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相關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數量已增至約164萬,其健康已成為國際上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家長要細心觀察 寶寶有自閉症6個徵兆

  隨著自閉症發病率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小孩子被打上了自閉症的標籤。自閉症患兒一般都會在兩到三歲時被確診,但是也有不少患兒在一歲以內就出現了一些自閉症的徵兆。因此,家長只要細心觀察,孩子的一些早期自閉症的痕跡就不難被發現。

  寶寶語言上的徵兆

  根據哈佛醫學會所說,六個月大的孩子就開始表現出消極的態度,並在一歲大的時候就開始變得非常的易怒的話,這樣的孩子是有著非常的高的患有自閉症的危險的。自閉症最常見的一個表現就是你孩子的語言的發展。九個月大的孩子就會開始咿呀學語或者是已經在嘗試著自己拼湊出一些像“爸爸”、“媽媽”這樣的話了。如果你的孩子開始會這麼做,然後又突然停止了的話,這可能是一個自閉症的潛在體現。他在組織或者是學習新的單詞上可能會顯得非常的吃力,或者是他可能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一個有自閉症的孩子由於理解能力的缺乏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些的。

  寶寶身體上的一些徵兆

  當家長想要去抱或者是親他們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些情緒上的缺乏或者是身體開始變得僵硬。這是患有自閉症的九個月大的孩子的典型的表現。一些幼兒是非常享受與人的接觸的,但是,自閉症兒童卻對此完全不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在你想要和他們親近的時候,他們會將你推開的原因。

  無語言也無語言理解能力

  就像你的孩子會有一些語言上的跡象一樣,他也有可能不會說話。應該讓你感到非常警惕的一個跡象就是當你在叫你的孩子的名字的時候,但是卻收不到任何的迴應。一般而言,在孩子們九個月大的時候,在別人叫他們的名字的時候,他們是會轉過身去尋找是誰在叫他們的。同時,你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們可能會拒絕與你在眼神上的一些交流。

  對某種玩具情有獨鍾

  當孩子們一個人玩玩具的時候,他可能會把一個玩具搬到另一個玩具上。然而,如果你的孩子患有自閉症的話,他可能會強迫性的只玩一種玩具或者是隻玩這一型別的玩具好幾個小時。

  白天比晚上多睡

  自閉症的早期跡象之一是不規則的睡眠習慣。有研究顯示,自閉症幼兒可能有困難入睡或保持睡眠。比如說,他們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養成定時睡眠的節奏,而且他們白天比晚上多睡。

  缺乏社交能力

  一般情況下,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嬰兒喜歡花時間與其他人在一起。他試圖與那些對他講話的人和他喜歡的人保持目光接觸,還喜歡與其他人分享東西。自閉症兒童通常不會向其他人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他們也不喜歡看著別人的眼睛。通常情況下,父母會將自閉症幼兒形容成乖孩子,因為他們的孩子們樂於自己安安靜靜的獨處,不需要太多的關注。

  :寶寶戀物多因缺乏安全感 家長切莫強行奪走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們總是會遇到不少頭痛事。比如,孩子喜歡某種東西,就一直抱著不放,一拿走就呼天搶地,怎麼講道理都不聽。寶寶為什麼會對特定的東西產生這種依戀?這種現象該如何看待?是否正常?爸爸媽媽們有沒有必要幫寶寶糾正過來?甚至去阻止這種行為?

  小妞愛“嘬”毯奪走哭鬧不肯睡

  一歲半的豆豆最近有個習慣,每次睡覺都要緊緊地抓著小毯子的一角,甚至貼到嘴巴上不時地“嘬”。媽媽覺得奇怪,好幾次給她換了床睡覺,她雖不認床,但卻認毯子,一定要抱著那張小毯子睡,媽媽一拿走她就哭鬧不休不肯睡覺。

  “我實在搞不懂,這麼小的孩子為何會如此依賴一種東西,而且偏偏是一條毯子。”媽媽覺得莫名其妙,也很擔心:豆豆這個“毛病”看來一時半會兒改不了,不知以後怎麼辦?

