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論文格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是一個弱質產業,那關於它的論文格式是怎麼樣的呢?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我國農業生產率與農業現代化的關係研究

  [摘要]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均表明:提高 農業生產率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優化農業投入結構,使農業產出結構合理,產業鏈迂迴,農民收入增加,從而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關鍵詞]農業生產率;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

  一、引 言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業現代化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 經濟 發展的 實踐過程更注重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致使農業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成為弱質產業。在經歷了30年後,農業現代化重新被提上日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歷史意義。目前中共中央提出的“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 機械化和資訊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無疑是對此的真實寫照。

  本文正是從這個角度分析農業現代化,探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因素,為我國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農業經濟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二、本文論題提出的背景

  發達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時大多處於經濟與科技相對發達、人均資源量相對較多、城鎮化與工業化程度較高的階段。目前它們在經濟上處於探索和利用現代技術的工業化時期,是處於將成熟的農業生物技術與資訊科技產業化開發的科技時代。我國作為較晚進入農業現代化程序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中期,受到明顯的挑戰。

  首先,水土等農業自然資源短缺,生態 環境惡化的趨勢從整體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嚴重。農業面源汙染不斷加重,水質惡化,受汙染的農田比例逐步上升,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退化。農村要素市場發展緩慢,雖然農村勞動力遷移更加自由,卻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衝擊,許多先進技術難於推廣;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發育不健全,全國迄今沒有一套完整的土地流轉評估機制,這些都降低了土地流轉的穩定性。

  其次,我國加入WTO後,與世界經濟一體化融合在一起。我國農戶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農產品商品率和農業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低。此外我國農產品政策性保護體系不健全,致使我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沒有競爭優勢。而且農業 保險制度不健全,增加了農業風險,制約了農業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

  再次,從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而言,國際上已處於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與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並走向產業化的時代。農業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實際上已經是其科技含量的競爭。我國目前農業科學技術發展不均衡,農業成果轉化率低,沒有建立有效和健全的技術孵化基地或平臺。農民的 職業化水平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

  三、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邏輯關係

  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不僅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而且是從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不僅需要把現代化、市場化、工農經濟一體化作為目標,而且必須防範農業資源流失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

  農業現代化本身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農業生產率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在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時期更為重要。

  1,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關係框架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農業現代化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的一環。農業現代化從實現的路徑來講,一是考慮總體效益標準,也可以稱作生產力標準,這是從巨集觀角度來考慮的;第二是考慮農民收益標準,即微觀標準。這條路徑實質上一條發展農業、改造農業、提升農業和保障農民、保護農民的過程。上述兩條標準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實現農 工商一體化和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保障及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業生產率恰恰是這條路徑的關鍵,不論在巨集觀還是微觀角度,這個關鍵都成為一種前提。所以農業現代化的途徑是市場化和產業化,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

  基於這兩個標準,本文把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邏輯關係用框架圖表示如下:

  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是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本三者相互協調的過程,這關係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民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是起關鍵作用的;這個過程又是相互促進的,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同樣可以對農業生產率起作用。不管是農業生產率對於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還是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對農業生產率所發生的作用都是正向的,是環環相扣的。在經濟實踐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一旦二者相互促進的結構被破壞,因果相連,後果不堪設想。假如農業生產率下降,不論是在結構上還是規模上,都會引起,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下降;同樣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的下降會繼續刺激農業生產率的萎縮,迴圈往復,最終只能是農業產量下降,涉農企業虧損,農民收入下降,農村混亂和環境惡化。我國的農業和農民問題曾經出現過這種傾向***現在這種傾向也未完全扭轉***,在改革的實踐中一定要掌握這種動向,避免混亂。

  所以建設現代農業,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就是要充分提高農業生產率,保障農業投入的結構合理均衡,這樣才能實現農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就是本文關於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的邏輯關係,也是本文分析的起點,下面對農業生產力標準和效益標準進行詳細的論述。

  2,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邏輯解釋

  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內容和本質,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物質條件。農業生產力水平是由農業經濟一體化***產業鏈***、投入與產出水平和環境所決定的。農業經濟一體化是農業產業化的需要,是種養、加工、 物流、銷售等的農工商一體化,是農業產業鏈的迂迴和延伸,是符合經濟規律和價值規律的。農業生產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高低,關係著農業現代化的程序;同樣農業生產力水平對農業生產率有反作用。 投入和產出水平表現為投入產出的結構和規模。投入水平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的協調, 農業投入水平是有層次性的,在我國必須表現為具有農業現代化特徵的投入水平,這是可以和歐美、日本的農業現代化相比較和借鑑的。產出水平主要是糧食產量及農林牧副漁的比重和結構,農產品的商品率和農產品的流通層次等。農業投入與產出水平表現為“高投入,高產出”的集約式生產,這種方式是與農業現代化 發展,與 經濟 社會發展相適應和相協調的。這一點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序中,農業 投入產出明顯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局面具有相當的警示意義。

