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縣春分藥王節是什麼時候
春分,晝夜平分之一,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鶯飛草長。想知道 安仁縣春分藥王節嗎?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安仁縣春分藥王節
“春分不去安仁分,枉過一度春”。如今安仁的春分趕社,除了藥材和各種用品的交易,還有一個人們必去的活動——油菜花觀光。一見到那些金燦燦的花蕾,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撲向花田,選好位置,或者照相,或者擺好姿勢被照相,間或,菜花田裡傳來歡聲笑語,那是春遊觀光的人們在嬉戲,親近春天。
安仁趕分社,是一項與炎帝神農緊密關聯,全縣乃至周邊縣市群眾從古至今自發組織參加的一項民間活動,至今已延續了上千年。2006年,安仁趕分社列入了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炎帝嘗百草,藥靈在安仁。”正因為炎帝神農曾在此嘗百草、發明醫藥,中草藥交易自然成為安仁春分節趕分社的一個最具特色的活動。春分節期間,市場上集散草藥超千擔,藥客商賈來自周邊十餘省百餘縣,熙熙攘攘,萬人空巷的盛況,實在是堪稱一絕。
安仁神農春分藥王節的重頭戲當屬炎帝神農的祭祀大典。擊鼓九通、鐘鳴九響,人們向炎帝神農敬獻三牲、五穀、時鮮,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春分之祭日變化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現在北京的這座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牆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後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築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牆,東南北各有櫺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櫺星門,以示區別。牆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徵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佈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園。
春分之春社日
春分前後是春社日。過去鄉村不論大小,村中心都要建有社坊。社日是鄉村的集體公共節日,家家參與,人人踴躍。共祭社神,燃燒社火,分享社酒、社肉、社飯,排演社戲。在束縛較少的唐宋社會,社日給人們提供了狂歡的機會,民眾在社日中的盡情娛樂,又為社日增添了喜氣與熱鬧。
魯迅的小說《社戲》中在趙莊看戲的情節,描寫的正是民國之初春社日前後江南社戲的場景。
春分之吃春菜、吃太陽糕
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是潮汕地區特產的品種。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這也成了一個習俗。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北方也有吃春菜的習俗。在京津一帶,吃春菜多是在“打春”***立春***時候,成了“告示人們春天真的來了”的一種儀式。
太陽糕是昔年北京人祭祀太陽神所用的主要供品,現已消失約百年。近來,糕點鋪也恢復傳統,推出特色太陽糕。太陽糕上面印著紅色的“太陽”,具有濃厚的民俗氣息。食俗專家稱,春分節氣氣候溫和,陽光明媚,應適當進食糯米、紅棗等來調節身體機能的平衡。“太陽糕”以糯米制皮,內包棗泥餡,餡中還加入了白瓜仁及祕製桂花,既有五穀豐登的寓意,又滿足了人們食療的要求。
隋末唐初猛將王雄誕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