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校的文章
關於母校的回憶,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回憶母校
回憶著被春風溫暖的母校,回憶著被秋葉鋪上金色足跡的母校,回憶著在母校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才知在母校的時光是我最值得留念的,最值得細細品味的……
六年小學是時光一晃而過,如小溪帶著歲月的精華流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剛來這裡的時候,我不懂老師,母校對我付出多少,只知道將那些以成為我心中永遠回報不了的汗水,淚水當做狂風中的沙子一吹而過。而如今,即將離開母校的我們,母校對我們的點滴淚汗,只能當做天空中飄走的白雲,當作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望著窗外血色黃昏中飄揚的校旗,我的思緒不由回到了我剛來這裡的時候。我忘不了當時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忘不了同學們和我嬉笑打鬧的身影。是母校讓我有了感恩而炙熱的心靈。漸漸地。母校讓我從懵懂無知到成熟,母校讓我感到了溫暖。但歲月不等人,當我正準備用最好的成績回報母校是,我就即將踏出母校的大門,只能在門外和母校招手告別。
曾經在體育場上飛奔過,曾經為母校流過汗水……但這一切都值得,因為母校為我們付出太多了,我們也應該為她做出一點貢獻。如今,如果讓我再回到曾經在母校度過的日日夜夜,我不會再和那培育桃李滿天下的老師鬥嘴皮,不會再抱怨母校。因為我知道,在母校的日子是刻在豐碑上永不朽的記憶,是上蒼永遠記錄著歷史,但這一切只能成為回憶……
漆黑的夜空即將掩蓋住血色黃昏,而母校只能永遠成為我心中永遠的回憶。
:母校那些記憶
曾經年少的夢飄飛在童年金色的回憶裡。蒲公英的種子落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發芽。我也曾是天真的孩子,光著腳丫沿著河岸追逐純真的夢……驀然回首,依稀望見曾經清脆的琅琅讀書聲盤旋在母校那方蔚藍的天宇間……
——————題記
記憶裡那條銀色的小溪,幾十年如一日地流淌著,承載著過去的歲月。離開家鄉的也有一段日子了。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世事變遷,再回首時,充滿回憶的母校早已不是當年的風韻了
風從天際吹來,拂過如鏡的溪面,起點點漣漪,指尖輕點微涼的石橋,記憶裡童年生活的畫面頓時變得鮮活起來了。揹著書包,拉著玩伴的手,踏著夕陽的餘暉,猶如黃昏歸巢的小鳥,朝著炊煙升起的地方奔去。
母校坐落在野外,村莊的邊緣。沒有林立的房屋,沒有喧囂的汽笛,更沒有紅燈綠酒的靡靡之音。鄉村的生活是寧靜的,如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寧靜而安詳。猶記得當年風吹過成熟麥田的清香,金色波浪起伏不定,充斥眼球的是無言的璀璨。由於經濟不發達,雖然不至於陷入貧困,但也不算是富裕。周邊的幾個村莊的孩子都到這個唯一的學校上學。學校是幼稚園小學的聯校。***說得摩登一點就是幼稚園畢業就可以直升本校小學部。***東西南三側各開了一個門,面朝各個村莊。按照中國傳統的思想,南大門是正門,大大咧咧地朝著方圓百里惟一的大路。學校實在小得可憐,所有師生滿打滿算又湊不足三百。但是小也有小的好處,再加上農村孩子們的質樸,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的事情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濃郁敦厚的鄉土風情,養育著曾經的我。老師大多是本地的老教師,教學經驗是豐厚的,但是普通話就補得恭維了,時不時會爆幾句家鄉話,但好在大夥兒聽得懂。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小學三年級,不只是教育局可憐我們還是害怕教育質量的下降,總而言之,學校裡多了幾個年輕的身影。青年教師的到來為整個校園增添了別樣的風景線。原本搖搖欲墜的籃球架也被血氣方剛的幾個男老師修葺能正常為人名服務了。體育課不再是匿藏在教室裡學習。***準確一點兒該叫自修但那時候我還沒有自修的概念***我們在教學樓前的空地上玩那些成為經典的幼稚遊戲,包括家喻戶曉的丟手絹,老鷹捉小雞之類的。母校曾經的那方藍天上不是洋溢著我們純真簡單的笑聲。
原本以為會一直這樣簡單快樂的完成小學的學業,但是快樂的日子不會固定的眷顧著某個人的。四年級新學期,母親突然告訴我,送你去鎮上的小學讀四年級吧。那時的我除了詫異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嚮往。小小的我還為明白何為離別的愁滋味,懷著八分的希冀,一分茫然,一分不知所措告別曾經生活的母校,踏上了新的征程。可是不過一年,那個曾經留滯著我美好夢想的母校便別合併了。曾經過往的種種只徒留在記憶的旮旯裡……
最近一次回去看母校大概是初中畢業後的那個初夏吧!依稀記得那日微醉的夕陽,天邊飄過的幾縷白雲俯瞰這片大地。我在郊外的阡陌上踽踽前行。不知不覺便踱步到了這所飽經歲月風酸的,我的母校。跟隨著記憶中的路線,我站在熠熠生輝的正門前,突然發現。路邊的野花沒有了曾經的繁華,初夏微熱的空氣裡只剩下無奈的一聲嘆息……
佇立在田野裡,風從耳邊呼嘯而過,帶給我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在空氣裡隱隱浮動。凝望飄揚的紅旗,不知刻在升旗杆上稚嫩的筆記是否還在?