  環境對於農業現代化同樣重要,自然災害成災率、水土流失面積比重和耕地汙染面積比重對於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生產率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改變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和對農業現代化程序的阻礙,解決環境與發展的問題,對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實現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都將是巨大的挑戰。發展現代農業,迴圈農業是趨勢,生態環境將成為農業的重中之重,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對於改善和保護環境影響巨大,環境的優劣關係著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速度。

  對農民收入和福利水平而言,一個忽視農民利益或根本沒有農民利益的農業現代化是不可能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的,農業現代化是億萬農民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將會直接提高農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同樣農民收益的提高將會使他們積極提高農業生產率,這對農業現代化非常重要。

  從上世紀70年代我國提出農業現代化以來,農業發展仍一直滯後於工業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影響到了我國整體經濟的正常執行。在我國謀求經濟巨大進步的同時,過度強調工業化和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業和工業,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差距。同時,作為農業產業自身來講,它的結構依然不合理,投入和產出結構失衡,研發失衡,效益與環境失衡。這也是本文框架提出的重要依據。

  在我們的框架系統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農村 組織的作用,不論是正式組織還是非正式組織,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起著整合資源,影響要素結構的重要作用,是農業生產率的積極推動者,是農業現代化的積極 實踐者。

  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村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只是農民得以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手段,這個手段的必要前提是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農民富裕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是農業現代化追求的最終目的。所以說生產力標準和農民利益標準的統一,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影響著農業生產率,構成了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的邏輯關係的基礎。

  四、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關係的實證研究

  1,變數選擇和樣本資料說明

  農業生產率是說明農業增長的重要指標,它直接關係著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民收入。本文以農業生產率***ap***和農業生產總值***ad***以及農民純收入***fl***作為研究變數。在下文的實證分析中,我們採用資料的對數形式,進行協整分析。

  本文利用Tornqvist指數法,利用我國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資料,測算出我國1978—2006年的農業生產率。具體見表1。

  1979—1982的農業生產總值以及農民純收入來自來自《光輝的35年 統計資料:1949—1984》,1983—2006資料來自《中國統計年鑑2007》和《中國農業發展 報告2007。樣本區間為1979—2006年。

  2,實證結果

  直接用迴歸的方法研究農業生產率、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民純收入之間的關係,即使有很高的擬合度和顯著的時間t統計量,根據這些統計量得到的推斷也可能是不準確的。因為傳統的經濟計量方法直接運用變數的水平值研究經濟現象之間的均衡關係容易導致謬誤結論,而對資料進行差分變換後進行迴歸卻可能丟失長期資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處理平穩資料的方法——協整方法,可以檢驗經濟時間序列變數水平資料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係,格蘭傑因果檢驗則可以確定經濟時間序列變數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二者均要求經濟時間序列變數具有平穩特徵。因此在實證檢驗和建模之前首先檢驗經濟時間序列變數的平穩性。

  ***1***平穩性檢驗

  進行協整分析以前,必須先檢驗變數是否是平穩的。採用Dickeys-Fuller的ADF檢驗方法,對農業生產率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民純收入的對數及一階差分△Lnap、△Lnad、△Lnfl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雖然時間序列變數Lnap、Lnad和Ln—n是非平穩的,但其一階差分變數△Lnap、△Lnad和△Lnfl是平穩序列。

  ***2***協整檢驗

  運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對1979—2006年我國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產值的協整關係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1;對1979—2006年我國農業生產率和農民純收入的協整關係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2。

  由表3—1可知:在5%的顯著水平下,似然比統計量為18.19860,而5%的臨界值為15.49471,18.19860>15.49471,表明原假設不成立,即存在協整關係。從第二行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水平下,表明原假設成立,即有一個協整關係。所以說,在5%的顯著水平下,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產值存在協整關係,且存在一個協整關係。

  同理,由表3—2可知:在5%的顯著水平下,似然比統計量為19.61705,而5%的臨界值值為18.39771,19.61705>18.39771,表明原假設不成立,即存在協整關係。從第二行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水平下,表明原假設成立,即有一個協整關係。所以說,在5%的顯著水平下,農業生產率和農民純收入存在協整關係,且存在一個協整關係。

