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個人資料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作家,被稱為“國民大作家”,對東西方文化造詣高,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門下出了芥川龍之介等文人,細微心理描寫開後世私小說風氣先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夏目漱石人物簡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日本近代作家,被稱為“國民大作家”,對東西方文化造詣高,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門下出了芥川龍之介等文人,細微心理描寫開後世私小說風氣先河。夏目漱石由於有漢文學、英文學這樣的東西方知識背景,能夠有一種非歷史主義的文學觀,這一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也由此,夏目漱石才的確稱得上日本近代文學史的第一人。
夏目漱石人物生平
夏目漱石1867年***慶應三年***2月9日生於夏目家在江戶地方有龐大勢力,金之助身為家中么子***排行第八***,由於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漸沒落,雙親並不希望這位么兒的降生,所以出生後一度被寄養在別人家,兩歲時便被過繼為嚴原家的養子,此後因養父母情感不睦以及養父的工作影響而經常遷居。十歲時才總算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然而這樣的幸福日子極其短暫,父兄一向與他不睦,並對他濃厚的文學志向不以為然;其母在他十五歲時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歲時就已離家開始其外宿生涯。這些遭遇相信對於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
1888年考入東京第一高等中學。與同學--後來的俳句運動倡導者正岡子規結為摯友,22歲那年,便以漢文來評論正岡子規的《七草集》詩文集,並以漢詩體作遊記《木屑集》。就在這年,首次使用“漱石”為筆名。這個頗具漢學意涵的名字據說其典故取自於中國的《晉書》孫楚傳。
1890年,23歲的夏目漱石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英文科就讀,成績斐然。青年時期的他接受了漢文學所蘊含的道德觀念、英國文學中的啟蒙主義思想以及俳諧文學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學觀點的影響,大學期間已不時發表學術論文,從事俳句寫作。1893年,大學畢業的他在校長的推薦下順利進入東京高等師範任教。兩年後辭職到四國島松山市中學任教,次年轉入九州島熊本市第五高等學校任英語教師。此後便一直擔任教職到33歲,在熊本市定居了四年零三個月。在這四年裡,夏目漱石搬了六次家,其中內坪井的舊居就是現在我所探訪的故居紀念舊址。對夏目漱石來說,熊本的這座故居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地方,1899年4月,他於《杜鵑》雜誌上發表《英國文人與新聞雜誌》一文。5月,他的長女筆子誕生於此。8月,他於《杜鵑》雜誌發表《評小說》一文。此時,夏目漱石才剛剛32歲。文學才華已勢不可擋。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國留學兩年。留學時期,夏目漱石體認到所謂的英國文學和他以前所認識的英文有著極大差異,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強國勢,這使夏目漱石賴以生存的理想幾乎幻滅,再加上留學經費不足,妻子又因懷孕而極少來信,他的神經衰弱因此更為加劇,一直到回國後他始終為神經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專注於寫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和東京大學英國文學講師,並常給《杜鵑》雜誌撰寫俳句、雜文類稿子。
回到東京後沒多久與中根鏡子結婚並於同年升任教授。1905年,38歲時在***杜鵑***雜誌發表短篇小說《我是貓》,備受好評,應讀者要求而一再連載。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創作的力量,此後十年是他創作的高峰期。之後被神經衰弱之舊疾折磨得相當痛苦。1911年夏目漱石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
1915年11月經由林原耕三的引薦,久米正雄、芥川龍之介等人入漱石門下。1916年因罹患糖尿病接受治療,同年12月9日因大量內出血去世,葬於雜司谷墓地。夏目漱石死後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儲存在東京大學。
夏目漱石 心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至今仍躋身於日本中學生最喜歡讀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義者的懺悔錄,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