  在媽媽眼裡,兩歲的丁丁雖然很可愛,但也有個“怪毛病”——不管到什麼地方,她都要抱著她最喜歡的那隻泰迪熊。小泰迪熊玩久了難免會弄髒,媽媽想幫她拿去洗洗,可怎麼勸丁丁都不撒手。實在拗不過她,媽媽只能給她重新買了個一模一樣的,與那隻已經玩得髒兮兮的小熊偷偷“掉包”。

  寶寶戀物多因缺乏安全感

  “其實,戀物在年幼的寶寶中是非常常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導致寶寶戀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朱冬生主任醫師分析說,如果媽媽或者是一些貼近寶寶的照料者在寶寶還處於嬰兒期時能細心、耐心地撫慰寶寶,寶寶們就會與他們建立起一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表現為喜歡偎依著媽媽或者是密切接觸的照料者。

  一旦寶寶與媽媽或者是其他密切接觸的照料者分開了,這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就會被打破,於是,寶寶就會開始從身邊尋找一些物品來代替,通常是一些質地較軟的物品如平時蓋的毯子、睡的枕頭、玩的毛茸茸的玩具等;或者是與媽媽或其他密切照料者相關的物品,如媽媽穿過的衣服、媽媽買的玩具等。寶寶將之前的依戀關係轉移到這些物品上,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或恐懼時,就會緊緊地抓住這個物品,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安全感,這就是正常嬰兒“戀物情結”的原因所在。

  幫孩子轉移注意力莫強行奪走依戀物

  朱冬生建議,對於寶寶正常的“戀物情結”,家長們大可不必過於緊張,等他們再長大一點、成熟一點,自然就會慢慢減退對這些物品的依戀。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想幫助寶寶脫離依戀物,家長切莫採取強行奪走、任由他哭泣的手段,不妨多嘗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家的時候,媽媽可以跟寶寶商量,先把他的依戀物安頓好,然後幫媽媽一起幹一些小家務活或玩其他遊戲。在成功轉移了寶寶的注意力之後,媽媽不要刻意去提起他的依戀物,如果他自己突然想起要取回時,千萬不要強行阻止他,因為一次不信任的經歷,會讓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更難奏效;相反,循序漸進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可助他們逐漸脫離依戀物。

  對於一時半會兒擺脫不了“戀物情緒”的寶寶,爸爸媽媽首先要保證他們的依戀物清潔衛生。如果弄髒了,可趁孩子睡覺時將其拿走清洗、烘乾,或是像丁丁媽媽一樣購買一個一樣的代替品定期“掉包”清潔。但爸爸媽媽在關注寶寶身體健康的同時,更應關注其心理健康,多花時間陪寶寶,鼓勵他們跟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如果能為寶寶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正常的“戀物情結”也會逐漸解開。

  若戀物不與人交流應及早排查自閉症

  有些寶寶平時不怎麼願意與人交流,只喜歡獨自躲在角落裡對某件小物品情有獨鍾,甚至整天不離手,這種嚴重的“戀物情結”好像不太正常,該怎麼辦呢?

  朱冬生提醒說,如果寶寶一直不主動與人交流,父母把小物品拿走時孩子就大哭大鬧,或不讓他繼續玩某個小物品他又尋找另一個代替品繼續玩起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父母和密切接觸的照料者,如奶奶、保姆的叫聲都充耳不聞、沒有反應,爸爸媽媽則要提高警惕,這或許不是“戀物”那麼簡單。特別是半歲以上的寶寶若跟人一直沒有眼神交流,即使盯著最親近的父母眼神也不專注,這些都有可能是早期自閉症的徵兆,父母最好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儘早排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兒童自閉症5大表現 自閉症與天才只一牆之隔

  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自閉症的表現

  1.刻板行為

  對於正常兒童所熱衷的遊戲、玩具都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個瓶蓋,或觀察轉動的電風扇等,並且可以持續數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對玩具的主要特徵不感興趣,卻十分關注非主要特徵:患者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程式不變,如上床睡覺的時間、所蓋的被子都要保持不變,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患者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患者可有重複刻板動作,如反覆拍手、轉圈、用舌舔牆壁、跺腳等。

  對親人或生人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不懂得應因人、因時、因地不同而有所變化;對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擺放或擺弄方式;對於某些物品有依賴性。往往表現在吃飯前後、睡覺前後,上廁所前後及出門前和剛回家時,會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這些都被稱做儀式性的行為。很多孤獨症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腳尖,玩自己的聲音***叫、笑、自言自語***用手摸嘴脣、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腳,身體前後搖晃,原地轉圈等。

