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怎麼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百年難得一見的人才,在古典文學研究上做出的貢獻舉世矚目,是清華百年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陳寅恪名字中的“恪”的讀音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與陳寅恪相熟的人都稱其為陳寅恪“que”,但此讀法在《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皆無記載,在20年代至40年代期間,清華北大出身的高層知識分子皆如此稱呼陳寅恪先生,這不禁引起大家的疑問。

  如此眾多的人稱其名字為“que”,詢問其中一兩人,卻都說不出詳細原因,大多都是人云亦云,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王力先生在一次採訪中透露,“恪這個字本身只有"ke"一個讀音,但在陳先生的名諱當中,大家都讀為“que”,所以我也跟著這樣稱呼了,並未有正式的資料可以作證”que”這個讀音。”

  既然是人云亦云,那這個讀音的源頭出自何人呢,竟連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也將此字讀為"que”,這其中的奧祕其實可以用方言讀音來解釋,因為在南方的一些省份“恪”的讀音接近於”quo”,但國語標準中是沒有這音的,故而隨了鄉音將名字讀為"que”,陳寅恪先生在北方教學期間,大家也都習慣了稱呼其南方的叫法。

  陳寅恪的故事

  陳寅恪一直以來都被冠譽為“教授中的教授”,他在清華研究院任職期間,每堂課都座無虛席,連朱自清、吳宓如此的知名教授都一堂不落的旁聽陳寅恪的課。在清華園裡至今還流傳著關於陳寅恪經典名言與軼事。

  陳寅恪的博學通識不僅受清華學子追崇,更是受當世名人教授的認可,他所授課的涉及範圍極為廣泛,宗教、歷史、語言等各方面學術類科目皆有獨到的研究與著述,陳寅恪曾在其課堂上立下了“四不講”的規矩:“前人講過的、近人講過的、外國人講過的、我自己過去講過的,我皆不講。”隨著陳寅恪的課堂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甚至教授的慕名而來,這個“四不講”的規矩也在學界廣為流傳開來。

  陳寅恪行事自有一派風格,往往不受常規拘束,不受輿論左右,1932年,清華大學組織新生入學考試,當時的國文系主任劉文典便邀請國學大師之一的陳寅恪國文考試代擬試題。當時陳寅恪便負責出作文題《夢遊清華園》,另一題為對對子,引起了考生譁然,僅一人獲得滿分。題目為上聯“孫行者”,滿分下聯為“胡適之”,另有“祖沖之”、“王引之”答案尚能得分,而滿分獲得者便是之後的語言學家、北京大學教授。

  陳寅恪出題怪異,與當時盛行的白話文運動格格不入,但陳寅恪出此題是為了測試學生的讀書量的多少與詞彙量的貧富,更想考察學生的思維條理。

  陳寅恪怎麼死的

  1928年,陳寅恪和唐篔結婚,兩人一生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陳寅恪當時在清華國學院指導研究生,開設了文學和歷史、佛教研究等課程,而且還有在北大兼課。之後陳寅恪又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和哲學三個系的教授。抗戰爆發之後,西南聯大搬遷到了昆明,陳寅恪也跟著來到了昆明。

  後來英國牛津大學聘任他為漢學教授,陳寅恪因此前往香港搭遊輪到英國。但是因為日本人的原因,陳寅恪只能留在香港,並在香港大學任客座教授。在此期間日方多番想要陳寅恪辦東方文學院都被陳寅恪拒絕。抗戰勝利後,陳寅恪去了牛津任教,1949年返回祖國,在中山大學任教,之後出版了《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等著作。在***期間,遭到迫害,也就是1929年10月7日,因病離開人世享年79歲。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最為傑出的學者,文學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等等,為人謙和樸素。儘管盛名在外,依舊保持內心的謙遜和真誠,因此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稱他是學者本色。

  

王國維的故事有哪些
趙元任是哪裡人
相關知識
陳寅恪怎麼讀
國學大師陳寅恪怎麼死的
陳寅恪是怎麼死的
陳寅恪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閱讀答案
陳寅恪的精神與思想閱讀答案
陳寅恪家族的優美門風閱讀練習及答案
回憶陳寅恪先生閱讀練習及答案
陳寅恪是個什麼人
回憶陳寅恪先生閱讀答案
陳大惠怎麼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