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為什麼瀕臨滅絕原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和國寶,因瀕臨滅絕受到國家保護,那麼你知道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大熊貓為什麼瀕臨滅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1、森林採伐。大熊貓棲息地每年的採伐面積達到至少1萬公頃。其棲息地每年以大約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近30多年來,陝、甘、川三省大熊貓分佈區內人口倍增,已達43萬餘人,大型森工企業自1950~1985年共達27個***不含縣屬伐木場***,採伐的森林核實面積為42萬多公頃,年均伐木面積為2萬多公頃,致使棲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經過15年後,已銳減至13,921.52平方千米,減少面積達17528.48平方千米,佔原棲息地的56%,並造成6個伐區內熊貓消失,10個伐區內僅殘存極少數熊貓,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2、捕捉過多。如在解放前汶川縣草坡,英、美等西方國家,在那時收購、捕捉活體達20多隻***獵殺者在外***,致使那裡的大熊貓種群,迄今已逾50餘年,數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復。又如寶興縣從1963年迄今,僅在一個縣內,捕捉的大熊貓就達113只以上。從50年代中期開始,從野外捕捉的熊貓已超過240只到國內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寶興110餘隻,平武60餘隻,致使這兩個縣種群結構被破壞,數量大幅度下降。根據大熊貓生命表分析,它們一個世代約需12年,種群增長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護得好的情況下,也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

  3、近些年來,盜獵、走私大熊貓皮張標本尚時有發生;

  4、大熊貓種群分佈在25個以上島狀隔離的生境中。這些隔離的生境區大小為205平方千米***30~2384km範圍***,其中大多數***67%***的面積少於350km2。這種種群的孤立和分割則是長期威脅其種群的重要因素,小群體的近交衰退現象將降低繁殖力、幼體成活率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終"島狀"成員將消失。據潘文石等對秦嶺熊貓種群的遺傳分析,那裡有200餘隻大熊貓,可構成一個約90只的繁殖群體,其世代雜合率遞減率為0.54%,經過12代後即140年後,每個成員都將有1/8的基因相同,相當於表***堂***兄妹的親緣關係;

  5、由於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大熊貓被迫退縮于山頂,竹種十分單純,一遇竹子開花,將無迴旋餘地,僅1975年岷山地區箭竹開花,死亡達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崍山冷箭竹大面積開花,災後發現大熊貓屍體108具,搶救無效死亡33只,共計141只;

  6、在大熊貓棲息地存在未經政府允許的礦產開發、汙染以及礦工的伐樹和捕獵也是威脅之一。

  7、大熊貓一生才生幾個後代,一般每兩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會生兩隻小熊貓而且雌熊貓沒有精力全部養活它們。

  大熊貓的食物特性

  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屍體有時也是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隻大熊貓每天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週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貓便面臨飢餓的威脅。

  大熊貓是獨居動物,每個成體的巢域明確,雄性個體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個雌性個體的巢域重疊。當雄性大熊貓在同一巢域相遇時,如發情期在雌性熊貓周圍,它們之間有明顯的等級,為爭偶會導致爭鬥。佔優勢的雄性個體有和雌性交配的優先權,但其它雄性也還有機會。雌性個體在3-4歲時性成熟,雄性個體5歲左右。年輕的雄性個體在等級中位置較低,到7-8歲時才有機會交配。雌性個體從4歲到20歲,通常每2-3年產仔一次。雖然大熊貓唯一的家庭結構只存在母獸和不到一歲半的幼仔之間,大熊貓之間也會通過聲音和氣味經常交流,即使不是在發情期。大熊貓幼仔在一歲左右斷奶,並一直和母親在一起到一歲半左右,直至母親再次懷孕。如果母獸未懷孕,幼仔會和母親一起生活到兩歲半,這時母親將它趕走。獨立之後,大多數的幼仔在母親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會遠離出生地生活。大熊貓的行為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圈養大熊貓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長,但野生大熊貓的壽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

  大熊貓的天敵

  儘管大熊貓與世無爭,但在它的棲息領域裡,還是有一些與它們為敵的動物,如金貓、豹、豺、狼、黃喉貂等,但是它們主要是襲擊大熊貓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為年輕體壯的大熊貓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強不弱,令敵害生畏,。動物園裡貌似溫順憨態的大熊貓一旦被激怒,也有傷人事件發生。

  豺 :主要襲擊少年大熊貓或病弱老年個體。捕獵絕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後抓肛門將腸拉出,故稱“掏狗”;

  豹 :襲擊少年大熊貓及年老病弱個體;

  金貓:常襲擊大熊貓幼仔。

  從大熊貓生育、成長來看,大熊貓屬於逐步走向衰敗、十分脆弱的種群,外界條件的惡變會十分敏感得使其種群數量下降,最終導致滅絕。

  大熊貓的形態特徵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面板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面板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面板的平均厚度約為5毫米,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裡,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大熊貓的進食方法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為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大熊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手腳並用地收集、準備食物和進食。它們並不在乎它們在什麼地方——坐著、平躺、側倚——它們只是不停的剝竹竿,吃竹葉。大熊貓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時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大熊貓主食竹子,也嗜愛飲水,大多數大熊貓的家園都設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大熊貓每天至少飲水一次,有的地方雖然食物很豐富,缺了水,也難以找到大熊貓的身影。到了冬季,當高山流水被冰凍結以後,有的大熊貓也可能因為留戀自己家園的隱蔽條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長途跋涉,沿溝而下,到谷中去飲水,然後返回家園。大熊貓取水總是求近舍遠,日復一日地走出一條明顯的飲水路徑。它們到了溪邊,以舔吸的方式飲水,若溪水結薄冰或被砂礫填沒,則用前掌將冰擊碎或用爪挖一個大約25×20米的淺坑舔飲。大熊貓以竹類為主要食物,而竹類卻難以消化、吸收。由此,使大熊貓的能量攝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考慮到儘量多地攝入能量,儘量少地消耗能量。

  隨著氣候和食物分佈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攆筍覓食,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

  大熊貓對竹類的消化利用率較低,食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短,因而採取大量進食、快速排出的方式,來獲得足夠能量以滿足其需求。根據不同季節大熊貓採食竹子部位的不同,其每天的採食量大致如下:竹筍23~40千克;竹葉10~18千克;竹稈17千克。大熊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這表現在它們優良的採食策略上。它們不但選擇區域內營養價值最好的竹子種類,而且還優先選擇營養價值最高的部位。採食的順序為竹筍,嫩竹,竹稈。


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寶寶不能吃蛋白的原因
狗為什麼不能吃蔥
相關知識
大熊貓為什麼瀕臨滅絕原因是什麼
大熊貓為什麼叫食鐵獸原因是什麼
小狗為什麼對主人叫原因是什麼
狗狗為什麼要帶頭罩原因是什麼
考拉為什麼抱著樹幹原因是什麼
狗為什麼突然咬人原因是什麼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原因是什麼
彼岸花為什麼叫彼岸花原因是什麼
狗狗為什麼愛上床睡原因是什麼
狗為什麼口吐白沫原因是什麼