  2.對外界反應異常

  很多孤獨症的父母形容孩子“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因而有過帶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經歷。他們常表現出一種事不關已,若無其事的樣子,好像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外界發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們。也有很多孤獨症的孩子,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變,以及一般人不以為然的小刺激,他們卻有很強烈的反應,如用雙手捂住耳朵,好像能聽到旁人感覺不到的聲音刺激,也有人對某些氣味、色彩、形狀、質感等反應過於興奮或恐懼。

  3.人際關係障礙

  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也無享受到愛撫時的愉快表情,甚至對父母和別人的擁抱、愛撫予以拒絕。分不清親疏關係,對待親人與對待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患者與同齡兒童之間難以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例如,在幼兒園多獨處,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看見一些兒童在一起興致勃勃地做遊戲時,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願望。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會像一般孩子一樣纏著大人不放,喜歡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們把父母視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麼東西才去拉媽媽的手,***而不是“情感物件”***平常沒事就不理媽媽。看到媽媽來了,爸爸下班了,不會表現出特別高興,常常是沒有什麼反應;看見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認生。對團體遊戲活動不感興趣,很少主動找人玩,很少主動參與一群人的交談,隨年齡增長,有些會在人際關係上有所進步,但仍表現出對“人”不感興趣的特徵。

  4.溝通障礙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孤獨症的重要症狀, 是大多數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多數孤獨症兒童有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終身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有限的語言。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

  許多家長之所以帶孩子到醫院,就是因為“幾歲了,還不會說話。”主要表現還有:咬字不清,說話速度太快,音調太高或太低;說個別字詞、而不說完整的句子;仿說現象明顯,如背誦詩歌、廣告詞,或重複他人的問題;難以交談,如被動回答,答非所問,重複提問,話題單一;人稱代詞錯用,常常是不用人稱代詞,“我”與“你”混淆。不使用眼神傳達資訊或感情,眼光常飄忽不定;不會用手勢、表情、身體動作與媽媽或其他人交流。

  5.智慧障礙

  在孤獨症兒童中,智力水平表現很不一致,少數患者在正常範圍,大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智力測驗,發現5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於50***,25%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於70***,智力正常的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症。

  兒童自閉症的早期特徵及治療

  既然說,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那麼真正的自閉症到底有怎麼樣的早期特徵呢?大致說來,情況如下:

  3天以前,沒有特徵。

  3- 10 天:沒有明顯特徵。

  4-6 周:常哭鬧,但並不是由於有需求,如:餓了。

  3-4個月:不笑或對外界逗引沒有笑的反應,不認識父母。

  6-7個月:對玩具不感興趣,別人要抱他時,不伸出手臂。舉高時身體僵硬或鬆弛無力,不喜歡將頭依偎在成人身上,沒有喃喃自語。

  10-12個月: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獨處時呈滿足狀。長時間哭叫,常刻板行為***搖晃身體、敲打物品等***。拿著玩具不會玩,只是重複某一固定動作。與母親缺乏目光對視。對其他人不能分辨,對聲音刺激缺乏反應***象耳聾***,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動作,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單調,或莫名其妙的聲音,不模仿發音,更沒有有意義發聲***。

  21-24個月:睡覺不穩,有時甚至通宵不眠。不嚼東西,只吃流食或粥樣食物。喜歡看固定不變的東西,有刻板的手部動作***如;旋轉、翻動、敲打、抓撓等***。肌肉鬆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對視,看人時只是一掃而過即轉移別處。沒有好奇感,對環境的變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現學舌,但遲緩,對詞語理解。

  原則上,自閉症孩子的治療,當然是越早發現越好,越早介入專業的校正和康復訓練越好,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雖然訓練不能讓孤獨症患兒徹底痊癒,但訓練對於孤獨症患者的矯治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孤獨症兒童由於本身的發育障礙失去正常、健康發展的內在能力,但並不意味著只能眼看他們陷在自閉狀態中而無可奈何。

  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孤獨症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與不教,教得是否得當,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們能夠逐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訓後從事某項工作而達到生活自立。