《心》講述的是“先生”結識並愛上了房東家的小姐,同時也贏得了房東太太的好感,但卻因年少時曾受到叔父的欺詐而對他人時存戒心,遲遲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後來,“先生”的好友K住進了房東家裡,也愛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評K“不求上進”,背地裡卻偷偷地向房東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結婚。知道了這一切真相之後的K在絕望中自殺了,同時K的死也留給“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責,婚後的“先生”一直無法忘卻K,他的內心無比的寂寞,終於也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作者通過“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遺書”三部分內容的描寫把明治時代知識分子中利己主義者可惡、可悲、可嘆的孤獨內心世界剖析得淋漓盡致,集中體現了夏目漱石對“個人主義”思想的認識,以及“個人主義”和國家主義的關係。雖然小說中人物思想意識所賴以形成的社會語境距今已有百年之遙,然而夏目漱石對於明治末期知識分子內心世界的探討仍然會給人以很多啟迪。
夏目漱石的代表小說《心》自發表以來,一直是日本中學生最喜歡讀文學作品之一,自1914年4月20日發表以來由日本朝日新聞分110次再版,在100年後,同樣選擇4月20日重新開始再版該小說。
夏目漱石我是貓
長篇小說《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鵑》雜誌上連載,不久,編成上、中、下三冊出版。頗受當時好評。 夏目漱石為發洩多年鬱憤而寫成的長篇小說《我是貓》,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
小說圍繞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有力地揭露了資產階級,批判了社會拜金主義風氣。金田老爺是靠***起家的、“窮凶極惡,又貪又狠”的大資本家,擁有大量的財產。他的“堂皇富麗的公館”,與苦沙彌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鮮明對比。他發財致富的“祕訣”是“要精通三缺”,即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鈔票上”,“只要能賺錢,什麼事也幹得出來”,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財勢,成為社會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財大氣粗,仗勢壓人。主人公苦沙彌安貧、正直,教書十年與他素不相識,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興師動眾三番四次進行打擊,致使苦沙彌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買通的落雲館的頑童搞得苦沙彌坐臥不寧,他卻得意洋洋地說:“……這個傢伙……不久將來,總會投降的呢。”一副奸詐、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了。所以,連“貓”也覺得金田是“最壞的人類”。
夏目漱石作品
《我是貓》確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採用幽默、諷刺、滑稽的手法,藉助一隻貓的視覺、聽覺、感覺,以主人公中學教員珍野苦沙彌的日常起居為主線,穿插了鄰居資本家金田企圖嫁女不成、陰謀報復苦沙彌的矛盾衝突,嘲笑了明治時代知識分子空虛的精神生活,譏諷他們自命清高,卻無所事事;不滿現實,卻無力反抗;平庸無聊,卻貶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撻金田等資產階級人物及幫凶的勢利、粗鄙、凶殘的本性。小說構思奇巧 ,描寫誇張,結構靈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哥兒》的素材,取自作家離京去外地任教的坎坷經歷,敘述了一個憨厚、單純,富於正義感的青年哥兒在一所鄉村中學四處碰壁、飽受委屈的遭遇。小說語言機智幽默,描寫手法誇張滑稽,人物個性鮮明突出。《旅宿》是作者浪漫主義手法的一次嘗試。描寫一個青年畫家到大自然中尋找遠離現實、超越社會的純粹美的世界的故事。
《三四郎》寫一位鄉下青年小川三四郎來到東京,受到現代文明和現代女性的衝擊,不知所措的窘態。《其後》繼續《三四郎》愛情悲劇的主題。小說塑造了代助這個具有叛逆意識卻又優柔寡斷的知識分子形象,譴責了違背自然感情的所謂俠義、道德,流露出反抗世俗倫理的進步意識。《門》是三部曲愛情悲劇的終結。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的女友阿米相愛結合,招致社會唾棄。他們隱居在不見陽光的房子裡,一方面品嚐著真誠相契的甜蜜,一方面體味著負疚於人的苦澀,陷入一種進退維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這是一部自由真摯的愛情不為社會所容的人性悲劇,也是知識分子追求個人幸福又無法擺脫道德規範羈絆的心靈寫照。
《過了春分時節》、《行人》、《心》三部曲側重刻畫知識分子多疑、厭世的心理。集中體現作者後期創作思想的是《明暗》。小說以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津田和阿延夫婦之間的微妙關係,暴露人們自私自利、苦悶無望的心態,告誡人們去掉私心,順應天意。
夏目漱石一生著有兩部文論、大量俳句、幾百首漢詩、若干隨筆和書信,但在文學上的最大貢獻是以他十幾部長篇小說和大批短篇小說豎起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給後來的作家以深刻的啟迪。
夏目漱石人物評價
魯迅先生說:“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早年所登在俳諧雜誌《子規》上的《哥兒》、《我是貓》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看過的人還:
蕭燕燕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