  ***3***因果檢驗

  估計我國 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係有下面四種檢驗結果:①農業生產率的增長顯著地影響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②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顯著地影響農業生產率的增長;③農業生產率的增長顯著地影響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顯著地影響農業生產率的 發展,二者互為因果關係;④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和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互不影響,二者之間無因果關係。對“農業生產率的增長是否顯著地影響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檢驗結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農業生產率不是農業產值增長的原因的概率為15.322%,在5%的顯著水平下,原假設成立,即農業生產率的增長不能顯著地影響農業產值的增長。相反,對於另外一個原假設:農業產值增長不是農業生產率增長的原因,它成立的概率為0.107%。在5%的顯著水平下,它不成立,即農業產值增長是農業生產率增長的原因。

  同樣由表4可以看出:農業生產率不是農民純收入增長的原因的概率為19.929%,在5%的顯著水平下,原假設成立,即農業生產率的增長不能顯著地影響農民純收入的增長。相反,對於另外一個原假設:農民純收入增長不是農業生產率提高的原因,它成立的概率為1.753%。在5%的顯著水平下,它成立,即農民純收入增長是農業生產率提高的原因。

  實證結果表明: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可以影響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這是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可以增加農業生產的投入及改善農業投入的結構,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卻沒有促進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這說明了在我國的市場化程序中,農

  業生產率的提高並沒有內生地影響到農業產值及農民純收入的增長,相反農業產值增長主要來自涉農工業方砥,而農民純收入主要來自非農收入。

  因此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程序中,關於農業生產率和市場化哪個為優先順序的爭論中,本文作者還是傾向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和改進。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增長在持續了一段時期以後,大約以1994年為分界線,便開始滑坡,導致了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民收入低及“中部農業大省塌陷”的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過分強調市場化,認為市場化是良方,而忽視了農業生產率,錯過了調整農業生產率的時機,本以為以市場化可作為改革的槓桿,結果可能事與願違。

  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中,特別要注意提高農業生產率,調整農業結構,不要幻想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農業的問題說到底是農民的問題,由於農村社會保障的不完善,土地的生產功能和保障功能在短期內無法完全割離,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農村土地流轉可能會提速,但在短時間內還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農業生產率提高的問題實際上就成為農民的問題,農民轉移的問題,職業和身份的雙重轉移成為思考重點。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農民和農業的問題都無從談起。

  五、提高農業生產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措施

  分析農村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的邏輯關係,是為了研究農業生產率在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路線圖的地位。理順二者的邏輯關係,提高農業生產率,實現農業現代化,各級政府應採取各種相應措施。

  第一,推進土地流轉,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目前我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小農戶經營為基礎,我國家庭經營規模太小。可借鑑國外發達國家經驗,通過土地的有償流轉,促進土地適當集中和規模經營,以便於使用和推廣農業機械,扶持發展國有的農用工業,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裝置,對於不同經營規模的農場和農戶所使用的農機具的自動化、智慧化,要大力開發和推廣,尤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適應家庭小規模生產的小型、自動化程度高的農業生產裝置和農機具,為提高土地產出率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二,發展農業科學技術,開發適用於中國自己發展階段的實用技術,必須加快把農業現代化建設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現代農業的核心是農業生產科技的現代化,要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和手段來裝備農業,大力改良土壤、制種等,改變農業生產運營模式。而且根據我國的國情,現代農業生產科技不僅要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並且要有利於提高土地產出率,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第三,大力發展迴圈農業,保護農業生態和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嘗試由政府出資,成立迴圈農業環境貢獻量銀行,收購和交易迴圈農業環境貢獻量,是市場經濟下鼓勵和發展迴圈農業的重要舉措之一。發展迴圈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構造中央、省和縣域經濟相融合的立體多元化的農業產業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

  第四,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掌握農業現代化技術的新型農民,對農民進行職業教育。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把先進技術轉化為巨大經濟效益。

  篇二

  加強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援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摘要:在推動傳統 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背景下,加強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援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只有意識到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援中存在的資源配置問題,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產業化 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援

  一、農業產業化對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007年中央一號檔案《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並指出龍頭企業是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帶動力量。顯然,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業,對於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產業化是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走上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村走上繁榮,農民走上富裕道路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金融業在支援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著融資主渠道作用,但是由於農業長期積累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但使農村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支援農村 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參與農業產業化的各主體離不開金融支援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指農戶與供銷、加工服務主體的產銷協作、經營組合。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和 組織發育,現在已形成了多種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公司+農戶、合作組織+農戶、批發市場+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以及一些少量的產銷一體化公司。儘管其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多樣化,但其參與的主體主要有四種類型:農戶以及一些小規模農民專業戶***處於產業化中生產環節***;龍頭企業***連線生產和市場,其中包括農村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大戶、城市商貿加工企業以及一些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合作中介組織***專業合作性的專業協會***;產銷一體化公司***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

