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時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圍,特別是結尾處福貴幫孫子把小雞放進已被塵封許久的皮影箱,這個空空的箱子寓意著孫子的嶄新命運,呼應了“活著”的主題。

  篇4:陳凱歌《霸王別姬》***1993***/李碧華《霸王別姬》

  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是華人電影史上至今無法超越的一部電影,當年上映的時候在歐美國家好評入流,並在1993年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在原著小說舊版的結局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若干年後在香港的浴室相見,都沒有穿衣服,坦誠相待,回首前塵,感慨不已,然後出得門去,各走各路。但後來陳凱歌改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更為悲劇的結局,讓整部電影顯得更為悽美。

  有人認為這部戲的成功,是張國榮以他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改變了陳凱歌的軌跡,也推動了陳凱歌的藝術思維。在之後創作生涯,陳凱歌再也沒有推出特別耀眼的作品,特別是《無極》的出現以及今年上映的《道士下山》,有些不負眾望的感覺,甚至還有人懷疑當年《霸王別姬》是否真正出於其手的論調。

  篇5: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年***/王朔《動物凶猛》

  姜文的導演**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堪稱是94年度世界電影界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現讓世界贊絕,姜文也因此被冠以天才導演的稱號。《陽光燦爛的日子》在當年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男演員的提名,最後主演夏雨憑藉出色的演出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凶猛》,他自創的痞子文學自有特色,語言鮮活上口,每個人物都特能貧。馮小剛改編過他的多部小說,包括《一聲嘆息》、《頑主》、《甲方乙方》、《非誠勿擾2》等,都非常好看。導演姜文和王朔是同年代的人,他拍這個片子也是源於自己對那個時代的懷念,所以拍出來一氣呵成暢快淋漓。

  篇6:馮小剛《甲方乙方》***1997***/王朔《痴人》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和葛優合作的第一部賀歲片,也是大陸影人生產的第一部賀歲片。賀歲片的概念在那時候的大陸還沒有出現,直到1995年香港賀歲片《紅番區》出現在內地各大影院,大陸觀眾才第一次知道還有一種電影被稱為“賀歲片”。《甲方乙方》3600萬的票房創下了1998年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也就此掀起了中國賀歲片的風潮。

  《甲方乙方》根據王朔小說《痴人》改編而成,原小說的可讀性較差,基本就是北京一群無聊的混混坐在一起侃大山,不過《甲方乙方》經過馮小剛的藝術處理,特別是原作中王朔的痞子味道被處理成一種馮式的幽默與京味的小聰明,在當時備受歡迎。電影中的那些經典對白更是成為後來人們使用頻繁的“日常用語”,比如“打死我也不說”,“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等等。

  篇7:王家衛《花樣年華》***2000***/劉以鬯《對倒》

  如果非要說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改編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那麼只有電影裡面的三處字幕引於《對倒》,從人物關係和情節上,二者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不過《花樣年華》的片尾依然寫上了:特別鳴謝劉以鬯先生。

  不過留意王家衛電影的觀眾會發現,他的電影有哪一部是真正改編自小說的?作為圈內出了名的拍戲不用劇本的導演,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如果和劇本或小說搭上關係的話,只有“意”上的聯絡,不會有“形”上的聯絡,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喜歡王家衛電影風格的原因。

  篇8:李安《色戒》***2007***/張愛玲《色戒》

  《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同名短篇小說,也是張愛玲作品中少數以前衛手法探討女性心理及性的作品。小說《色戒》本身就極具爭議性,李安在拍完《斷背山》後,再次迎難而上,作了一次了不起的嘗試。

  電影出來後不出所料引起了轟動,其極具爭議性的劇情和鏡頭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也因此沒能在大陸上映,到現在為止還被列為禁片,主演湯唯也一度被封殺。不過,《色戒》繼續保持了李安一貫的藝術水平,影片也獲得了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和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擔任《色戒》造型設計與美術設計的樸若木先生日後在微博曝光王佳芝造型原型,並稱王佳芝的原型與湯唯“神似”。湯唯在《色戒》裡可謂是“為藝術而獻身”,每一次的出場都讓人驚豔;當然“易先生”的扮演者梁朝偉就更不用說了,簡直無法想象如果這個角色不是梁朝偉出演,後果會是怎樣…

  篇9:王全安《白鹿原》***2012年***/陳忠實《白鹿原》

  小說《白鹿原》也是一部涉及整個大時代的鴻篇鉅作,作為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自出版後,就廣受海內外讀者的讚賞和歡迎,成為中國近代罕見的暢銷文學作品。傳聞當年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都想把它拍成電影,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卻在近年被王全安拿下,可見其野心不一般。

  該片宣稱籌備9年、拍攝3年,最後把整整50萬字的長篇小說剪接成一部156分鐘的電影,可是,原著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沉積豈能用二三個鐘頭就能表達出來呢?所以,電影出來後也引發很大的爭議,有人讚賞有人吐槽,眾說紛紜,但還是沒有妨礙其獲得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銀熊獎和金熊獎的提名。

  篇10:侯孝賢《刺客聶隱娘》***2015***/裴鉶《聶隱娘》***唐***

  侯孝賢非常喜歡唐代小說,為了拍出自己心目當中的武俠片,侯導專研於大量的唐代書籍,現今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唐朝通,最後落腳於裴鉶的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

  唐代裴鉶著的《傳奇》這部小說集,可以稱得上是很多武俠題材的開山鼻祖,其駢散結合手法使語言富具詩意而又十分靈活,但是作為單獨的一篇《聶隱娘》的故事只能算單薄。不過既然侯導鍾愛,又有老搭檔朱天文擔任編劇,拍攝計劃還是提上日程。

  在很多人看來,《刺客聶隱娘》這部電影算是侯孝賢的“任性”之作,電影從籌備到殺青耗時十年,投資成本為9000萬人民幣,而且全片用的是膠片拍攝,花費了44萬英尺膠片,不過這樣的任性換來的是電影藝術上的成就。無論是內景貴族大臣的家居擺設,還是外景田野的自然風光,那些美到窒息的畫面,打造出了一部從沒有過的意境武俠片。可惜電影的院線票房並不佳,總的票房不過6000萬人民幣,但還好在第68屆戛納電影節侯導拿回了一個最佳導演獎,以證實力不減當年。

對成功的看法或理解
翻拍成功的電影
相關知識
翻拍成功的文學作品
關於成功的小學作文四篇
關於成功的小學作文
關於成功的小學作文4篇
關於成功的小學作文4篇
翻拍成功的電影
翻拍成功的電視劇
高中生必讀的文學作品推薦
阿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海涅的文學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