  否則聽之任之,孤獨症兒童很難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好轉,相反往往會發展出愈加嚴重的情緒、心理、行為等障礙,使得他們周圍的社會甚至家人都感到越來越不能忍受他們。而由於被他人排斥,孤獨症兒童的挫折經歷就會越來越多,這將進一步把他們推向更加自閉的狀態。

  自閉症與天才的一牆之隔

  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美國《新聞週刊》發表文章,對兒童孤獨症提出新見解。文章指出,孤獨症可以理解為兒童智力的不平衡發展,他們理解事物的能力遠遠強於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於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圖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魚一樣,如果把他們放進適合的環境,他們會非常自如。患孤獨症的男孩多過女孩,在美國100多萬孤獨症患者中男性佔八成以上。

  現年31歲的德雷克·帕拉維奇尼先天失明並患有嚴重自閉症,至今仍不會數數,不懂穿衣吃飯。但他竟是一個四歲起就無師自通的鋼琴奇才,對所有樂章過耳不忘,被譽為“再世莫扎特”。據悉,德雷克被公認是全球23名自閉症天才之一,不久將推出其首張個人音樂專輯。

  據報道,英國小夥德雷克·帕拉維奇尼系卡米拉前夫安德魯·帕克·鮑爾斯的外甥。雖然出身貴族家庭,但德雷克是早產兒,由於吸氧過量,落下失明等終身殘疾。因為先天患有自閉症,他具有嚴重的語言學習障礙。長到一歲半時,父母驚訝地發現,不會說話的他竟然對家中一臺玩具管風琴情有獨鍾,而全家都對音樂一竅不通。

  德雷克四歲那年初次展露了音樂天賦。有一天,當他聽到一名鄰家女孩在彈鋼琴,便掙脫父母的懷抱直奔而去。隨後,他二話不說就將鋼琴前的小女孩一把推開,獨自在琴凳上彈奏起來。據德雷克後來的恩師、音樂心理學家奧克利福特回憶:“帕拉維奇尼擁有非凡才能,他彈琴時手腳並用,甚至鼻子和肘部一起幫忙。他顯然從未學過彈鋼琴,但卻將整首音樂劇《貝隆夫人》的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彈了出來。”正是從那一刻起,奧克利福特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傢伙是個音樂奇才,當場收其為徒。

  據稱,無論什麼高難度旋律,只要德雷克聽過一遍,便可絲毫不差地復奏出來。縱觀音樂史,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只有神童莫扎特,德雷克也因此被譽為“再世莫扎特”。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則是,美國鹽湖城的基姆·皮克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天才,他精通從文學到歷史在內的15個不同領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至少9000本書的內容,但他在其他方面卻有些“***”,如不會穿衣服等。好萊塢電影《雨人》就是以他為原型。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他們上週已經用研究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的高科技裝置,對基姆·皮克的腦部進行了掃描檢測,試圖瞭解他的大腦的祕密。能記住9000本書

  現年53歲的皮克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但也被人稱做“超級天才”,因為他在歷史、文學、地理、體育、音樂等15個不同領域都有著超凡的天賦。據為他進行腦部掃描的加州醫學中心主任理查德·波爾利稱,皮克的大腦不僅具有獨特的能力,並且所有證據顯示,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大腦彷彿也變得越來越聰明。

  皮克經常在下午來到鹽湖城公共圖書館看書,每看一本書他都幾乎能過目不忘,有時候他甚至無聊地看電話號碼簿,並能將一本號碼簿上的名字和電話號碼一字不差地記住。據皮克的父親弗朗稱,當皮克還只有12到20個月大時,他就能記住父母向他朗讀的每一本書的內容,直到如今,皮克的大腦至少記住了9000本書的內容。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不幸是自閉症寶寶中的一員,請一定不要絕望,嘗試去發現和培養孩子當下特有的興趣愛好。雖然未必也能培養天才出來,但起碼能夠豐富一下自閉症寶寶的精神世界。

  

自閉症孩子的文章
自閉症的文章
相關知識
自閉症的相關文章
會計面試的自我介紹相關文章
弘揚傳統文化的高中生演講稿的相關文章五篇
寫給老師的相關文章
茶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章
新年新氣象的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相關文章
飼養管理的相關文章
當一名醫生的理想的相關文章
當一名醫生的理想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