:母校的回憶
不知不覺中離開西陽中學已經二十餘年了,雖說送女兒到母校時,母校早已變了模樣,但對母校那份感情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那時的母校雖然名叫西陽鄉中,卻只有六個班,初一至初三,每個年級兩個班,沒有圍牆的幾排瓦房顯出母校的寒酸與貧瘠,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全校師生拼搏向上,銳意進取的熱情。要知道我們去的那一年全縣中招成績中前十名,母校佔了七名,使母校一下子宣告遠揚,使得一些縣城的孩子託關係到母校上學。
那時的生活是艱苦的。那時吃飯要票,從家裡帶來麥子換成飯票,再拿錢買一些菜票。早飯一般是甜湯,一兩飯票一碗,五分菜票就可以買到多半碗熟菜,中午一般都是稀麵條,二兩二分一碗。那時二斤飯票一角錢我就可以用一星期,早飯和晚飯的菜是從家裡帶的醃鹹菜,饃也是從家裡帶的。每週三下午學校會放一晚上假,好方便學生回家拿饃拿菜。當然這是方便學校臨近幾個村的,遠村的一般週三是不回家的,我家離學校二三裡地,有時候晌午放學就能回家吃飯。
那時的飯菜比較單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兩三個人做飯,放學後排隊買飯,總有高年級同學插隊,低年級學生敢怒不敢言,再加上有時候飯做的少,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我們剛去那會兒,英語老師怕我們吃不上飯,早自習只要是英語,他總是會提前五分鐘放學,所以我們只要早自習是英語課就不會擔心吃不上飯。因為排隊吃飯打架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學校後來安排老師輪流維持秩序情況才有所改善。
那時的住宿條件非常艱苦,寢室裡沒有床,我們只能睡地鋪,就是在地上排一層磚,上面鋪一頁竹蓆,再鋪上被褥,後來竹蓆爛了,被褥就乾脆鋪在磚頭上,硬的硌人。夏天蚊子多,常常睡不著覺,冬天冷時就兩人結合,一人睡一頭,通腿暖和。記得我們班有位同學老尿床,冬天沒人和他通腿兒,他又怕羞不願意晒被子,每天被子褥子都是溼的,而且特別難聞,他卻一直堅持了三年,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的學習,他的成績總是班裡最好的。
那時的老師特別負責任,要求也特別嚴,學習不好或者犯錯誤,老師體罰學生是常有的事,即使老師下手再重,學生回家也不敢說,即便是說了,家長也不會到學校找老師,反而會說老師管的嚴是為自己孩子好,所以那時我們一般都是特別聽老師的話。那時我們的思想都還比較幼稚,男生與女生很少說話,老師排座位一般都是一男生一女生坐一張桌,為的是上課少說話,我們都很單純,男生和女生很少說話,我因為是班長和女生交往多了一些,就被一些同學傳閒話,儘管老師事後批評了那些同學,但男女同學交往的還是不多。
那時我的作文特別好,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楊素雲楊老師,她和我一個村,而且又是近鄰,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對我特別照顧。楊老師給我們作文的評語分“優、良、中、差”四個等級,我的作文每次都是優,在每週的作文課上,我總是被她叫起來,把自己的作文念給大家聽。為了提高大家的作文水平,楊老師讓我們大家記日記,而且每週還要檢查,作為語文課代表的我為大家收發日記作文一直三年,以至於後來我只要看到字就能說出是誰寫的。初二時,我心血來潮,組織幾個同學,辦起了報紙,楊老師很支援我們,給我們提供紙張,名字叫《自學報》,儘管是手抄報,但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應有盡有,再有愛好畫畫的同學配上插圖,很得同學們的喜愛,以至於鄰班的同學都到我們班參觀,讚不絕口。
初三時,學校專門為我們畢業班增加了寫作課,由張世俊老師為我們講課,那時他是我們學校的校長,他的課生動有趣,他講到人的哭時,說有聲無淚稱之為嚎,有淚無聲為泣,有淚有聲才能叫哭,很是生動形象。有時他將自己發表的文章和我們分享,有時他拿別人的文章幫我們分析其中的寫作手法,告訴我們如何審題,如何開頭、結尾,總之聽他的課永遠都是一種享受。
“爸爸!快走!”女兒的叫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望著母校寬敞明亮的教學樓。乾淨整潔的學生公寓,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校園,我為母校的變化而高興,同時也為女兒能成為母校的一員而自豪……
地球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