  無論是龍頭企業的發展、農戶的生產、農業科技創新還是農業產業化的外部 環境建設等,參與的各主體在產業化過程中都無一例外的需要大量的、持續性的資金投入,參與的各主體均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一***龍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援

  龍頭企業帶動型是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組織形式。2000年在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中,龍頭企業帶動型約佔41%,合作組織帶動型約佔33%,專業市場帶動型約佔12%,其他型別約佔14%,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固定資產總額4200億元。而到2004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1.4萬個,固定資產總額8099億元,帶動8454萬農戶,分別比2000年增長70.9%、91.7%和41.8%。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4261億元,出口創匯200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5倍和2倍,帶動從業人員達1362.6萬人。可見,龍頭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極具成長性和生命力的市場主體,對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積極意義。

  龍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援。一方面,龍頭企業在原料收購、品牌建設、市場開拓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都需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龍頭企業不但要面臨市場風險,而且要面臨自然風險,龍頭企業為減少和控制風險,增強其抵禦風險的能力,客觀上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援。由於我國的農業產業化起步較晚,龍頭企業在整體上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農民參與率不高,從而大大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龍頭企業在資本運作和融資方面的弱質性主要表現在內在弱質性和外部融資環境的不利性兩個方面。其內在弱質性主要表現在:一些龍頭企業內部信用達不到銀行貸款的要求,自有流動資金先天不足,內部治理結構常常不規範,企業產權不清,資信等級低,從而沒有長期信用基礎,信用地位不穩固,獲取擔保貸款能力差。其外部融資環境的不利性主要表現在:在銀行信貸和直接融資方面,由於信貸資金分配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過度傾斜,使得其他所有制經濟的龍頭企業得不到應有的信貸支援,對這些企業的信貸投放規模與其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極不相稱。其中,對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條件又要遠遠高於其他大企業,限制了龍頭企業的發展。

  在利率政策上,對國有企業給予較多的利率優惠,而對農業龍頭企業則不實行優惠。少數金融機構還採取一些不合規則的方式,擅自或變相提高對這些企業的貸款利率。此外,由於這些企業單筆借款額小,筆數多,又加大了商業銀行監管和風險的難度,交易費用和資訊成本增加。在中間業務上,現有金融部門的服務水平遠遠不能滿足農業龍頭企業的需求。突出表現在可提供服務的品種少***僅能提供開戶、結算、貸款等常規服務,而資信評估、理財諮詢、承兌匯票、貼現各類代理等***很少***;服務層次低***多數是一些小額零散的業務,長年正常性的服務少***。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在大銀行貸款困難,一些農業龍頭企業不得不在信用社開戶,其中間業務服務水平更差、效率更低,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效能轉化。在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上,農業龍頭企業無論是通過爭取額度直接上市,或通過股權 轉讓間接上市,還是發行企業債券,都存在明顯的困難。

  ***二***農戶的生產離不開資金的支援

  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和重要載體,其農業生產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和保障,農戶的生產必須適應和滿足於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一方面,農戶需要短期、臨時性的生產資金,用於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以及用於收貯、運銷和加工;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戶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實現經營轉向和規模化生產,調整和完善經濟結構。資金不足對農戶的正常生產和結構的調整都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雖然有增加,但其收入低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這極大地制約了農民的資金積累能力,影響了農戶的生產,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三***農業科技創新離不開資金的支援

  只有依靠科技進步,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才能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才能發揮產業整體優勢,推進農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目前農業的整體科技水平還較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也低,必須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加快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步伐。

  從農業科技的創新到新技術的推廣 應用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以發達國家為例,政府部門和企業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各佔50%左右,政府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約佔農業總產值的2%左右。在政府和企業資金的支援下,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率的影響非常明顯。相比之下,我國農業科技投入無論是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農業科研投入僅佔農業總產值的0.4%左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左右***,甚至還低於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0.8%***,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37%***的差距就更大。因此,必須增加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四***農業產業化所依託的外部環境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援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其所依託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營銷 網路建設以及農業資訊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從農產品基地建設來看,沒有優質專用的農產品基地農業產業化則缺乏生存的“根基”。高度專業化、優質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在數量上、規模上的不夠,制約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深化。其次,健全國內外一體化的農產品營銷網路體系,創新現代農產品流通機制,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後,健全農業資訊體系,建立農產品資訊釋出機制、農產品出口預警機制和外貿應急應變機制,是我國加入WTO後有效保護農產品出口企業以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需要。通過加強農產品市場資訊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資訊網路,利用資訊釋出平臺,及時、準確地向農民和交易者提供價格、生產、庫存以及氣候等資訊,並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能幫助農民和交易者按照市場需求資訊安排生產和經營,引導農民調整結構,保持市場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外部環境建設對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無論是龍頭企業的 發展、農戶的生產、 農業科技創新還是農業產業化的外部 環境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然而從我國現實的情況來看,由於各級地方政府的財力有限,龍頭企業的整體實力不強,農戶的資金實力較弱以及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導致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資金存在嚴重短缺。

  三、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援中存在的問題:資源的合理配置

  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援,本質上是一個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鑑於農業產業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對其融資體系進行制度的重新安排和設計。現階段各國政府大都在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利用產業金融政策來干預 經濟發展。

  根據制度經濟學理論,制度變遷的模型主要有誘致性制度變遷***由一群人的自發行為所引起的***和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以法規形式來實現的***。顯然,在目前金融秩序和行為不規範,農業龍頭企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完全依賴誘致性制度變遷將不利於我國農業發展,阻礙和延緩農業產業化程序。因此,政府應以多種形式給農業產業化以金融支援,走政策融資與商業融資相結合的道路。尤其是對於我國西部農村,更需要走政策融資與商業融資相結合的金融支援道路。

  從經營理念上看,西部農村金融部門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現階段農村金融部門中部分 管理者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淡薄,缺乏長遠發展戰略意識,習慣於按傳統方式辦理業務。同時,由於相應的貸款激勵機制還沒有建立或健全,農村信貸資金又具有點多、面廣、風險難控制等特點,因而在農村信貸資金投放上,存有消極畏難情緒,產生不敢放貸或不願放貸的 心理障礙,致使農貸發放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重 工商輕種養業、重企業輕農戶、重公有經濟輕個體私營經濟的傾向,顯然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貸 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從農村資金分流渠道上看,農村信貸資金籌集難度大。當前農村資金呈現出“內迴圈、外輸出”的特徵。首先,農村資金分流渠道增多,通過國有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機構的儲蓄、信貸、投資等方式,農村資金流量沿著村→鄉鎮→縣→市***區***運動,直接或間接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近年來雖然通過支農再貸款方式返還回流了部分,但總量還是低於農村資金的外流量。其次,近年來部分鄉鎮大搞小集鎮建設、農村電網改造等專案,向農民集資攤派,同時農民建房、子女上學、就醫等消費需求增大,也在客觀上加大了籌資難度。最後,由於體制性、政策性等多種因素影響,致使農業銀行和農信社不良貸款增加,虧損加劇,這也加大了農村信貸資金籌措難度。

  從資金投入機制上看,不健全的機制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速度。目前我國農業投入機制主要有以下弊端:一是投入渠道狹窄。真正用於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服務配套及種養業的貸款還不到其信貸總量的一半。由於農業比較利益低,這其中的一部分不得不轉向前農產業,真正投入農業基礎部門的資金微乎其微。同時,與農業相關的一些工商企業和服務業,由於商業趨利行為的驅動,不僅不加大對農業服務性投入,反而還通過多種手段爭奪有限的農業投入資金。二是缺乏投入補償機制。目前農業投入機制的弱點是缺乏投入補償機制,通常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或少有產出***。高風險、低收益的農業產業特徵在農業生產力和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情形下,必然導致農業自我積累功能低,積累效益差,造成投入後的資金不能迅速有效地聚整合迴流所必需的返還利潤,補償機制無法正常執行,致使資金投入主體的經營積極性受挫下滑。

  從金融服務上看,西部農村遠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給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目前部分農村金融部門的貸款方式仍停留在抵押貸款、擔保貸款方式上,部分農村金融部門的外匯、票據業務也尚未開辦,少數結算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等,很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

  四、結論

  重視構建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援體系,充分發揮其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積極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序。當然,做好產業政策、技術創新政策、 稅收政策、勞動、工資和 社會保障政策、社會化服務政策等工作,使得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共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杜吟棠.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 組織創新對農民收入的影響[J].小城鎮建設,2006***2***.

  2、周新德.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援體系勢在必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3***.

安徽師範大學本科論文格式
安徽理工大學論文格式
相關知識
安徽農業大學論文格式
安徽醫科大學論文格式
安徽師範大學論文格式
安徽理工大學論文格式
2017安徽農業大學全國排名
安徽農業大學是幾本及錄取分數線
北京大學論文格式
草業科學論文格式
草業科學論文格式
安徽工業大學專業排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